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生机/胡萝卜城市”: 一个作为都市农耕媒介的展览平台

2019-09-24纳文·科恩拉迪卡·苏布拉马尼汪明杰郭志明

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15期
关键词:教育学

[美]纳文·科恩 拉迪卡·苏布拉马尼 汪明杰 郭志明

摘   要:文章作者共同策划了“混凝土生机/胡萝卜城市”(Living Concrete/Carrot City)展览。该展览于2010年秋季学期在新学院展出,探讨都市农耕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民、园丁、设计师、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学者等人在融合食物与农耕于日常都市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文章讨论了展覽的缘起、策展过程中的一系列决策,以及在展览厅中观察到的学生、教职工和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该项目符合该大学设立跨学科的、公共学术的目标,为都市农耕的社区成员创造了相互学习的空间,同时示范了展览平台促进人文与设计学院积极参与食物体系研究、教学、设计实践和公众行动的潜力。文章虽然侧重于展览的具体实例和跨学科协作,但它可以为其他(城市)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一些思考和启发。

关键词:公民农业 展览平台 教育学 都市农耕 食物体系

一、引言

2010年秋季学期,参观者走进新学院(The New School)核心地带的展览厅,发现自己被嗡嗡声包围,这是来自新斯科舍省的蜜蜂(Nova Scotia bees)发出的声音。这些现场录音还被用于展览其他部分的声音创作,以探究人类的传播技术对蜂群崩溃(colony collapse disorder)的潜在影响①。当年夏天,纽约市解除了养蜂的禁令;养蜂一旦合法化,布鲁克林的屋顶蜂箱的现场直播在网上扩散。对蜜蜂的执着兴趣是“混凝土生机/胡萝卜城市”展览(见图1)的一部分。该展览持续一学期,是笔者与帕森斯设计学院(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的谢拉·C·约翰逊设计中心(Sheila C. Johnson Design Center,SJDC)共同策划的展览平台②。

正如展览名称的合成词所示,它源自于一项学术交流。2010年春季学期,加拿大瑞尔森大学(Ryerson University,Canada)的约瑟夫·纳赛尔(Joseph Nasr)博士成为新学院的访问学者。“胡萝卜城市”展览是一个由他参与共同策划的、设计与都市农耕交叉领域的巡回展③。在新学院访问期间,他的工作促使我们把展览的一部分纳入一个更大的项目中。

正如新学院这项展览的名称所示,“混凝土生机”的缘起是考虑到这个大学食物体系的相关研究、教学和实践项目都是彼此割裂的,与食物研究或农学没有交集。事实上,人文、设计、城市/环境政策等专业的研究生越来越多地选择修读食物研究课程,并在都市农场、校园农园、食物政策机构等实习。然而,这些多样化、多维度、与食物相关的学术活动在大学中是分散的,缺少协调或合作的机会。该展览的主要目的是把这些同事及其工作聚集在一起,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发现共同兴趣的场所。

该展览也符合SJDC的使命,即积极促进就艺术和设计如何回应当代世界展开对话。面对当前环境和社会的挑战,SDJC的策展过程反映并推动了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创新。两个展厅的展示内容和公共活动鼓励人们以跨学科的视野开启新的可能和过程,逐步消除课堂教学、实验室、艺术工作室和展览之间的界限,并把大学教育与当地和全球的议题相结合。SJDC是新成立的机构,其领导者也刚崭露头角;这场展览正好为开启新的策展模式提供了契机。在这种模式下,展览不仅是展板和墙壁的简单相加,而且是为了在大学内外催生富有创意、关心社会的美学实践。

该项目选择都市农耕出于以下几个原因。最近北美各城市对都市农耕的兴趣是对全球和地方性危机的回应,旨在教育人们批判性地认识到食物体系的不公平性和常规农业的危害性(McClintock 2010; Morgan and Sonnino 2010)。食物体系存在严重的种族和阶级差异,包括纽约市的都市农耕社群在内的越来越多的社区(尤其是有色人种的社区)正在采取行动以解决一些不公平的困境(Alkon and Agyeman 2011; Cohen and Reynolds 2012; Gottlieb and Joshi 2010)。通常,都市农耕项目是人们组织起来回应更广泛的食物体系和社区发展问题的场域,而食物生产,因为与人们饮食健康息息相关,往往是促进人们关注这些问题的手段,特别是考虑到纽约等城市空间有限、生长期短。过去几年,遍布北美的很多城市,特别是拥有一千个社区农园和数十个都市农场的纽约市,一直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据以壮大都市农业(Hodgson,Caton Campbell and Bailkey 2011)。

