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皮脑电图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的预测价值

2019-09-24田继沙邱文超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9期
关键词:脑电图蛛网膜下腔

田继沙,陈 锐,邱文超,赵 颖(通讯作者)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淮安 22300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为颅内动脉瘤出现破裂,血液侵入蛛网膜下腔,其常见并发症为脑血管痉挛(CVS),临床表现为失语、肢体瘫痪及精神异常等[1]。脑电图是脑缺血最常用敏感指标,CVS病发时常由于脑弥漫性、局限性缺血而发生局限性低平波或者慢波[2]。我院脑血管病中心2017年12月—2018年12共收治48例aSAH患者,常规行脑电图监测,为临床评估CVS提供参考,现将其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分析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行脑电图检查的aSAH患者。纳入标准:①DSA、CTA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动脉瘤破裂;②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发生脑血管痉挛;③病程中突发失语、肢体瘫痪等或头颅CT有区别于入院时的低密度灶。排除标准:①外伤性SAH、SAH是复发动脉瘤二次破裂;②动脉瘤破裂出血与脑血管痉挛间无明显关系;③脑电图受到较大干扰。筛选出48例患者,其中27例女性,21例男性,年龄26~82岁,继发脑血管痉挛共14例。

1.2 分组

以是否继发脑血管痉挛将aSAH患者分为发生组(14例)与非发生组(34例),发生组根据发生时间分为早期组(4例)与晚期组(10例)。早期组:脑血管痉挛发生在出血3天内。晚期组:发生在出血3天后。分别在入院当天及入院后第四天行脑电图检查,若早期即发生脑血管痉挛,第四天可取消脑电图检查。

1.3 头皮脑电图(EEG)

EEG监测系统为美国NicoletOne系统,根据国际10/20系统安排电极,aSAH头皮脑电图波型如下:正常脑电图为Ⅰ型,主要为θ节律并伴少量α、β波为Ⅱ型,主要为δ节律伴少量平坦波、θ波为Ⅲ型,主要为平坦波并间隔少量δ波为Ⅳ型,平坦波为Ⅴ型。由两名神经电生理资深人员对脑电图波型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对比

发生组与非发生组、早期组与晚期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资料上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发生组和非发生组性别及年龄的比较

2.2 各组中脑电图波型与继发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2.2.1 发生组与非发生组在脑电图波型间差异分析 分析表2可知,两组脑电图类型构成比差异明显,发生组主要为Ⅱ、Ⅲ型(85.7%),非发生组主要为Ⅰ、Ⅱ、Ⅲ型(88.2%)。发生组Ⅱ、Ⅲ型(85.7%)显著高于非发生组(64.7%)(P<0.05)。所以把Ⅱ、Ⅲ型判定为aSAH继发血管痉挛危险波型,把Ⅰ、Ⅳ、Ⅴ型判定为低危波型。

表2 发生组和非发生组在脑电图类型的差异[n(%)]

2.2.2 早晚期脑血管痉挛与脑电图波型关系分析 分析表3可知,早期与晚期患者在脑电图类型构成比差异显著(χ2=25.12,P<0.01),早期组以Ⅱ型最多,晚期组以Ⅲ型最多。

表3 早晚期组与脑电图类型的关系[n(%)]

3 讨论

脑血管痉挛是aSAH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为aSAH预后差、死亡率高的主要诱因。常发生于SAH后3d,高峰在6~8d,会持续至2~3周[3],整体发生率50%左右,预估范围在20%~100%之间[4]。本研究回顾我科一年来48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有14例出现脑血管痉挛,其发生率为29.2%,与文献报道相近。其中早期4例(8.3%),晚期10例(20.8%),血管痉挛多发生于出血后3~14天,与本研究相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起脑血管痉挛的机制可能为:SAH后血液会流入蛛网膜下腔,血小板会聚集于血管外壁中,当血小板裂解后会释放出5-羟色胺、茶酚胺等物质,上述因素导致患者血管发生痉挛[5]。

痉挛组以Ⅱ、Ⅲ型为主(85.7%),非痉挛组以Ⅰ、Ⅱ、Ⅲ型为主(88.2%),痉挛组中Ⅱ型、Ⅲ型百分比(85.7%)显著高于非痉挛组(64.7%)(P<0.05)。早期与晚期痉挛组在年龄、性别基础资料上差异不显著(P>0.05),且两组脑电图类型构成比差异显著(P<0.01),早期组主要为Ⅱ型(75.0%),晚期组主要为Ⅲ型(60.0%)。

不管是局限性还是广泛性血管痉挛都会引发脑电图变化,20%~30%患者存在临床缺血症状,15%患者死亡或者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所以,SAH早期诊断后,CVS的早期治疗是减少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措施。在aSAH的前三天行脑电图检查时,发现以Ⅱ型为主,即脑电图开始以θ节律为主,需高度警惕早期血管痉挛的发生,在aSAH三天后行脑电图检查时,发现以Ⅲ型为主,即脑电图以δ节律为主,需高度警惕晚期血管痉挛的发生,即便不存在对应临床症状、体征,应考虑迟发性CVS导致脑缺血的潜在风险,所以要积极实施处理,对存在症状性血管痉挛风险患者,应加强监护,对患者实施预防性的干预治疗[5]。

以往诊断SAH后CVS常用DSA和TCD检查。DSA具有低干扰、直观、动态观察等优势,但定量较差,难以区分与先天性血管狭窄的区别,具有高风险、高价格、创伤性等特征。TCD具有无创伤、定量、便捷等优点,但探测方向角度、颅骨增厚等均是干扰要素,仅可以分析出基底部的大血管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脑电图监测具有便携、价格低廉以及易于操作等优势,能够在床旁为患者提供动态检查、观察,这对评估患者病情有一定的帮助,为SAH后CVS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值得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脑电图蛛网膜下腔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脑电图在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梗死继发癫痫84例脑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