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空间教育教学

2019-09-20王涛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育观念变革

王涛

摘 要:每位从教了一定年限的教师,他的经验既是他的财富,同时又是他继续前进的绊脚石。陈旧的教育观念使得他墨守陈规,固步自封,要从骨子里去改变是很难的。这时必须要有一种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教育形式的出现,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这时“空间教育教学”这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呼之欲出,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空间建设;教育观念;变革

近几年,“大学城”“空间”“教育革命”等这些词语突然像海啸一样冲入我的脑海,占据我的大脑空间,一时不知所措,一年来,思想经历了一番苦苦挣扎,从反感→被迫接受→    渐渐喜欢→欲罢不能。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场“教育革命”真的到来了。抗拒、敷衍了事、得过且过都将被淘汰,只有勇敢面对,直面挑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每位从教了一定年限的教师,他的经验既是他的财富,同时又是他继续前进的绊脚石。陈旧的教育观念使得他墨守陈规,固步自封。但对于一个称职的教师,对于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对于一个头脑清醒的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尝试新的教育方式,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当然,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是要付出艰辛努力的,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我们都很清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一、“空间建设”前的陈旧教育观念

恩格斯指出:“传统是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力”。改革一定会触碰到人们长时间形成的陈旧观念,同时也需要人们敢于破除陈旧观念,这样才可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一)忽视了情感在学习知识中的作用

每个学生都是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可是我们很多老师都忽略了这一点,把学生当作一个机器,让他们被动地接受各种知识,因此,要让学生更高效率地接受知识,首先,老师要和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但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要老师和每一位学生互相了解,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空间,那么需要一个更好的平台提供这种可能。

(二)忽略了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自己该如何教

很多老师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如何上课,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眉飞色舞,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感觉良好,根本没有或者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教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

(三)忽略了学习内容的整体框架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大部分是采取的从局部到整体的思路,先讲一小块,一小块的知识点,然后再来总结,把这些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当然这也是一种教学的方式,但笔者认为从整体出发,先让学生了解所讲内容的整体框架,然后再去分解整体,让学生去了解局部,这种教学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思路跟流畅,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更好。

(四)忽略了有些东西是不能教的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认为什么都是可以教的,我们如何教,学生就会如何学,但有些非智力因素的东西是教不了的,比如性格,情感,创造性,合作的精神等。这些东西是要靠平时一点一点的积累,潜移默化地形成,这些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作为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清楚哪些需要讲,哪些不需要讲,要做到有的放矢。

(五)忽略了学生有自己的知识结构

我们现在的学校学习都是按照学科分科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它的弊端,那就是隔断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忽略了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会导致能力的下降,因为能力是综合性的东西。但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中很难避免这种弊端的发生,需要一个能够综合所有学科的,全面的平台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能在这个平台上学到自己想要的,全面的,综合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通过空间建设,转变教育观念

陈旧教育观念的改变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因为每位教师都习惯用自己驾轻就熟的方式去教学,这样很轻松自如。但是这样下去我们这个集体,我们每个人都会止步不前。空间教育教学的出现恰恰打破了这种平静,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一)通过“空间”时时与学生保持交流

有了“空间”后,与学生时时保持交流成为了可能。下课后回到家里,打开“空间”,就可以收到学生给我的留言、信息,其中有向我提出的各种学科问题,有对我的上课提出的各种意见,还有和我交流人生、情感等课外有意义的话题。通过这种交流作为老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知道他们在课上和课后的诸多问题,这样使得那些非量化、非科学化(如情感、艺术)、非模式化的价值通过“空间”传递给学生,增强人文精神,增进师生情感,做到因材施教。

(二)通过“空间”让教法服从学法

有了“空间”后,学生有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渠道,他不一定要从你这里获取这方面的知识,他可以从大学城里搜索到许多有关信息,因此,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学,如何去搜集有用的信息,如何去归纳总结各种各样零乱的知识点显得更为重要,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那种根本没有或者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个内容应该如何教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的陈旧观念。

(三)通过“空间”让每位老师在教学中学会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路

有了“空间”后,通过“解构工作、重构学习”使得“从整体出发,带动局部”的新观念成为可能。其实,我个人认为到了高层次的教学,先让学生对所教的知识的轮廓有大体了解,然后再从局部去细化,这样的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学习的思路更清晰,何愁学生不安心学习、何愁学生不快乐学习?

(四)通过“空间”使得教师成为真正主导,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

有了“空間”后,“空间”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透明、互动、互通、公开、公平、阳光、乐观的平台,它不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他们获取知识变得多样、便捷。使得教师的作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使得几十年来教育界呼吁的“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成为了可能,特别是教师在教学中很难传导的,对学生又非常有用的非智力因素,比如意志力、创造性、道德修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及与人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意识。而这些,学生可以通过“空间”这个广阔的平台,在与同学交流,与老师交流,在大学城搜索知识的过程中慢慢地培养。

(五)通过“空间”让学生学到更全面的知识,从而形成真正的能力

有了“空间”后,学生可以通过“空间”中的课件、视频、资料随时打开查阅,特别是对于专业课,学生可以通过教师上传的视频反复地观看某些操作的方法、技能,同时对照课件上传授的知识点,使得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有“空间”的条件下变得更容易形成。

三、结束语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变革,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变革,学生的成长更离不开变革,而我校力行的空间教育教学变革与创新正是顺应时代变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作为教师应该紧紧把握住“空间”这个崭新的、革命性的手段,进入“空间”、坚守“空间”、呵护“空间”,在“空间”这个开放、透明、互动、互通、公开、公平、阳光、乐观平台上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观念的改变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空间教育教学使得这个过程变短,变易。只要我们坚持空间教育教学,我坚信最终每位教师都会喜欢上它,都会从中受益,都会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杨黎明.关于职业教育的改革试点:德国职业教育的典型试验给我们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1(18):1.

[2] 裴娣娜,杨小微,熊川武.现代教学论(第2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杜,2005:325-376.

猜你喜欢

教育观念变革
卷首语
德育中的变与不变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浅议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浅析初中英语教育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经理人变革指南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