我们在策展伊始就努力创造一个活跃的空间,以吸引都市农耕创新者、前沿的环保主义者、教育者、决策者、艺术家、社会公正倡导者、公共学者、社区农夫、设计师和宽泛意义上的“吃货们”(foodies),通过他们的辩论和讨论使展览厅活跃起来。同时,展览还将从事可持续食物体系项目的教职人员、学生与非常活跃的纽约市食物活动家、都市农耕从业者连接起来。我们希望通过将农耕引入都市景观的方式探索这样一种可能性——城市中的个人可以在参与食物生产的过程中更加密切地接触到食物体系,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挑战。

二、策展方法

鉴于笔者并非天然的搭档,本展览提供了独特的合作机会。我们在策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跨领域的沟通和解释,而这影响了最终的呈现方式。纳文·科恩的研究侧重于公民参与都市环境决策(特别是食物体系)的可行性,而拉迪卡·苏布拉马尼的工作侧重于自然灾害研究,特别是在这种情景下如何构建批判性、创造性、跨学科的对话平台。我们的研究和专业实践兴趣的交集是如何促进不同学科专家针对食物生产议题展开对话。

大学作为研究机构、教学机构和组织机构,这次展览关注其如何影响自身所处的都市语境。从一开始我们就希望展览是一次邀请(invitation),号召人们就都市农耕和都市食物体系进行活跃、严谨而多样性对话的一个“前置文本”(pretext),而不仅仅是一个教学陈述。我们在初期的规划会议上确定了这样的重点,即将展览平台作为过程而不是摆设。为了创建活动清单,我们聚集了包括建筑、设计与技术、社会学、环境研究和美术等领域的教职人员,与他们一起讨论如何将相关研究和教学等纳入“混凝土生机”的潜力。虽然不是所有教职人员都为展览制作了展品,但他们仍让班级学生前往参观并参与公共活动。我们希望就如何解决食物问题而吸引到带有想法、问题、冲击和创意方案的各种新的声音。

我们把展览构想为不断生长的媒介(a growing medium),即为各种讨论和对话提供了一系列丰富的、开放式的平台。这样,由新学院的一系列项目组成的“混凝土生机”与“胡萝卜城市”展览(见图2)就形成了对话的切入点。与此同时,我们在展览空间和议程的设计上,融入了一系列鼓励公众参与的机制。这些机制包括设立公告板、专家小组讨论、提供农耕实地指南、自编读本、与课程挂钩为期一个学期的农耕地图绘制任务等。

我们采用了混合策展路线,将展览作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公民精神的框架;我们的做法是在展品和活动之间构建一系列能够让观众参与共创的“遭遇”。如果参观者在最后一天来参观展览,他们会看到与开幕式不同的展示,因为我们在展览过程中引入了新材料,而且在展览氛围中的讨论也促进参与其中的人们出现话语和行为的转化。此外,一个传媒专业的班级为专家小组讨论进行在线直播,其收视率远远超过了展览厅空间的限制。

三、展览

此次展览包括创意作品、课程作品、研究项目成果等,它们来自于新学院的环境与食物研究、设计、建筑、公共政策等专业的师生(组成了“混凝土生机”部分),以及“胡萝卜城市”中探究食物与都市食物体系关系的部分作品。贯穿展览的一个主题是都市农耕可以作为社区营造(community-building)的一种形式,正如莱森(Lyson 2004,2)所述的“公民农业”或“社区支持农业及食物生产活动”。莱森还指出,它们能够“创造就业岗位、鼓励创业、增强社区认同”。在策划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那些出于自供、盈利、社区营造目的的都市农耕项目,而不是替代大农商的概念设计。

