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高中语文

2019-09-17黎俊

新课程·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高中语文

黎俊

摘 要:戏剧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关键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课程中设置了不少的戏剧文学作品。如何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提高戏剧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结合教学体验,对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戏剧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完善戏剧教学,促进语文教学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戏剧课程;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语文教学也在与时俱进,加快改革步伐,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而戏剧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补充,因此更需要被重视起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戏剧教学,不断创新,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欣赏戏剧,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但就目前高中戏剧文学发展的现状来看,课程编写篇目少、教师和学生普遍不重视等问题凸显,有的学校甚至将戏剧作为选修课,让学生自学甚至不开设这门课程,即使是开设了戏剧文学课程的学校,大多数也是教师台上概括地讲,学生台下默默地听的传统授课模式。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一、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

(一)教材单薄,选文单一化、固定化

以人教版为例,戏剧文学作品在语文课本中所占比例极小,主要选取《雷雨》《窦娥冤》等固定篇目,数量上也越来越少。这样的教材组成未免显得单薄,难以让学生形成对戏剧的深入了解,而且过于集中化的分布也不符合高中生循序渐进的认知特点。

(二)教师授课模式固化,难以引起学生兴趣

1.对戏剧篇目的定位不够准确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戏剧文学,一些教师往往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或者为提供应对考试的知识点,而忽略了戏剧文学本身的价值。对戏剧文学的概念和发展都不够重视。这就导致我们在戏剧教学上的定位模糊,不能和其他教学区别开来。学生难以对戏剧形成系统性认识,更体会不到戏剧文学的魅力。

2.戏剧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戏剧文学本身是一门非常有深度、有趣味的艺术形式。但在现實的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课模式,未能将戏剧文学的艺术性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学生无法融入其中,更不能凭借对戏剧文学的学习来提升自我艺术鉴赏能力。

3.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在高中设置戏剧文学,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接触戏剧文学来提高对戏剧的认知水平,对戏剧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并形成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但目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蜻蜓点水甚至让学生自学成才,这样导致戏剧文学根本不被学生重视。

以上原因均是导致目前戏剧文学在高中的授课率低下,难以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原因。而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在充分了解戏剧文学作品的价值基础上,采取积极的教学改革措施。

二、戏剧文学作品的教学价值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在高中开展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由此,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戏剧文学被纳入高中语文教材,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贴近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具有向生性。

三、对戏剧文学的教学建议

(一)准确定位戏剧篇目,选择恰当的教学素材

就目前来说,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戏剧篇目多是经典之作。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选取篇目,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深入地认识戏剧这门艺术。

1.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要注意选取能让学生对戏剧概念和戏剧的创作理论知识有初步认识和了解的篇目,这样学生在赏析戏剧时才能有基本的切入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及时向学生介绍戏剧艺术的特点、戏剧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和发展情节特点等知识,逐渐引起学生兴趣和提高学生对戏剧的基本认知水平。

2.教师在戏剧文学教学中,还要善于运用对比和类比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特定的篇目来了解不同的戏剧风格和戏剧流派,或者从戏剧文学本身的感情基调出发,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喜剧,什么是悲剧,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戏剧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还应当针对高中生的兴趣特点和现代教学方式来采用更现代化的方式为学生讲授。

例如,我在向学生讲授名篇《雷雨》的时候,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先看了电影,然后再组织学生一起讨论,说一说他们对这部戏的感受,或者说一说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演员和演技,最后在课堂上结合课本中的剧本来讲解《雷雨》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大家畅所欲言,对戏剧作品的理解自然也就更深刻,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关于授课技巧

1.朗读与鉴赏相结合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概括故事的能力,因此对戏剧作品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学生可以很好地总结。在教授过程中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来梳理情节,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对台词的鉴赏和对优美词句的品读上。通过引导学生赏析戏剧个性化语言特色,品味戏剧文学作品中或嗔、或笑、或怒、或骂的独特语言。或者认识在典型环境中品析典型人物形象,体会环境对塑造人物的重要意义。以培养学生阅读戏剧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能够课下自主阅读相关戏剧文学作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实际课堂中,为了避免学生觉得呆板乏味,我们可以采用感性朗读和理性鉴赏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授《西厢记·长亭送别》篇目时,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穿越到当时,挑选出两名学生站在张生和崔莺莺的角度体会那种离别之后的情感,增强他们的感性认知。随后又要求学生在课后根据文中的曲子加入自己的理解创作一首现代诗,要求他们不能简单地对原曲进行简单翻译,而是在对原曲所选意象、所设意境、所表情感有了真切、深入的领悟后,再结合自己平时训练而成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自己的创新,改成符合现代人审美习惯的现代语言、现代情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

