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2019-09-24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9期
关键词:胃腔胃壁粘膜

徐 足,谷 颖(通讯作者)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4)

1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的基本原理

通过口服超声造影剂将胃腔充盈,阻断气体及内容物对超声波的干扰,改善胃及其周围组织超声成像的内环境,将胃壁结构、病灶和胃周组织脏器情况清晰显示,UCA本身并不影响超声波的穿透。

2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的声像图形成原理

反射界面的不同是形成超声声像图的基础,不同的组织在交界面处产生回声,若组织结构复杂、分布不均,产生很多界面,探头接收到许多在空间上形成的反射界面的回声,则声像图上表现为强回声。

正常胃壁在声像图中呈现出“三强两弱”[1]的5层结构,见图1。

图1:正常胃壁在超声图像上呈“三强两弱”的五层结构。

3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的发展

超声检查因其无创伤、价格低廉、耐受性好、无辐射等优点,是消化系统实质性脏器中常见的、重要的检查方法[2]。但19世纪以前Holm[3]等认为因胃及十二指肠为中空脏器,相对其他消化系统其他的器官,其超声诊断易受气体和内容物的干扰[4],因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探究胃肠超声造影检查最早是用饮水或其他液体来充盈胃腔[5]。但水只是取代了胃腔内的气体,其在胃内排空较快,容易产生后方回声增强效应,而且不能完全排除胃肠道内的气体干扰,并可能产生不一致的结果,对周围脏器的显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6]。郭心璋等采用谷物类粉末熟化物配制成混悬液作为造影剂,这样有足够的时间观察胃的结构特点,病变范围、浸润深度和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7]。但此种造影剂浓稠度较大,仍然不能更好地显示胃及其胃周组织。80年代以后,随着各种高分辨率超声仪器的问世,尤其是各种口服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contrastagents,UCA)的研制[8],使得超声造影检查在胃肠道疾病的检出上有很大的提高与进步。既往传统的常规超声检查对胃部病变的检出率仅为17.6%,而超声胃肠充盈造影检查可将胃部病变提高到96.5%[9]。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观察造影剂通过组织的均匀程度、回声强度,及胃腔充盈后胃壁结构显示的清晰程度,造影剂排空时间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经过优化筛选后,发现黑芝麻糊40 g+山药糊20 g溶于500ml沸水中形成的组合剂在充盈胃腔以后,界面表现为分布均匀的较强回声,胃壁的层次结构能够清晰的显示,造影剂排空时间>1h[10],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有回声型造影剂来充盈胃肠腔进行检查。现最广为使用的造影剂是由湖州东亚医药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UCA在胃部疾病诊断中主要用于观察胃肠道的蠕动、张力、形态、胃壁的连续性及胃排空功能,辨认胃壁的层次结构及测量消化道管壁的厚度,鉴别胃炎类型[11],发现胃溃疡及胃的恶性占位性病变。

4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的方法

使用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选用凸阵探头,频率为3.5~5MHz,可根据不同的体形及年龄适当调节频率的大小。患者检查前12h内禁食、禁水,排除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急性腐蚀性食管炎、上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等禁忌证。口服造影剂后嘱患者选取平卧位,将探头放在其左侧肋缘下方部位,探头稍微往左后上方进行倾斜,然后对胃壁进行连续性横向、纵向扫描,明确胃壁结构、厚度,观察病灶形态及大小。然后将探头放置在患者剑突下,使其稍微往左后上方倾斜,然后顺次扫描食管下段、胃贲门口,仍旧是连续性横向、纵向扫描。然后嘱咐患者左侧卧位,置探头于左侧第9~10肋间做肋间斜切面的扫查,以观察胃底部及相邻肾脏、脾脏,此切面可获得完整的胃底部超声切面图像,在此过程中观察病灶情况[12]。再次嘱患者体位转变成右侧卧位,将探头放在右侧肋缘下方,来观察胃体、胃窦、胃大弯、胃小弯及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和相邻肝脏、胆囊和胰腺;然后嘱患者站立位以便动态观察造影剂流入胃腔的情况,观察是否存在胃下垂,保证扫查切面的连续性及超声图像的完整性[13]。

5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5.1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胃炎