我们选择这些项目是因为它们能够唤起具体而微的场所感(fine-tuned sense of location)、敏化一方水土上人们的日常体验,以及通过社区规模的食物生产实践而激发人们对地方环境和社群福祉的责任。纳入本次展览的项目成果还要求设计者(建筑环境的设计者、交互设计师或政策制定者)对他们在农耕与食物体系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反思。这些项目展示了设计与都市农耕之間的潜力和挑战,以及食物网络/社区网络(包括社区的非人类成员,如在“生态系统中蜜蜂的角色”这样的多媒体案例所示)被绘制和可视化的多种方式。

胡萝卜城市的案例涵盖了不同规模上的概念性、思辨性和实操性项目:大而言之,包括在整个城市层面上营造社区和共享知识的项目,小而言之,包括家庭和屋顶项目,以及一系列创意产品,如“播种袋”(growbags, 悬挂式播种容器)、雨水收集系统、蜂箱等支持各种规模都市农耕的工具。最近出版的同名书籍《胡萝卜城市》包含了这些类型的项目(Gorgolewski, Komisar and Nasr 2011)。

作为展览的第三个元素,公共教学平台在曼努埃尔·米兰达(Manuel Miranda)和李吉原(Jiwon Lee)的展品设计中得到体现。借助一系列简便的水果箱式木质结构作为展示单元,设计师把展览区域分成三个开阔的区域,其中一个区域作为公共教学平台,它既可以灵活地举办讲座、阅读活动、小组讨论、班级活动,也可以成为阅读和反思的地方。展览厅的两面墙和一个阅读区组成了信息共享的协作式空间。其中一面墙设立了一个告示板,用于通报在纽约市发生的与都市食物体系有关的各类公共活动。告示板演变为各种活动海报、通知、倡议的园地;那个秋季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之后,告示板还成了人们呼吁救助布鲁克林区域受灾农场的渠道。另一面墙上是“问答”公告栏,允许参观者提出有关都市农耕的问题,并由新学院的师生和社区专家帮助解答④。知识渊博的参观者常常自告奋勇地在公告栏上涂写各种回答。例如,在展览的开幕式之后,我们观察到参与者对堆肥问题及其在城市中的监管问题进行了持续讨论。

阅读区拥有一系列与都市农耕、农耕实地指南、都市农耕导览等相关的书籍,也有为每周专家小组讨论提供背景知识的自编读本。屏幕上播放由新学院学生制作的关于在地农耕行动计划的两个短视频。午餐时间,通过与食物研究学教授法贝奥·帕拉瑟库里(Fabio Parasecoli)的协作,我们举办了一系列工作午餐会(brown bag lunches),与有关师生讨论他们正在进行的教学和研究项目。同时,参观者可以在长凳和书桌旁仔细阅读一些材料。

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把这样的“公众教学平台”误解为课堂教学或讲座的简单复制。那些粗糙、轻巧、水果箱一样的容器是为了号召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长椅可以非常方便的转换为模型作品的临时显示台,或者用作在线直播的操作台,再或者记笔记的地方。当发言人主持讨论时,放映视频的显示器可以作为演示屏幕。学期末,完成了食物相关项目成果的学生在展览厅做汇报,他们的设计作品就摆在展览厅的书桌上。就这样,这个“混凝土生机”展在工作室、学术研究分享、社区参与和专业知识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通,成为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所说的“社会化雕塑”(social sculpture,Tisdall 1979),即协同、创新、不断演进的社会对话的蜂房(Snider 2010)。

(一)“混凝土生机”展览

“混凝土生机”展示的作品(见图3)具有探索性,它们将共同兴趣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展现批评和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试图标榜哪些设计是示范性的。我们希望破除人们把展览厅或大学当作摆设或者认为它们神秘的误解,希望把这些展品当作持续进行中的研究、辩论和公民行动的实例。

例如,展览中有一套学生视频,它们提出了城市酒窖的设计干预(design interventions)思路,这并非因为学生的解决方案有多少创新性,而是因为他们敏锐地认识到共同设计(co-design)的复杂性——特别是当涉及到需要干预食物体系时,并且反思设计师在其中的角色。通过展览,我们凸显了作品的思想背景和社会背景,开启它们与宏大议题的对话——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学突破,即强调大学是充满可能性的场所,而不是知识的终点。探索性意味着许多展品是专门为这个展览厅创作的,我们经常与同事和学生合作,将他们的项目转化为可展示的形式。以下列举若干作品。

