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白族本主崇拜绘画的艺术特色

2019-09-17张熙娴李富娜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白族

张熙娴 李富娜

摘 要:文章通过对云南白族本主崇拜艺术与多元化宗教艺术的了解,描述了佛教、道教对白族本主崇拜艺术特色的影响,根据对本主崇拜建筑、雕塑、绘画、祭祀各方面的分析,了解本主对白族人民艺术审美意识的影响。因特殊的地理宗教背景,白族艺术文化体系中出现了复杂的宗教色彩。

关键词:白族;本主崇拜;本主神;造像;本主祭祀

白族主要聚居于云南,少数散居于贵州和湖南、四川等地;云南境内大部分白族居住在大理地区。南诏王朝中后期,在原洱海地区西洱河的大姓基础上充分融合了周围各个小的族群,特别是吸收了汉族文化后,专用名称“大封人”(封即白)出现了,之后哀牢、昆明、云南、青蛉等蛮名逐渐消失,一个稳定的民族——白族开始形成。

一、白族的宗教文化

在白族的社会生活中,宗教文化深入人心,虽然现代社会生活对人们影响很大,但是老年人口口相传的习俗还是保留了很多宗教艺术元素。虽然佛教和道教文化传入较早,但白族固有的宗教本主崇拜仍然一直流传至今,白族人民的本主崇拜是一种多神崇拜,吸收了南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等宗教,综合各个宗教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本主形象,这种本主祀神没有统一的格局也不是一神化的体系,但已出现了主神和配神的组合格局。本主是来源于白族先民对自然、英雄、祖先、外传宗教或外传人物等各类人或神的形象塑造,加入民族元素而形成的。不仅如此,几乎白族每一个村落都有一个本主庙,崇拜的内容都是以多神崇拜为主,因白族是一个深受宗教文化影响的民族,本主崇拜文化深入人心,每个村落里的本主庙都可以称为是一个乡村的文化中心,也是宗教传播中心,更是一个民间艺术的宝藏。

二、本主崇拜的建筑

根据粗略的统计,在大理州境内,白族的本主神像就有一千多尊,只要是本主神就一定有本主庙,本主庙中供奉的是泥塑的、石雕的或者是檀香木雕的本主神像,在白族的语言中本主庙称为“武增谁”,在汉语中意思是“我们祖先神的庙”,虽然有祭祀祖先的意思,但又不是祖先崇拜的意思。因佛教传入白族地区的时间较长,白族人民受佛教影响很深,特别是南诏大理国时期以佛教密宗阿叱力教为国教,白族本主庙建筑深受佛教寺院的建筑风格影响,布局也由大殿、配殿、门楼、戏台、照壁等组成,但还是保留了白族民局的四合院的建筑风格,民居特点突出,最具特色的是本主神的旁侧都有本主神的妻儿、兄弟、部将等,更为人性化,体现了白族人民重视人间天伦的优点。无论是原始的本主神,还是受到外来文化影响而形成的本主神像,白族人民总主观地加入本主神的家人形象一起供奉,突出了白族人民对家庭观念的重视。其与佛教、道教建筑风格最大的区别在于庙宇的选址上,佛教、道教追求一种超凡脱俗、“出世”的最高境界,所以在选址上都会远离城镇,在高山峻岭之中,而白族本主庙选址一般都会选择建于村落的附近或者中间,本主庙的旁侧都会种植一棵“风水树”,或有河流相伴,象征着村庄的兴旺。本主庙是白族村庄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可作为白族宗教艺术的一个标志。

三、本主崇拜的雕塑

白族本主庙中主神的造像是最重要的,传统中,本主神的造像需要两尊:一尊多数为泥塑的“坐像”,不能移动,主要以寺庙神台供奉为主;另一尊名为“出像”,一般使用香柏木来雕刻,着以鲜艳的色彩,每年的本主庙迎神仪式时候将它抬出游神供奉。其本主神像雕刻精细,色彩每年都要装饰,保持色彩艳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白族宗教艺术的特有的形式。

白族由南诏大理国时期形成约长达五百年的全民信佛的社会气氛。在白族本主崇拜文化中所崇奉的地位最高、最广的两个主神“观音”和“大黑天神”,是佛教传入白族地区后,融合白族人民的智慧和民族艺术特色而形成了全新的本主神的形象。阿嵯耶观音此称号很少在佛教典籍中出现,是阿吒力教所独有的。阿嵯耶观音像身穿印度菩萨式衣饰,形态多颀长纤细,宽肩细腰,白族人民俗称为细腰观音。细腰观音像反映了巫教与密教融合的变革,既有中原佛教的外形,但在衣服等方面有很多的变化,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密教式而又有所变化的神像。阿嵯耶观音是佛教造像形式传入白族地区后与本土的宗教相融合,形成的本土化、民族化产物,对白族的雕塑、壁画、木雕等艺术形式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综合白族民俗艺术特色,本主神像观音的造像出现了,还有很多大型的寺庙、雕塑也大量地产生。

