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力行—致远”高中生物课程创新基地下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2019-09-17林艳华

新课程·下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课程基地培养研究核心素养

林艳华

摘 要: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现出生物学的教育价值;学科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之间,是彼此关联的立体结构,结合“立人·新民”的办学理念,创建“学—知—行一体,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生物课程创新基地。将以知识为前导,以达成有价值的目标为前提,以课程为载体,以活动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关键词:课程基地;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必将成为教学的主要导向。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自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以来,相关学者对于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策略的探讨研究较多,但是真正落实的比较少,文章就通过基于重庆市北碚区级“力行—致远”高中生物课程创新基地下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落实生物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生命观念素养在“力行—致远”高中生物课程创新基地中的渗透

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其内涵是人们对观察到的生命的整体的认识和看法,是对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进行解释后的抽象。课标要求“树立生命观念,能够用这样的观念解释生命现象和生命世界,乐于向他人说明和阐述这些观念”,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在掌握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这些生命观念,还要求学生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和解释生命世界。

基于此,基地设计了课程建设和实践活动来达成这个能力

培养。

1.利用课程建设

(1)国家课程建设

生命科学馆进行生物必修2生物进化内容的学习,开设生命的起源(米勒实验)课程。

在生命科学馆和生态园进行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的学习。

(2)校本课程建设

编制校本教材并开设了相关的校本课程;编制了生物必修1、必修2、选修1三本高中生物教材的导学笔记,并已经在相应年级使用;开设了“大木森森”微信公众号;编制了校本教材《明日三峡,风景依旧》《欧盟环境生物多样性》《迁徙的鸟,迁徙的梦》《生生不息,“蕨”不放弃》等。

(3)社团建设

“探索生命”校园社团制:西大附中校园植物志、蛇蛙记、虫族、观鸟社。

2.利用实践活动:走进自然,感知生命——“走进北碚,深入自然”系列实践活动,专家带你学科学

(1)缙云山植物王国系列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背靠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缙云山物种多样性丰富,有长江流域保存较好的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和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分类上孤立的形态特殊的植物,是重庆市植物独特资源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为学生野外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开设活动如下:

(2)嘉陵江水上世界系列

重庆主城区长江和嘉陵江段水质长期受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影响,由于这些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中,使两江已形成明显的岸边污染带,所有污染物浓度均比断面平均浓度高几倍。本系列活动转变师生角色,以学生为主导,发动学生自己去调查、检测水质状况,给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切实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在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渗透了环境保护理念,培养了学生的生命观念。

(3)自然博物馆探秘系列

作为全国第2大的综合性自然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藏品数量为11万余件,其中珍贵标本超过1000件,是极佳的科普学习园地,本活动诚邀博物馆副研究员洪兆春老师给学生举办“生物多样性”专题讲座,并作为自然博物馆讲解员和学生一起徜徉在自然的世界里。

只有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开阔眼界的情景式教学,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课程和活动教会学生对可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的抽象概念,也是人们经过实质认证后的观点或想法,它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及解释大环境内与生物相关的事件和现象,指导探究生命的活动规律,从而使学生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科学探究和理性思维能力在“力行—致远”高中生物课程创新基地中的渗透:自主探究实验基地

在课程标准中,对理性思维的阐述是:“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核心概念中认为理性思维是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可以用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实验进行培养,同时,关于科学探究,课程标准的定义主要指探究能力提升。在进一步说明时,阐述了应该在探究过程中建立探究精神、養成科学态度、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可见,在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追求,包括掌握探究思路方法,包括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也包括探究精神、科学态度、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品格。

本基地是生物课程实践基地,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妥善利用生物实验室资源,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结合学生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自主探究实验基地。实现教学体系的现代化、层次化、系列化,实验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生活相衔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切实提高应用型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设校内创新实验室的情况如下:

(1)实验教材建设

完善实验教材的建设,使之既适应于高中实验教学平台,又注重与高中生物课程的实验项目的衔接。教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注重对实验原理的阐述。编写一系列符合专业教学需求及我校的特色实验指导教材,并根据课堂实际教学效果,追踪修课学生几年来的具体表现,逐年对实验教材内容作出补充和调整。

(2)改变实验教學方法

提高实验室教师水平,形成一支实验教学技能强、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实验教学队伍。采用多元并举的实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主要包括:带动学生开展互助性、互动性的实验教学:在创新实验和科研实验中培养一批具备较强独立性、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实验教学课堂中,让这些在科研试验和预备试验中经历过实练的学生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每一个小组(4~6人)配备一个小老师参与课堂教学实验,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协助和互动作用,锻炼学生实验技能的指导能力、内容的表述能力和实验技能的示范能力,使教学课堂真正发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作用。

(3)实验室建设

Ⅰ生物数字化网络实验室一间:引入数码显微互动系统,高中显微镜观察实验用,引入各种传感器,用于生物生理过程研究,可对各种物理参数、化学参数、生物参数能够利用pH计、HPLC、气相色谱仪等进行分析测定。使学生综合掌握生物参数检测与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能独立进行实验,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Ⅱ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一间:要求学生能够利用PCR仪、高速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完成对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DNA、RNA的提取,这是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对学生相关知识面的拓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完成该实验,规划实验室面积50平方米,学生可以做到3-4人为一组,有效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

Ⅲ中学生创新实验室:集植物化学、生物与环境实验室于一体,用于学生课题研究,专门用于教师指导相关竞赛学生相关实验项目,为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

此外,还需微生物实验室、组织培养、标本室、一间教师准备室、一间仪器试剂室。

校内创新实验室是一个多元化交互式实验操作平台,学生可在较为宽松自由的实验环境,开展自主、合作、可选择性等体验式学习,在实践中巩固优化生物学知识,并且培养沟通交流、思考动手等综合能力,培养其自觉学习的意识,提升学习兴趣。

实验是生物学科的基石,科学探究和理性思维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重中之重。借助学校实验基地,学生不仅可以反复操作教材实验,对教材实验改进和完善,还能够不断拓展,完成相关系列实验;借助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点实验室及产学前沿平台,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端实验室,在教授和师兄师姐的指导下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实验基地承担基础实验操作项目,高校平台则提供更高端实验设备,为学生创新的思维插上了翅膀。

“力行—致远”基地把片面的学科教育转变为全息育人教育,区别于传统的知识过程的个体化随机性不稳定的传统方式的弊端,立足于当代信息社会对知识生产的时代要求,围绕“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理性思维、社会责任”的生物核心素养开展基地建设,引导学科教育关注学科的核心价值,逐步形成了解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意识的情感态度,并将这些收获传播于社会,回归生物学科核心课程价值与育人功能,有助于学科课程价值与我校“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度融合,让教育真正回归生物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课程基地培养研究核心素养
声乐教师数字教学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多措并举让语文学习兴趣“浓起来”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古筝演奏中心理音色的培养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立足课程基地 推进教学改革
构建活动化校本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