1.布朗克斯景观

帕森斯设计学院的建筑师大卫·刘易斯(David Lewis)与其他师生一起,共同创作了“布朗克斯景观”(Bronxscape),一个位于纽约布朗克斯区的都市屋顶农园及户外厨房,提供给从寄养院过渡的年轻人使用。该作品展示了设计与建造过程中的模型和照片,说明与食物相关的物理场所如何被用于人们社群意识的培养。

2.科尔宾山路农场

这项作品包括三个视频,描绘了由非营利组织管理学教授丹尼斯·德里克(Dennis Derryck)发起的科尔宾山路农场(Corbin Hill Road Farm)的复杂网络关系。作为一种创新型社区支持农业,该模式通过逐步获得土地所有权的方式把南布朗克斯居民(主要是非洲裔和拉丁裔美国人)和乡村农场连接起来(Cohen and Derryck 2011)。這部由电影系学生制作并安装在三联画中的视频,一边展示德里克教授谈论设计的起源和挑战,一边展示夯茨角(Hunts Point)居民每周到农场采摘,一边展示纽约斯科哈里县(Schoharie County)的农民因为知悉他们的顾客、找到新的销路而由衷地喜悦。

3.暗水明水

帕森斯设计学院都市设计师维多利亚·马歇尔(Victoria Marshall)考察了潜藏在这座城市混凝土表面下的水的路径(“backwater”,暗水),以及雨水如何从源头经过建筑环境流到大海的过程(“frontwaters”,明水)。通过纽瓦克铁链社区公司(Newarks Ironbound Community Corporation)、纽瓦克规划部(Newarks Planning Department)、联合广场合作伙伴(Union Square Partnership)与新学院的协作,该装置作品展示由学生创造的设计干预方案,据以改变城市生态系统的这两条不同的水流路径的功能、结构和意义,并在新学院所在地建立一个种植天然染料的农园(构成了微观经济),以及在纽瓦克建立一个社区农园。作品用悬挂的巨大叠加条幅展示水流随时间的变化,用胶片一样细长的带子展示幅度较小的记录照片。

4.地图绘制项目

本次展览包含四个以食物系统地图绘制为主旨的项目,其中有两个是在展览过程中不断进行的。由公共空间设计信托基金(Design Trust for Public Space)发起的“五区农场”(The Five Borough Farm)计划是一项结合多个学科的行动,旨在起草纽约都市农耕政策。该项目有一个互动性的组成部分,通过可视化方式,有意把“决策树”设计成不完整的形式,以及展示公共政策是否允许人们在纽约市的何地种植何种东西。参观者可以提出关于在纽约市种植食物的各种问题,新学院的学生(和其他有经验的参观者)会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解答。

另一个相关的展览项目是“都市农耕地图绘制”计划——为此,纳文·科恩的环境研究课程的学生每周在展览厅上课,对纽约市的农园、农场、堆肥场地、扶持都市农耕的相关组织进行梳理。随着学期的深入,纽约各区的大型地图上逐渐充满了各种标记,揭示了构成这座城市的食物体系的人、空间、生物和事物的复杂网络。

5.《下东区可持续食物实地指南》

《下东区可持续食物实地指南》(A Field Guide to Sustainable Food on the Lower East Side)是由新学院本科生为食物体系课程而研究、编写和设计的。该指南为居民和访客提供了由食物生产、流通和堆肥场所等组成的地图,这些组成部分实际上组成了一个社群,他们从20世纪70年代就将许多都市空地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社区农园。在指南的帮助下,访客只要徒步绕过几个街区,就可以从一个社区农园的地块达到野炊的场地。

6.脚踏实地的农耕

脚踏实地的农耕(Farming Concrete)项目由研究员玛拉·吉特曼(Mara Gittleman)与新学院学生和志愿者共同指导,旨在量化纽约市社区花园产生的食物。该项目不仅统计豆类数量,还让农夫们考虑他们的地块与整个城市农园网络的关系。项目成果是一个互动网站,在展示研究人员和农夫创建的日志和图表的同时,显示了一个兴趣多样、个性鲜明、风味多样、地形多样的食物生产者们相互关联的图景⑤。