这样既强调了“读”,又重视了“析”,学生将感性的朗读和理性的鉴赏相结合,让整个戏剧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吟诵,营造出学生自由表达感受的氛围。

2.课内课外相结合

高中阶段的戏剧文学作品大都是节选的内容,或者是其中的某一幕,但故事情节和人物的魅力是需要通读整个剧本后才能有更加饱满的认知的,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另外,在戏剧教学中我发现,古人的创作水平之高,文字之优美,是我们现代人难以企及的。如果教师和学生每天都能多花点时间和精力阅读经典,那么对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及文化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内品读外探究相结合,把课外所得带入课内,把课内所获延伸到课外。

但由于高中阶段课业压力较重,学生对所有戏剧都进行完整课外阅读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教师灵活变通。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发现,合作探究式学习法同样适用于戏剧教学。

举例来说,在讲授《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戏剧作品时,我使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示出课本上没有节选到的内容,或者再带领学生看一遍电影。教授老舍的《茶馆》和曹禺的《北京人》时,两部作品同样借助了以一个小的环境去反映时代变迁的手法。因此将两部作品放在一起赏析,既节省了时间,又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四)让学生参与戏剧实践

戏剧类似小说,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但其又不同于小说,小说语言通俗易懂,而戏剧语言却相对较难理解,另外戏剧的表演性很强,其本身就是一门时空综合艺术,自然离不开表演。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经常组织一些课外戏剧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戏剧实践中,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对课本中的戏剧进行改编和排练表演,让学生亲自去感受戏剧。这样的做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戏剧内容,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既能欣赏戏剧又能亲自表演戏剧,台上台下相结合。

1.台下观赏

再以名篇《窦娥冤》为例,它是古代戏曲,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遥远了,更不符合已经习惯于听现代流行音乐的学生的审美,文言文的展现形式让学生看起来更加吃力。甚至一些教师对传统戏剧中的曲词了解也不多,无法向学生展现戏曲艺术的魅力。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观赏话剧,如组织学生到剧场观看戏剧表演。当舞台真实地呈现在眼前,以及道具、灯光、演员们各式各样的服装及精彩演出,学生自然会被吸引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将剧本中的内容鲜活地再现出来,两旁灯柱上显示的台词,会吸引学生仔细地看着本觉得很没有滋味的台词。而且每种角色的打扮妆容都很有讲究,有助于学生从视觉上理解剧本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及矛盾冲突。

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计算机教学几乎已经普及到了所有的中小学。这更为我们教授戏剧文学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如上文已经提到的在授课时为了加深学生理解给他们放映多媒体图片或者电影。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还包括让学生听录音,观看演出。这样更能让学生形成直观感受,对所學对象的形象、语言、声音和环境有更感性的认识。

2.台上表演

戏剧一词在古希腊文中的意思是“完成着的动作”。戏剧本身是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的,即通过演员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示社会生活中的矛盾。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演员的表演就没有戏剧性,戏剧就失去了它的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动学生进行表演以增强其对戏剧文本的体悟。

结合目前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戏剧表演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完成。一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虽然一些教室设备和活动空间有限,但这样的方式更加容易开展;另一种表演是课外总结性的表演。如在学校的晚会上表演节目,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需要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更多,做各种准备工作,离不开教师的积极支持和耐心指导。

对于这两种方式,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选择,或者将二者有机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

四、总结

戏剧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独特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充实和形式的丰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它也是连接生活,开辟“生活语文”的生命隧道,构建健全人格的重要素材。更符合十八大和两会相继提出的“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的要求。因此必须重视起来。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戏剧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戏剧教学,不断创新,积极调整教学思路,紧跟时代改进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戏剧文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会欣赏戏剧,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忠艳.传统文化与高中教育的有效结合[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2).

[2]杜名义.探究高中语文学科中戏剧性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J].课外语文(下),2015(2).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