APP下载

论《世说新语》中的曹丕形象

2019-09-26

昭通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世说世说新语曹丕

(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曹丕,曹操之子,曹植之兄,史称魏文帝,据《三国志》记载:“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蓺兼该”[1]66,天资聪颖,少而能文,“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1]41,又“善骑射,好击剑”[1]41,可谓文武兼得。从他的文学成就来看,钟嵘《诗品》将其列为中品,同品中赫然有陶潜、鲍照等后世极力推崇之人(本篇不涉及讨论《诗品》定品是否有待商榷,只就《诗品》本身而言),《文心雕龙》更言“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2],认为旧谈‘扬植抑丕’似有不妥,曹丕的文学价值被低估。不论如何,《燕歌行》《典论·论文》《与吴质书》等经典作品的传世都足以证明曹丕之文才。但由于曹植锋芒太盛,才高而位低,二者又关系复杂,文人比较之,常拔高曹植而贬低曹丕,《世说新语》中,这种‘抑丕’的现象更为明显,刘义庆塑造的曹丕形象如同戏剧中的丑角,供人耻笑,影响着后人对曹丕的整体感官。

一、《世说新语》中的曹丕形象

三曹轶事在《世说》(以下《世说新语》皆简称《世说》)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总共有二十五条,其中涉及曹操的有十八条,涉及曹丕的共有十条,谈到曹植的只有三条,可见刘义庆比起曹植更注重曹丕形象的塑造。曹丕涉及的条目见下表:

表1 主角表

表2 配角表(一)

表3 配角表(二)

从上面几个表格可以看出,《世说》里的曹丕形象更偏于负面,总共十条谈到曹丕,除去《言语》第十、《言语》第十一、《方正》第二这三条只是提到曹丕并无关于他的实质内容外,余下七条就有五条在揭露其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下面具体分析《世说》中曹丕的人物形象:

不尊君父,好色成性。作者对曹魏篡汉的不满主要体现在《方正》第三里,这一则提到曹丕受禅,陈群面有戚容,曹丕自谓:“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3]309(以下有关《世说》正文均来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呈现了一个自得的成功者形象,陈群说:“臣与华歆服膺先朝,今虽欣圣化,犹义形于色”[3] 309,借陈群之口说篡汉之实。按余嘉锡先生所言,“华歆为曹操勒兵入宫收伏后……是魏之贾充,何至‘以形色忤时’!歆、群累表劝进,安得复有戚容?”[3] 310,认为此条不实,是后人抬高陈群之举。但刘义庆将此条安置在《方正》之下,正是要表现陈群之正,来烘托曹丕之伪,拔高陈群是斥责曹丕不忠汉室的方法而已。在他笔下,曹丕不忠君,亦不尊父,《贤媛》第四写到了曹丕在曹操逝后不久就收用了曹操宠爱之人,被母亲发现后,大骂:“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3] 738,诅咒他该死,最终曹丕死后都不去吊唁。这则收在《贤媛》里,作为配角的曹丕成为不尊纲常、好色成性的角色,来衬托主角卞太后知晓大义,不徇私情的德行。同样的,《惑溺》第一依然是这种形象的加固,这则首先就交代了甄宓其人,“惠而有色”[3] 1009是个美人,将战争与美人牵扯在一起,虽然主要是为了说明曹操的爱美之心,但曹丕赶在父亲之前带走甄宓似比其父爱美更甚,而曹公最后“今年破贼正为奴”[3] 1009则颇有深意,遗憾有之,憎恨亦有,也再一次渲染了曹丕的不尊父意,重色爱美形象。

残忍暴虐,不顾手足。提起曹植,除了关注他文才外,更多的是同情他的政治遭遇,争位失败,身份尴尬,一生未能实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4]的愿望,这个悲剧的造成与在位之人关联密切,曹丕便是其中重要参与者。裴松之注《三国志》引《魏氏春秋》说:“植将行,太子饮焉,偪而醉之。王召植,植不能受王命,故王怒也”[1] 420,曹丕故意灌醉曹植,使之误事,透露着兄弟二人间的嫌隙。《世说》中有关曹植的条目仅有三条,都与曹丕有关,除去《方正》第二两人只是一起拜访宗承外,剩余两条对曹丕的描写都落脚在其难容亲弟的行为上。如《尤悔》第一条,主角为曹丕,配角是卞太后,故事是曹丕投毒害任城王曹彰,并阻碍太后救人,最终曹彰死去,接着想毒杀曹植,被太后阻止:“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3]985,亲母控诉手足相残,字字珠心,结合前文可发现《世说》中卞太后的出场都与曹丕有关,且都是在揭露曹植的罪行,更可见刘义庆之用心。再如《文学》第六十六,讲的是著名的七步成诗故事,表面上在夸赞曹植的机智和文才,可无论是故事背景的交代——“不成者行大法”[3]269,七步诗的内容——“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3]269,还有结局的交代——“帝深有惭色”[3] 269,曹丕的残酷形象都挥之不去,两相对比,曹植形象可怜又伟岸,曹丕愈加残忍可笑。