7.蜜蜂项目

蜜蜂既指字面意义上的一种昆虫,也指步入展厅的想象入口。蜜蜂摄像头为布鲁克林区的格林伯恩特(Greenpoint)的鹰街屋顶农场(Eagle Street Rooftop Farm)蜜蜂活动进行24小时现场直播。考虑到蜜蜂和人类之间是“无序扩张:筑巢聚集”(SPRAWL: COLONY)的相对关系,由媒体研究教员梅丽莎·格蕾(Melissa Gray)创作的语音媒介,探讨了破坏蜜蜂生活的人类交流的频率,强调人类对昆虫和其他动物的干扰。除此之外,我们还摘录了新学院的人类学家和昆虫学家休·莱佛士(Hugh Raffles 2010)的《昆虫百科》(Insectopedia)一书中的节选内容,其中对都市蜜蜂进行了讲解,并描述了蜜蜂的强烈社群性、沟通能力和社会性——与此同时,作者还主张,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关照蜜蜂,它们能启发我们如何营造社区,从而为都市生活带来希望。

(二)“胡萝卜城市”展览

本次展览所包括的“胡萝卜城市”内容由我们与瑞尔森大学的策展人共同创建,入选作品探讨了将都市农耕融入城市基础设施的可能性,由此潜在地改变我们与食物和水的关系,以及消除食物的系统性不平衡、不公平和不安全。我们选中的展示项目有一个共同的焦点,即在各种规模上通过设计来支持、复制和扩大现有的精细化、人性化、规模化的食物、农耕与社区的连结。想进一步了解这些项目的参观者,可以在显示屏上查看展览的整个目录。

(三)公众参与活动的安排

为了鼓励参与,我们组织了九周次的专家小组讨论。积极参与每周五的讨论的有艺术家夏娃·莫舍(Eve Mosher)和坦特弗·谭(Tattfoo Tan),都市农耕活动家、纽约社区农园联盟(NYC Community Garden Coalition)主席凯伦·华盛顿(Karen Washington),屋顶农业专家安妮·诺瓦克(Annie Novack),以及其他学者、从业者、持不同意见者和创新者。

在关于“食物、设计和社会变革”的第一次小组讨论中,我们共同探讨了设计思维——设计师和规划师采用的解题分析和原型方法的整合——如何应用于都市农耕事务,以解决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如健康食物获得途径的不公平以及低收入社区如何壮大社会资本的问题。讨论中涌现了很多创新方法:在沥青地面和屋顶上建造邻里农园,在纽约东区创建社区农耕和绿色消费品市场联营的企业。

在题为“创意行动和日常都市农耕”讨论中,参与社区农耕创意行动的人们开始反思他们与食物生产、邻里社区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亲自农耕所带来的身体与地方的连结感。专家小组包括城市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建筑师和两位艺术家。

在一场关于全国范围行动计划的讨论中,一位来自西雅图的决策者、一位来自芝加哥的社会企业家和一位来自底特律的建筑师探讨了邻里组织和都市农耕对社区发展的作用。他们分享的案例包括公共住房开发中的社区农园建设、以食物为基础的社区经济发展规划,以及通过大规模都市农耕为成瘾初愈者提供就业机会的计划。

都市土壤一直是贯穿这些讨论的主线。无论每周的主题是什么或小组成员的背景如何,与会者都纷纷对土壤和堆肥提出问题。有人会不可避免地问及土壤毒性、有机废物堆肥的可行性、各种类型的土壤改良剂、肥料以及获取健康土壤和堆肥的权力问题。

我们还组织了五个非正式的午餐讨论会,并且迎来了新学院六个班级的参观。帕森斯設计学院产品设计学教授罗伯特·柯克布莱德(Robert Kirkbride)的学生一直在研究人口增长问题、食物和可持续,他们为30位食物体系研究、政策和实践领域的特邀嘉宾准备了一顿特别的晚餐(他们自己设计了餐具,先前学生设计了桌子),并且围绕这个关键主题进行讨论。我们还将这个展览厅作为会议空间开放给致力于食物体系问题的各个团体。例如,纽约市食物体系网络(New York City Food Systems Network)每年都在这里举行年终会议;另外,在这个场地上,一个全由妇女组成的住房开发者团队探讨了经济适用房项目中食物生产场所的作用。

