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2019-09-24陈维娟苏贝贝方小东李润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9期
关键词:轴索挫裂伤脑外伤

陈维娟,赵 飞,苏贝贝,马 妮,方小东,张 磊,李润根

(西安市兵器工业521医院放射科 陕西 西安 710065)

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injury),也称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临床常见的急诊病,脑外伤患者病情较为危急,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CT是外伤性颅脑损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因其简单、快捷,对颅内较大范围的出血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出血、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及颅骨骨折等明确显示,MRI是颅脑损伤诊断的重要方法,可以显示CT不能显示的脑挫伤灶,但CT、常规MRI检查对脑组织内的微小出血灶敏感性较差,无法全面诊断及准确预后。磁敏感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技术,主要利用组织间磁敏感性差异产生图像对比,对顺磁性的物质如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含铁血黄素等较为敏感,因此能发现颅内微小的出血灶。应用SWI技术可更早、更准确、更敏感地发现更多TBI患者的颅内出血灶[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8月40例颅脑外伤患者,车祸26例,高处坠落伤11例,打击伤3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18~55岁,平均43岁,本组患者无脑肿瘤、高血压、脑梗死、脑炎性病变等病史。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头晕、呕吐等。

1.2 设备和检查方法

患者外伤后即行CT检查,一周内行MRI检查,2月后行CT或MRI复查。40例患者采用PHILIPS 1.5TMR扫描仪进行检查,使用头部专用正交线圈进行扫描。行MRI常规序列及SWI序列扫描。

CT检查:采用Toshiba Aquilion 16排多层螺旋CT,患者取仰卧位,实施轴位平扫。

1.3 扫描参数

常规序列包括自旋回波T1WI(SE T1WI),TR 475ms,TE 15ms;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FSE T2WI)扫描,TR 3609ms,TE 100ms;T2液 体 衰 减 翻 转 恢 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扫描,TR 7000ms,TE 140ms,层厚 6mm,间隔 2mm,FOV为230×180mm。SWI序列参数:3D FFE序列,TR为32ms,TE 47ms,层间距0.5mm,矩阵221×320;FOV 220mm×181mm,SWI所采集的相位图像及幅度图像经过GE后处理软件重建成层厚为7mm,层距为0mm图像。

CT扫描参数:层厚7mm,层距7mm。Fov 25cm,电流200mA,管电压120kV,层数16层;层间距、层厚5mm。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χ2检验,对各检查方法显示的出血灶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判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40例颅脑外伤中脑挫裂伤37例,硬膜下出血32例,硬膜外血肿2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脑室内出血3例,硬膜下积液6例,存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nona injuriy,DAI)10例。

2.2 颅脑损伤SWI表现颅内出血呈低信号,周围水肿呈片状高信号,以额叶、颞叶多发;脑室出血表现为铸型低信号,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为线条状、点状低信号,弥漫性轴索损伤微小出血灶表现为大小不等斑点状、圆点状、串珠状低信号,病灶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区、脑干、胼胝体及深部灰质结构。

2.3 各检查方法检出出血灶数量本组均在横断面上计数,计数出血灶时,需和血管断面、其血管周围间隙、钙化灶等相鉴别,鉴别要点为血管走行具有连续性,颅内钙化在SWI相位图显示为高信号,在磁矩图显示为低信号。本组MRI所有序列(T1WI、T2WI及FLAIR序列)和SWI序列一共检出出血灶数为423个,其中SWI序列共检出出血灶420个,T1WI 206个,T2WI 225个,FLAIR 279个,CT 186个,由此可见SWI检出率最高,依次为FLAIR序列及T2WI、T1WI序列、CT(表1)。由此我们发现SWI序列对脑外伤所致出血灶的显示非常敏感,可以发现MR常规序列、CT未显示的出血灶,而且显示的出血灶数量明显多于MR常规序列及CT显示的病灶,出血灶体积大于MR常规序列及CT。

表1 40例患者颅脑损伤出血灶数量统计

2.4 CT检查与SWI序列进行χ2检验分析(表2)得出,SWI序列对脑外伤患者中出血灶的检出率与CT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WI序列对颅脑损伤出血灶的检出具有明显优势。

表2 CT与SWI序列进行χ2检验

左枕叶脑挫裂伤,图A: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图B:T1WI示左枕叶小片状低信号影;图C、D:T2WI、FLAIR序列示左枕叶小片状高信号影;图E:SWI序列示左枕叶大小不等的圆形、串珠状低信号,周围可见小片状高信号水肿。

3 讨论

3.1 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injury)也称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车祸是造成脑外伤的主要原因,高处坠落及打击也是颅脑损伤的重要因素;其损伤主要包括出血、水肿、轴索损伤和缺血等。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iise axonal injury,DAI)是脑外伤中一种很严重的类型,是由于迅速加速或减速产生的扭转力导致的轴突的剪切伤,该病变最常发生于比较表浅的、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处的白质。临床研究发现有出血的轴索损伤较无出血的轴索损伤预后差[3]。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损伤包括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等。外伤性颅脑损伤可为单一伤,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

3.2 SWI技术成像原理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l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是一种利用组织磁敏感性差异而成像的技术,SWI包括相位图及磁矩图,并将磁矩和相位图像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了图像的T*对比[4,5]通过图像处理去除磁场不均匀对相位的影响,是利用相位信息进一步增加局部组织对比的一种特殊梯度回波技术,主要检测因磁场不均匀所致的磁敏感效应,对顺磁性的物较为敏感,因此能发现颅内微小的出血灶,其对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序列、CT。

3.3 SWI在颅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在颅脑损伤患者中,微小出血灶应用CT、常规MRI检查比较难以发现,出血性病灶在常规的MRI图像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因此许多小的出血灶很容易被漏诊,然而脑外伤是否合并颅内出血,对颅脑损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非常重要。SWI在显示出血灶有明显的优势,Tong等[6]的研究发现SWI诊断出血灶的数量接近T2WI的6倍,能诊断出血灶的体积几乎是T2WI的2倍,出血灶可小于10mm2。本组SWI中发现的出血灶数量明显多于MR常规序列及CT显示的出血灶,出血灶体积大于MR常规序列及CT,能更清晰的显示损伤部位病灶的数目、大小,本组研究表明SWI检出率最高,依次为FLAIR序列及T2WI、T1WI序列、CT。因此SWI能够更全面的反映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可显著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有效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助于判断预后。

3.4 SWI在颅脑损伤诊断中的的局限性SWI有利于颅内出血灶的检出,但对于出血灶周围的水肿范围显示不佳,其检出病灶敏感性要低于MR常规序列及CT[7]。SWI容易产生空气-组织伪影,在磁化率差异特别大的区域,局部有明显的伪影,如颅底、含气鼻窦、脊柱等部位,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来综合判断。

猜你喜欢

轴索挫裂伤脑外伤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弥漫性轴索损伤32 例的临床分析
针对双额脑挫裂伤的治疗策略的研究
CT“李琦岛征”和“黑洞征”对脑挫裂伤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人脑挫裂伤早期HMGB1的表达变化特征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