举止任诞,巧于玩物。《世说》中除去较明显的描述曹丕不尊纲常外,还有颇为微妙的选录,如《伤逝》《巧艺》篇中的曹丕。在《伤逝》第一中,展现了一个在王粲葬礼上带领大家一起‘驴鸣’的曹丕形象,虽说王粲生前却喜驴鸣,但葬礼的悲穆与‘驴鸣’的聒噪实不相符,也难怪《伤逝》第三中众人对于孙楚的‘驴鸣’送葬行为表示嗤笑。《宋高僧传》有记载唐末的普化禅师:“尝与临济玄公相见。乃对之以之驴鸣。旁侍无不哂笑”[5],也由此可以看出喜‘驴鸣’实属个人爱好,接受范围并不大,曹丕此举,却有任诞之嫌。《巧艺》第六谈到弹棋起于魏宫,曹丕善弹棋,有说此条是在批评曹丕精于小道,耽于玩乐,是上不得台面的,其实不然。据余嘉锡考刘孝标注知,汉成帝时就有弹棋之说,可见弹棋之戏由来已久,并非由曹丕等发起,虽说《世说》里的曹丕形象不佳,但此条倒谈不上批判,是生活上的调剂而已。

综上所述,《世说》中的曹丕形象总体偏负面,对上不尊君父,对下残暴毒厉,又沉迷美色,行为不正,比起刘义庆对曹操的褒贬有之,对曹植的深切同情,涉及曹丕的十条中竟无一条明显的夸赞,足见其对曹丕的褒贬态度。

二、《世说新语》中曹丕形象的原因

前面谈到了陈寿对曹丕下的评语:“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1]66,认为作为帝王,他是合格的,文学上亦有一席之地,但也谈到了曹丕的度量问题,德行有亏,倘若能稍加克制,可称为一代贤主。《世说》则充分展现其德行不佳这一问题,通过‘抑丕扬植’,‘抑丕扬母’等情节安排将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曹丕形象塑造起来。但《世说》毕竟是部带有小说性质的故事集,虚构、夸张等手法是小说的特色,很明显有关曹丕的很多条都存在着真伪问题,如七步诗、毒害亲弟等书中有关曹丕形象塑造的重要桥段至今都是疑案,甚至有的与史书冲突,如前文提到的陈群生悲,与史书中拥护曹魏行为不符,那么刘义庆塑造这样的曹丕形象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自然是曹丕自身问题。史书中载:“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1]417,在争世子之位的过程中,起先曹植是曹操心中的最佳人选,有一众党羽为其说话,故“几为太子者数矣”[1]417,但最终处事较为圆滑的曹丕胜过了“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1]417的曹植,尔后曹植越来越为曹操不喜,这段记述自然给后世文人学者留下了诸多猜测,在争位中文人气重的曹植与颇有手段的政治家曹丕之间是否充斥着阴谋,曹植的失势是否有曹丕及其党人的参与,成王败寇,失败者曹植作为曾经接近过权力中心的贵族,必然身份尴尬,受制于人,而这也正是刘义庆塑造曹丕几次羞辱亲弟形象的根源。

然后是与编者刘义庆自身经历有关。他是刘宋皇室子弟,宋武帝之侄,据《宋书》载,宋武帝刘裕是“汉高帝弟楚元王交之后也”[6]1,故刘宋皇室以汉室后裔自居。而刘义庆本人与刘裕关系甚好,常有书信来往,“太祖与义庆书,常加意斟酌”[6]974,身份和情感都偏向以汉后裔自居的刘宋,所以对灭汉建魏的曹丕态度可想而知,部分情节牵强附会也是有的。再者,刘义庆本人的人生经历似与曹植相似,都曾得最高统治者的喜爱,都爱好文学,都曾不得以卷入政治斗争之中,据载义庆“少善骑乘,及长以世路艰难,不复跨马”[6]974,这种为世道所累而压抑心性的行为何其憋屈,从这点来看,刘义庆是同情曹植的,那么对于造成曹植不幸命运的重要参与者——曹丕,自然会过多的苛责。