四、结论

“混凝土生机/胡萝卜城市”展览兼顾两个重点:既关注食物与都市农耕议题,又关注都市大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虽然我们没有对参观者的反馈进行调查,但我们观察到了对于新学院、纽约都市农耕的社群、新兴的食物研究领域来说十分重要的效果。我们认为对本案例的反思总结对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特别是那些位于城市、致力于公民行动的大学)会有一定的启发。

(一)对高等院校的启示

两年前,新学院在环境研究、全球研究和都市研究等领域设立了一系列跨学科的主题课程,它们涵盖设计、科学、社会科学等。在本次展览开幕之前,新学院聘请了该大学食物研究项目的新主任,旨在将该项目发展成一个完善的专业。本次展览为这一目标注入了强大动力。本展览提倡跨学科的教学法和创意实践(尤其是横跨人文和设计领域),这一点符合新学院的宗旨。

近年来,策展领域已经证明了所谓的“教育转向”(educational turn)⑥,对教育学和艺术策略的结合有着浓厚的兴趣。人们对展览馆、大学、图书馆、档案馆等教育机构的功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再探索,这种“教育转向”激发了他们之间更新颖的互动和参与方式。对于不同的学科和机构来说,共同进行一系列调查意味着什么?通过本展览,我们试图探索:如果高校的展览厅为某个议题提供开放式研究、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策展平台,那将意味着什么?食物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因为它为大多数人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同时还能让大家深度参与其中。对这样一个话题,大多数人都有些想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能获得新知。

本次展览也明确表示,教育不能闭门造车——尤其是当人们对权力、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影响深表关切并主动探究新的教学方式的时候。展览的有些参与者——尽管他们不隶属于任何教育机构——积极听取讲座、参加专家研讨和公众讨论,把系列活动当作自学课程,认真做笔记,翻阅自编读本,每次聚会都提出很多问题。我们认为,大学机构举办的这样的展览,可以广泛地面向公众,为这样的自组织(self-organized)教学法提供服务——这也算打开了一条通往象牙塔的路子。

(二)与都市农耕社群的关系

正因为这次展览明确地向纽约市都市农耕实践者敞开大门,人们纷纷来到展览现场,相互认识,建立人际关系,分享信息,获得灵感,并提出解决方案。每周专家小组讨论的成功举办,印证了都市农耕系统连结起来的价值,即包括艺术家和设计师在内的多样化人群在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发挥了解决问题的潜能。

展览还展示了不同规模的都市农耕项目如何为公民互动提供空间,无论是在住房项目的屋顶还是在社区支持农业的提货点。这些现象也再次提醒我们,都市农耕不仅关乎食物生产,而且关乎社区营造、省思公共空间、挑战权力结构等。

展览的成功部分取决于它的非正式、邀约性(casual, invitational)。例如,展览的设计、物品、小册子和书籍鼓励人们亲力亲为,让展览厅成为一个轻松的工作和休憩场所。我们试图广泛撒网,以吸引都市农耕事务者来参观或演讲。通过“正义食物”(Just Food)、纽约市社区农园联盟、个体农民和园丁等渠道,我们为展览和公共活动做了广泛的宣传⑦。

展览在学生和教职人员、非营利都市农耕组织、农民和园丁之间建立了多样化的关系,这将持续地有利于纽约都市农耕的发展。自从展览之后,新学院支持学生在农场和农园实习,开设了额外的都市农耕公共课程,并通过服务式学习和行动研究增设了农业课程。一些教职人员也继续从事食物体系研究(如纽约“五区农场”计划)和专业实践(科尔宾山路农场)。

(三)对食物体系教学的启示

都市农民和园丁面对的复杂、多维度的问题需要运用多学科方法。“混凝土生机”展览说明了像我们这样的设计学院和文理学院可以通过文化、政治变革,创造性思维、传统的设计和政策创新来促进食物体系转型。通过将普通都市农民涌现的设计思维与专业设计人员的设计思维相结合,我们试图强调在解决都市食物问题过程中的广泛民主参与的重要性。

