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讨

2019-09-17陈姣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美术鉴赏素质教育核心素养

陈姣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学校教育的目标要求学生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美术课程也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点之一,但是由于升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等制约,美术鉴赏课程并没有真正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对学生美术课程的学习成果提出了要求,也推动着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此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术鉴赏;素质教育

一、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新概念,针对于各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对学校教育的实际成果做出了要求。就美术课程设置而言,核心素养要求学生通过对学校设置的美术课程的学习,建立并提高自己在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具备识别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美术作品、影视作品等中的造型、色彩、人物比例等的能力,同时在对色彩形象等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的前提下具有通过现代技术或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美学观点的能力。而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则主要是指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不能照搬经典,而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表现,同时在对本民族优秀文化进行理解的基础上将其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不同阶段的美术鉴赏课程在兼顾五个方面的同时还要侧重于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这两点,要求学生不僅对美术作品有基本的审美能力,还有了解内含在其中的文化意义。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美术课程的核心素养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更是为了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研究的能力。

二、当前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的美术教学往往并不能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提出的要求,甚至达不到美术课程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考试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所以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把考试当成各个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而美术课程在学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要会考结业,并且美术成绩对于期末成绩影响也不大,所以不仅学校不重视美术课程的设置,减少美术课程的课时,就连学生自己也对美术课程兴趣不高,在美术课上往往选择做其他科目的习题,认为美术课是在浪费学习的时间。在这样不能保证足够的教学时间并且学生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热情的情况下,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自然难以增强。另一方面,现阶段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发展,尤其是美术课程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远达不到教学要求。实际上,美术课程从内容上来说,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设计工艺部分,都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但是现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却往往只停留在教师口头讲解、学生机械记忆的阶段,学生不能真正体会到艺术的美感,动手实践创新就更是无从谈起。

三、核心素养下美术鉴赏的教学策略

(一)欣赏经典,培养学生基本审美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就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审美能力,这也是美术鉴赏课程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而要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欣赏经典的美术作品。当然,在对作品进行欣赏之前,教师也要向学生讲授鉴赏的方法和要点,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的情况下,自主对作品进行赏析,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而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因为在艺术欣赏中,不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所以教师提前把自己的感受想法告诉学生只会限制他们自己的思维,这样美术鉴赏课程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而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就是因为作品本身的内涵经得起时代的推敲和琢磨,也具有足够的感染力让人们欣赏到自己的美,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经典的美术作品进行赏析的同时,自然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一措施具体到实际的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经典的艺术作品,如《向日葵》《清明上河图》等进行欣赏,追寻藏在作品中的时代背景、文化内涵,以及作品本身的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使学生对于作品进行认识和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发现蕴藏在作品中独特的美点。通过对这一过程的不断重复,让学生建立对艺术作品的属于自己的审美,真正提高学生对于艺术的欣赏能力。

(二)结合科技,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应该及时更新,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美术鉴赏的课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在教学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通过和高科技的结合,美术教师的教学课堂能够更有趣味性,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以《清明上河图》这一经典绘画作品为例,在传统的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往往只能把这幅画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口头对绘画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样的方式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学质量很难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手段也有了创新。在引导学生对《清明上河图》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北宋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让学生了解这幅绘画作品的文化背景,还可以通过一些历史类的小游戏、搞笑小视频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因为枯燥而放弃学习。同时现在还出现了一种,可以让绘画中的内容动起来的新技术,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等地亲自体验,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来感受。通过这些方法,就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其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三)亲自体验,加深学生内容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体验式教学的效果是最显著,也是最深刻的,所以在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实际上除了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中存在的美术这一板块之外,美术鉴赏课程还包括了雕塑、工艺、设计等其他的板块。在这些相对来说操作性更强的艺术板块中,亲自体验是一种效果更好的教学方式。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雕塑作品时,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因为绘画作品真迹往往不可能出现在课堂上,频频出入博物馆等地也不现实,但是对于雕塑来说,虽然不能看见原作,社会上却有很多工艺品性质的模型。教师可以把这种模型带到教学课堂中,让学生通过亲自接触的方式来认识这件艺术作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或者课下组织学生亲手雕刻的活动,让学生对于雕塑这种艺术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自己的艺术审美,在对学生自己创作的雕刻雕塑作品进行欣赏评比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针对练习,提高学生答题效率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最终的考试也是不可避免的环节。考试不仅仅意味着当前阶段美术课程的结束,还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所以这一部分也应该得到教师一定程度的关注。要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让学生熟记美术鉴赏课程中的基础知识部分,教师可以采取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练习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将美术鉴赏课程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部分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在这一基础上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练习,并且这一过程不能集中在每一个学期的期末,而是應该伴随着每一节课堂进行。这样的话就能够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基础知识是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基础和工具,只有掌握了一定量的艺术知识,才能够为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打开大门。

四、结语

美术鉴赏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理应通过学校教育进行培养和提高。但是在目前的社会中,因为面临各个阶段的升学压力,教师、学生、家长对于美术教学的认识度不够等问题,造成学校社会中对于美术课程的重要性人认识不够,此外,在临近毕业时期,学校的美术课程不仅得不到学校的重视,被不断削减课时,学生对其的学习意愿也并不强烈。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各阶段的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通过结合高科技和自身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同时通过针对性的练习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欣赏经典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以这样的方式真正提高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环磊.高中美术鉴赏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4).

[2]李娜,于梦溪.高中美术鉴赏课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12).

[3]孙山笑.基于“图像识读”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17.

作者单位:

甘肃省镇原县孟坝中学

猜你喜欢

美术鉴赏素质教育核心素养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