最后,与时代环境相关。《三国志》中关于曹魏的诸多评价倒也褒贬有之,总的来说是尊魏为正统的,而自东晋开始,有关曹氏政权的非议开始多起来。东晋史学家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对曹魏政权非正统做了着重阐释,说“以晋承汉,功实显然,正名当事,情体亦厌,又何为虚尊不正之魏而亏我道于大通哉”[7],认为晋承继汉乃为正道,曹魏是不正之权,在书名中就剔除掉曹魏字眼,只说汉晋,《四库全书总目》评之“至晋习凿齿作《汉晋春秋》,始立异议”[8],开辟了‘尊刘贬曹’的先河。刘宋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政权,是承继东晋而来。文学不可避免与政治相关,东晋以蜀汉为正统,刘宋承继东晋,自然以蜀汉为尊,如同《三国志》以魏为尊,是西晋承魏政权而来一样,大环境下,贬低曹魏成为趋势。刘义庆生活于刘宋,更是王室子第,自然服务于刘宋王朝,有选择材料上的倾向性也是难免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世说》中曹丕形象的塑造首先是参考了历史,是有现象痕迹可寻的,像曹丕得位的一些不够光彩的政治手段,给予了刘义庆材料发挥的空间,这是形象塑造的根源。其次艺术并不等同于生活,由于个人身份经历及所处时代的影响,曹丕形象的成形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总体上偏于负面。

三、《世说新语》曹丕形象的影响

历史长河中,多少文人作品散佚殆尽,《世说》生于乱世却能流传至今,足以证明它的独特魅力和文学地位。《世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诸多文人的喜爱和关注,如宋黄庭坚颇爱读之,“离《庄子》《世说》一步不得”[9],明胡应麟更是称赞其为“古今绝唱也”[10],鲁迅先生称其为“名士底教科书”[11],生动展示了一批栩栩如生的魏晋名士形象,形成了令后人心向往之的魏晋风流,直到今天《世说》研究依然是文学研究的热点。三曹形象在《世说》中占据重要地位,据上面统计,三曹故事一共二十五条,曹丕相关十条,占三曹故事的,是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之一,《世说》影响巨大,自然重点塑造的曹丕形象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

最典型的就是“七步成诗”故事的广泛传播。“七步成诗”故事最早见于《世说》文学篇第六十六,正史中并无记载。但此故事却广泛流传,为大众熟知,使得心思毒辣、威逼亲弟的曹丕形象与才华横溢、痛心无奈的曹植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并深入人心。

其中“七步成诗”故事的深入传播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有莫大的关系,《三国演义》作为明清小说的代表作,自写成以来就广受关注,后名扬四海,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传播,金庸先生评价:“《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12],书中所描写的很多历史人物在此书中有了鲜明的脸谱,后世对三国人物的泛印象来自于此书。在此书中,曹丕形象的塑造也跟“七步成诗”有关,如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赋诗,侄陷叔刘封伏法”,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扩充此故事。不仅交代了“七步成诗”的背景是曹植醉酒忘礼,得罪曹丕使臣,还加入了其母卞太后苦劝曹丕饶恕其弟的情节,甚至于直接将“七步成诗”改写成作了两首诗,一首是七步看画作诗,曹植七步内作成,另一首才是普遍接受的《七步诗》,但此首诗却不是七步内完成的,而是应声而成,在曹植完成第一首诗后,曹丕言:“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13]678,并命题以‘兄弟’为主,且不可出现‘兄弟’字样,书中描写曹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13] 678,即所谓的《七步诗》,这个细节的处理更加突出了曹植文思,结合此章回运用“兄逼弟”等字眼,曹丕残忍逼迫亲弟的形象比《世说》更为具体清晰。

“七步成诗”故事的妇孺皆知与《世说》和《三国演义》的流行有莫大的关系,甚至于后人在选录及整理曹植作品时往往将《七步诗》纳入其中,如沈德潜《古诗源》、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余冠英《三曹诗选》等,时至今日,《七步诗》更是以署名为曹植的诗入选小学课本,进入基础课堂,其背后的故事背景介绍均以《世说》为准,影响力可以窥之。事实上《七步诗》是否为曹植所做,学界一直是争论不休,暂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世说》“七步成诗”故事对曹丕形象的影响是巨大的。

总的来说,《世说》中曹丕的形象塑造总体偏向负面,为后世提供了很多写作素材,同时也影响了后人对曹丕的真人评价,甚至成为“拥刘反曹”的部分说辞,但小说毕竟存在虚拟性,对曹丕的功过是非评价,还是得立足于历史和作品。

猜你喜欢

世说世说新语曹丕
《世说新语》:潘安与左思
曹丕组织“驴叫葬礼”
看“世说学”的这方里程碑
《世说新语》书名新考
面向大海,丽日扬帆
给曹丕的建议
曹丕:武功比文采更好
论李白诗中《世说新语》典故
从《世说新语》看士族女性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