展览结束后,新学院与食物相关的研究一直很活跃。例如,2011年春季学期,新设立的“跨学科设计学”研究生项目的学生与南布朗克斯夯茨角居民进行社区发展合作,研究食物的生产、运输和消费。他们开发了社会、环境和经济上可持续的替代模型的思辨性设计原型。新学院的不同院系一直在开设诸如“农业生态中的妇女”“行动研究与都市农耕”“食物写作”“食物体系的政治学”等课程。食物研究项目最近推出了一个新的博客——“好奇的食客”(The Inquisitive Eater),目的是刊登全校师生有关食物的文字作品。

在SJDC,“混凝土生机”秉承的策展思路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食物继续在很多方面为师生提供想象的空间。2011年秋季学期,烹饪表演团队“剃刀与闪亮菜刀”(a razor, a shiny knife)的艺术家迈克尔·席瑞诺(Michael Cirino)在一次应邀展示中,与新学院生态学家P·提蒙·麦克皮尔森(P. Timon McPhearson)合作,将后者的土壤评估数据转化为令人大饱口福的可视化作品⑧。艺术家借助现代烹饪技术把土壤结构展示给人们,揭示土壤结构如何影响纽约各区的树木。在节目中,观众把代表了纽约市多个地点的土壤“吃掉”了。当然,这个尝试是表明树木(而不是人)需要食物(即土壤中的养分),不过它也揭示了人的味觉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的认识论功能。例如,如果我们的主要感官是嘴,那么我们该如何与我们的环境互动?这个艺术节目也揭示人如何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例如,我们的生活方式如何直接渗透到环境中?再如,我们的生活如何与我们的基质——土壤——发生关联?这一切都是我们在“混凝土生机”展览中关注的根本议题。

注释:

① 声音合成作品的网址:http://melissagrey.net/index.php?/sounds/sprawl-colony/。

② “平台”(platform)一词源自于数字媒介与设计领域。在当代策展领域,它指的是通过协同和主题结构将文化创设作品进行传播、研究和讨论的各种形式。

③ “胡萝卜城市”是由乔·纳斯尔(Joe Nasr)、琼·蔻米萨(June Komisar)、马克·乔治路斯基(Mark Gorgolewski)共同策划。

④ 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如何做志愿者,城市庭院的土壤污染、劳动份额(farm shares)、社区支持农业和屋顶农业如何获得资助,以及大规模的城市农耕对美国资本主义体系会产生什么影响等。

⑤ 参见网站:https://farmingconcrete.org/。

⑥ 有关策展业的“教育转向”,可参见奥尼尔与威尔逊(O‘Neil and Wilson 2010)编著的一系列前沿论文。

⑦ 新学院与很多都市农园、农夫和食物行动者有一定的物理距离,他们往往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区域居住和农耕,而且新学院是一所私立大学,这些因素也许导致一部分人无法参与本次展览的公共活动。

⑧ 这个艺术项目的发起者是拉迪卡·苏布拉马尼,项目是该学期聚焦气候变化的教研活动之一,与大卫·布赫兰德(David Buchland)和克里斯·韦恩莱特(Chris Wainwright)策展的《显露:应对气候变化的文化实践》同步进行。提蒙·麦克皮尔森的研究旨在揭示纽约市“百万树木”再造林项目可能遭受的短期和長期干扰。“剃刀与闪亮菜刀”是一个专注于教育、社会和舞台体验的烹饪表演团队。

参考文献(略)

版权信息:本文出自:Nevin Cohen and Radhika Subramaniam(2012). Living Concrete/Carrot City: An Exhibition Platform as a Growing Medium. Journal of Agriculture, Food Systems,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2(3): 91-20. Translated and reprinted by kind permission of Journal of Agriculture, Food Systems,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the author. The journal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4.0.中译版已获得该杂志“知识共享版权4.0”授权,并经作者许可。

编辑 王亭亭   校对 朱婷婷

猜你喜欢

教育学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策略探析
高校音乐教育学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How does dialogic reading works for the children who have the literacy difficult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试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传统
教育学信条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关于低学龄儿童教育的思考
寻找把教育学托上天空的彩云
高师公共教育学课应该由何人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