最值得一提的是洱源海潮河供奉的“四生慈父大黑天神”,本主庙的主神为大黑天神像,此神庙极具白族本主庙的特色,其造像形式、民族艺术特色最为突出白族人民的思想崇拜,是白族本主崇拜所特有的形式。由于南诏本土的宗教盛行本主和土主崇拜,所以“大黑天神”传入后成为了土主。因云南是一个多民族集合的地域,各个民族的宗教文化、民间民俗、艺术形式等都会相互影响,大黑天神像是阿吒力教和藏传佛教传入后,加入白族自己的民族元素后形成的一个本主神的形象,可以看到神像胸佩戴骷髅缨络,头饰宝冠,怒目而视,表情狰狞,四手分别持有剑、印、日、月,造型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大黑天神座前是一个婴孩的塑像,相传是本主神之子,民间传称为“雪山太子”;大黑天神像的两侧塑有两尊“妃子”的神像,均是大黑天神的妃子,右侧是一尊身着绿衣、头戴三蛇首凤冠的妃子形象,称之为“大夫人”,左侧则是一尊身着红衣、头戴三蛇首凤冠的妃子形象,称为“二夫人”,这种大胆的想法和离奇的造像形式是白族人民独有的,白族人民在吸收外来宗教形式时,都会有所更改,加入很多本族的思想文化、艺术形式、独有的宗教信仰,形成一个独特的本主崇拜文化。大黑天神在白族中具有十分崇高的地位,享受着信众的顶礼膜拜。在阿吒力教和藏传佛教的大黑天神像的传入后,白族的艺术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对佛教式的建筑、神像造型、服饰、绘画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

四、本主崇拜的绘画

中原佛教和道教、儒家思想逐步传入白族地区,对白族的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冲击。在绘画方面,汉族文明发达,很多知识从不同方面融入白族文化中,特别是绘画的构图、技法等都影响着白族文化,但是白族人民也保留了自己独特的图腾、构图、生产方式,在学习汉族绘画时取其精妙之处,与传统的绘画形式相融合,创造出很多独有的绘画形式,如扎染、刺绣等现当代最具白族特色的文化。《南诏图传》和《张胜温画卷》(图1)是南诏现存最早的绘画作品,是最具有少数民族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总的来说,这两个绘画作品是对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云南政治和宗教的基本图像记载。《张胜温画卷》是对佛教寺院佛像的描绘,是对阿吒力教传入云南后的造像形式进行绘制,在画面上,画家用娴熟的技巧,将造像绘制得生动传神、庄严肃穆,将佛像着装、法器等描绘得一丝不苟,将供养人绘制得神态虔诚、体态各异,虽然神像、人物众多,但是安排得妥当,主次分明,充分地表明了大理国时期统治者对佛教的崇敬之情。画面深受中原地区绘画工笔和山水画的影响,卷轴画的形式也是中原绘画的传统形式。

五、本主崇拜的祭祀

根据现代传承下来的歌舞、壁画等艺术形式中所记载,可以看到很多祭祀的痕迹,原始宗教的巫术活动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在白族这个族群中祭祀本主神是本主崇拜的重要内容,自中原宗教文化传入以来,白族的宗教信仰就是一种多元化的、混合性的宗教形式,其祭祀仪式也混合了传统的本主、道教、佛教和巫教各种形式。各村所祀的神祇都有所不同,每年都有本主诞辰日,都具有独特的祭祀习俗。本主神祭祀一般是通过请神、迎神、血食祭祀、歌舞娱神等形式来完成,祭祀过程很多环节与佛教道教的有所不同。在很多乡村中,很多祭祀活动还是以祖先的祭祀为主,但是诵经、念咒大多的祭祀礼仪都偏向于佛教或道教,也有的是根據佛教或道教自己加以改编的,原始的经文、咒语没有更多的记载,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白族在近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体现出多元化的宗教背景,在这种多神混融的宗教背景下,形成了具有白族特色的艺术特色。自古至今,白族本主崇拜因与佛教、道教的相互融合,对白族自身的艺术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白族长期历史各种宗教文化交融中,本主宗教与各个宗教混融的艺术特色融入白族人民朴实丰富的思想生活中,使白族人民的艺术文化更加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杨政业.大理宗教文化论集[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

[2]杨政业.白族本主文化[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3]杨学政.云南宗教知识百问[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4]李靖寰.汤海涛.云南民族美术概论[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5.

[5]郭净.云南少数民族概览[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6]李缵绪.白族文化[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7]金东朝.中国云南大理白族传统宗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白族
漂亮的白族头饰
彩云之南—白族印象
大理丹嘎村白族吹吹腔的分析
花样云南(二)
白族
浅论白族本主崇拜及其和谐思想
大理白族妇女服饰符号化演变研究
初访湖北鹤峰白族聚居区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