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2019-09-16尹倩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翻译教学大学英语

【摘要】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维度中有一项非常重要,那就是文化意识素养。因此,在大学英语学科教学中,要抓住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将英语翻译教学融入具体的文化语境中,结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和思维转化能力。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意识是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跨文化交流

【作者简介】尹倩,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一、前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翻译时,自然要从单词、语法、语境、逻辑思维等模块进行训练,这也是强化学生英语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思维的重要形式。然而,文化意识也是英语语言翻译的重要素养。美国语言学家David Wilkins在谈论语言教育时说道:“语言是特定区域的人进行交流的工具,是文化的产物。语言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的差异,包括生活习惯、语言思维、艺术价值、宗教信仰等”在大学阶段,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还不全面,语言储备还不够丰富,翻译的经验还不够多,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授学生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语法的差别、训练学生以严密的逻辑思维进行英语翻译,优化翻译能力,强化语言审美和语言科学素养。这也是现阶段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性

1.认识语言思维的地域性特征。德国语言学家格林·赫尔斯对于语言的差异性进行系统化的阐述:“语言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同一个民族和地区具有共同的文化体系,认知方式、文化意识、思维模式都具有共性。”由此可见,语言思维具有地域性特征,跨区域的文化和语言自然承载了不同的文化形态和思维理念。正是由于语言具有地域差异性,不同语言之间的转化需要从语篇、语境、文化内涵、社会形态等各个层次进行理解。如果在翻译语言时,只关注单词和语法或者语音,自然会遇到很多问题。

在英语翻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首要问题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性,让学生理解语言思维的地域性特征。语言学家在研究某一种语言时,往往会开展田野调查或者实地考察等活动。他们能够发出标准的读音,也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对于某一种语言的语法也掌握得炉火纯青,但是他们还是要深入实地考察,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思维差异性和文化意蕴。在指導学生学习英语翻译时,教师更应该从语言思维的地域性特征入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翻译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在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或者熟语都是有相关的历史文化内涵,或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等多样化的修辞手法。如,“一贫如洗”,这个成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非常生动形象的描绘一个人的贫穷状态。如果不了解语言的地域性差异,学生可能翻译成:as poor as washing,看似没有大问题。但是失去了语言的生动性,如果让西方人理解,这样的翻译并不形象,也难以理解。如果翻译成:as a church mouse,这不仅能够表达“一贫如洗”的实际含义,同时也最大程度保留了这个成语运用的表达方式,更加生动形象。

2.认识文化语境的民族性特征。不同民族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也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我们所能看到的语言文字,其实承载了许多隐性的要素,诸如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层次、社会形态、思想观念等不同的要素。长期以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双方交流的困境。在指导学生进行英语翻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文化语境的民族性特征。汉语代表东方的文化意识和形态,英语代表以英美国家为主的西方文化理念和思想观念。在指导学生进行英语翻译学习时,要从文化理念这个层面进行理解,这样才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不同民区、不同地区的语言之间的差异性。

如果没有树立跨文化意识,在语言翻译中就会到处碰壁,甚至贻笑大方。语言翻译工作是一项程序烦琐的工程。正是因为不同文化语境具有民族性特征,导致当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在翻译这句话时,原句是:Tom can be relied i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但是有的学生缺乏跨文化意识,不能够理解不同文化的语境,没有了解中西方文化的民族性特征。他们翻译成:“汤姆能够被信赖,他不喜欢吃鱼,并且玩游戏。”这次翻译其实是失败的。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没有形成完善的语言文化意识,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文化语境。如果理解了这句话的文化语境,就能够指导这句话可以翻译成:“汤姆值得信赖,他既诚实又正直。”由此可见,在英语翻译教学中,不仅要抓住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还需要从文化层面进行引导,让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

三、英语翻译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策略

1.开展交际活动,培养跨文化意识。大学英语学科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表达能力、综合素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投入到英语学习探究活动中。在英语课堂翻译教学中,英语翻译能力是学习英语的重要能力,也是提升英语应用、语言交际、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而语言环境对于学生学习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浓郁的英语交流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学习语言的效率也会更高。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翻译时,教师要营造浓郁的语言氛围,开展英语交际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通过开展语言交际活动,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中西方语言之间的差异,进而了解语言背后所呈现出的思维差异和文化理念的差异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英语交际时,教师设定一个主题“学会赞美”。在这个主题设定下,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进行交际。一般而言,中国人受到别人夸赞之后,常常会回答:“You are over praising me.”这其实体现了中国人谦虚含蓄的心理特征和交际风格。而英国人听到别人的夸赞时,往往会发:“Thank you.”通过开展英语交际活动,让学生理解跨文化交流中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具有深层的内涵,这也是在学习英语翻译中必须认识到的问题。指导学生掌握语言翻译的方法,必然要从文化层面高屋建瓴地指导学生认识语言体系中承载的文化意识。故而,语言翻译的学习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能够割裂开来。

2.融入语言翻译,理解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语言翻译是一个非常中亚的模块,在指导学生进行英语翻译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就必须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参与到语言翻译活动中,在语言翻译中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语言是传达信息的符号,更是社会文化的客观载体。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翻译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不同民族的语言之间的差别,并且深入体会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内涵,了解语言的文化语境,掌握基本的语言翻译方法,树立科学的英语翻译理念。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英语翻译活动中,理解不同文化差异,这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基本要点。

不同的文化呈现出不同的语言系统,而文化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社会、文化、饮食、健康、生活、宗教等各个领域,这是影响语言翻译工作的重要因素。例如,在指导学生翻译一个英语句子:“I can wear three different hats this week.”一些学生没有树立跨文化意识,看了这个句子之后,认为很简单,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词汇。但是,这句话中的hat这个单词其实并非帽子的意思。但是,学生将wear three hat翻译成“戴三顶帽子”。这就是在翻译中没有理解不同文化的语境特征。当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翻译时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该及时指正学生的思维误区,引导学生理解hat这个单词在英语文化语境中还有“某个时间段做特定的工作”这个义项。由此可见,通过设置相关的英语翻译活动,并且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深层的文化蕴含,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四、小结

综上所述,英语翻译要坚持“信、达、雅”的原则。在探索语言翻译的方法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大学英语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夯实语言基础,注重语义、语法和语用等各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从文学和文化层面引导学生,探究英语翻译的实质内涵。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还包括思维模式、价值观念、艺术特色等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形态。因此,在英语翻译教学中,不斷引导学生参与到英语翻译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同时也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丰富语言资源,培养学生形成完善的语言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雪艳.中西文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化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1).

[2]张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路径[J].英语广场, 2018(11).

[3]谢瑶.浅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04).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流翻译教学大学英语
美式幽默文化研究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合拍片《风筝》的跨文化传播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