胃炎:胃炎是胃黏膜对各种刺激因子的炎症反应。按照其发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性和慢性。(1)急性胃炎:是指各种外在和内在因素引起的急性广泛性或局限性的胃黏膜炎症。其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有细菌、病毒感染,理化因素刺激、机体应激反应以及机体疾病影响等等[14]。胃肠超声造影下其病变部位胃壁呈对称性均匀增厚,肿胀,低回声影像,厚度通常小于1.5mm[15],胃壁结构未被破坏,仍清晰可见五层结构,病变粘膜层表现为增厚及肿胀,粘膜下层强回声带连续[16](如Fig.2),胃内充盈造影剂时可见激惹征象,胃黏膜损伤时也可见粘膜面凹凸不平样,部分粘膜呈游离状,其高度小于5mm,且见浅小凹陷并附稍强回声光斑。(2)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其病变常局限于粘膜,累及浅表层,声像图常呈胃壁粘膜浅层模糊,粗细不均或粘膜连续性差[17]。慢性胃炎在胃肠超声造影下的声像图中主要可见肥厚型胃炎、萎缩型胃炎及浅表型胃炎三种类型。肥厚型胃炎超声影像图主要表现为胃黏膜明显增厚,基底窄,突入胃腔内,呈息肉样或小绒球状增生,边界清晰可见,病变部位胃壁弹性良好[18]。萎缩性胃炎:是属于慢性胃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以胃体为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型和局限于胃体及胃底的自身免疫性胃炎[19]。声像图表现为胃壁五层结构显示不清,胃的蠕动能力减弱,黏膜面粗糙、胃黏膜连续性差,呈增强回声,肌层回声增粗、增强[20]。

图2:急性胃炎在胃肠超声造影下的声像图表现STO:胃腔病变部位胃壁呈弥漫性均匀性增厚、肿胀,以粘膜层及肌层增厚为主,类似蜂窝状改变回声减低,黏膜皱襞粗大,五层结构可辨认,粘膜下层规整,表面欠光滑。

图3:慢性胃炎在胃肠超声造影下的声像图表现胃体后壁箭头示病变处胃壁呈区域性轻度增厚,主要以粘膜表层和粘膜肌层增厚为主,胃壁层次清晰,回声略低、均质,粘膜面欠光滑,表面可附有少量强回声斑点。

5.2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胃溃疡

通过让患者口服造影剂后消除胃腔内气体及内容物,受检者采取不同的体位(坐位、仰卧位、侧卧位、站立位)依次观察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及十二指肠,将胃溃疡的部位,病变范围及溃疡大小清晰显像,其次通过对比五层结构的变化及造影剂排空的速度,将胃周组织情况清晰的显像,进一步发现溃疡周围有无淋巴结肿大和肿块,早期发现溃疡,并准确的明确其性质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在胃溃疡中的诊断价值已被认可。

5.3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胃癌

胃癌约占胃恶性肿瘤的95%以上,其好发部位为胃幽门窦。既往胃癌的的诊断也是基于胃镜(Gastroscope)和X线钡餐检查(X-raybariummeal)检查。胃癌在内镜的检查中主要是观察病变部位的形态及血管,然而没有溃疡的肿瘤内镜活检是困难的。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在胃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的优势是对胃癌浸润深度及胃周淋巴结具有较好的分辨率,超声的纵向分辨率可达1.0~2.0mm,,横向分辨率可达2mm以下,探测深度可达3~5mm,能够准确的提供胃癌的入侵深度及大小。

5.4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胃息肉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长出的乳头状突起,是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可于肉眼下观察,此病症早期无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表现出上腹隐痛、腹胀,少数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对患者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其声像图特征为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单个或多个局限性向胃腔内突起,以低回声或中等回声为主要表现,内部回声均匀,层次结构清晰,不随体位变动而移动,呈球形或半球形的回声团,有的可见血流信号

6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的优势

胃CT及核磁检查对脏器转移、肿瘤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胃癌侵入深度等方面有很高的分辨率,但不易发现胃腔内小病变,对较小的网膜、系膜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胃肠超声造影检查能弥补胃部疾病诊断上检查方式的不足,不仅对腔内结构有较好的显示,也能观察胃壁的层次及蠕动,还能观察胃周组织及淋巴结的情况,而且能发现胃腔内小病变,对较小的网膜、系膜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

7 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的不足

无法直观的观察到胃的粘膜表面情况,不能直接取活检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不能在检查的同时兼顾治疗,部分病变不能定性,针对早期胃癌无法直接定性,良性肿瘤易误诊为胃癌,较小肿瘤易漏诊,肥胖、胃肠胀气也会影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还需要经过电子胃镜及病理证实。

综上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具有无创、安全、无交叉污染、能够避免X线照射、操作简单、可以观察到胃各层结构及其与临近脏器的关系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胃镜、上消化道钡餐不能显示胃壁内病变和难以判断病变的浸润范围、浸润程度的不足,对胃部疾病随访的患者也带来了极大的益处。近年来有研究结果显示胃肠超声造影检查诊断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息肉、胃癌的诊断率均达80%以上,特别是对于癌周转移及淋巴结的情况有较好的显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胃腔胃壁粘膜
腹腔镜辅助经胃腔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12例临床分析
双能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虚拟平扫对胃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经皮胃腔穿刺充气术在经皮胃造瘘术中的应用
搅打奶油在MSCT胃部造影检查中的价值初探
胃会被撑大饿小吗?
腹腔镜联合胃镜胃腔内手术13例报告*
空腹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手术治疗阴道松弛患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