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2019-09-10安利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5期
关键词:一年级阅读方法语文素养

安利平

摘  要:语文学科具有双重任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编排特点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老师要研读教材、深耕细作,重阅读兴趣的激发、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善于运用语文自身的内在动力,回归听说读写的语文本位,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能力;语文素养;阅读方法;明晰目标;一年级

统编教材在小学实施了三个年头,我用统编教材在一年级执教了两个年头,且行且思。如何落实课标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中得以生长。老师要重视课内外阅读教学,从小培养学生这种最基本和最必须的语文素养。下面我就一年级阅读教学中自己的行与思进行阐述。

一、明确目标,把握方向

语文学科具有双重任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一年级的语文课堂到底要教什么?怎样选择教学内容?每个老师必须明确方向,只有老师心中有目标,才能带领学生到达彼岸。研究统编教材不难发现,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原则: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这正对照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以老师不但要知道人文主题,更要研读语文要素,通过语文要素更加明确教什么的问题。统编教材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打造优质教育下的优质课堂,培养学生的能力是首要任务,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要成為知识的创造者、开拓者,而不是一个超大的储存器。

二、对话课堂,深耕细作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交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一)圈圈画画学方法。

圈圈画画是最基本的阅读方法。从低年级就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以往低年级的教学中,老师只重视识字、写字,在识字写字上狠下功夫,而忽略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导致孩子进入中年级后阅读能力出现断层。统编教材的出台,双线组元的引领弥补了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缺失。从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就出现了“读懂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信息”的要求,到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提出“找出文章中有用的信息”再到第七单元“根据文章信息做简要推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内的教学中就要教会孩子圈圈画画、摘摘抄抄这中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来培养学生找寻信息的能力。那么指导学生应该圈什么,画什么很重要。

首先,运用圈划法教会孩子预习。预习是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自学方法,通过实践我总结出了一年级预习四步法:①标②圈③找④读。①标出自然段序号。②从文中圈画出课后生字条生字,圈一个读一个。③找到生字在课文中的邻居小伙伴读一读。④把课文读三遍,遇到不认识的字拼拼音多读几遍。

其次,通过圈画积累好词佳句。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时,我请学生边读边画出“什么的小路、什么的天安门、什么的升旗仪式”等等。学生边画边说“弯弯的小路、雄伟的天安门、壮观的升旗仪式”。我们还可以说“什么的天山、什么的北京”,学生在读与画中不但积累了词语,还学会了圈画好词佳句的阅读方法。像这样的短语在课文中经常可以见到,我们要鼓励孩子多积累,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写话中,学会把句子拉长。

最后,学会用圈画找寻有用信息。从文中找寻有用信息,是为训练高年级概括文章打基础,一年级的老师一定要夯实地基。例如在教学《怎么都快乐》一课时,我请学生边读课文边用铅笔画出一个人都可以玩哪些游戏,两个人呢?学生在这样的问题导引下不但读懂了课文,还训练了从文中找寻有用信息的能力。

(二)读读想想提能力

只读不想,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有一个很重要的训练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在教学中老师不但让学生了解词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我怎样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的,学会方法更重要。例如:在教学《树和喜鹊》一课中,课文中的泡泡提出,读了课文我知道“孤单”的意思。在教学时,我首先借助只有一棵树、一只喜鹊、一个鸟窝的图片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孤单。然后再请学生透过文字反复朗读感受孤单,并请学生把这个孤单的故事读给大家听。步步深入,让学生在阅读中习得什么叫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三、对话学生,深度学习

温儒敏教授曾经说过,统编本教材要专治“烦琐病、空泛活动、满堂灌、多媒体泛滥、碎片化教学”等诸多顽症,开出了“多读书”的良方。学生不仅要多读书、精读书、善读书,还要读得深,用得出。这需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一)借助插图,理解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指出:阅读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课文中的图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成为说话训练的小助手,不同文章的图片有不同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棉花姑娘》一课时,我请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你发现了什么?(棉花姑娘生病了。)从哪里看出来的?谁能把图片当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讲一讲吗?通过一看一说,不但锻炼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还让学生体会到蚜虫的可恶,生病的难受和盼望有医生能给它看病的心情。

(二)趣味创作,享阅读之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生要在“趣”的动力下“乐”学习。例如:在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时,学完课文后我请学生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了。当学生把文章的脉络理顺后,开始小组合作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学生模仿着文章的结构,续编的热情就像开了闸的小溪流,欢腾而又快乐。学生在创作中感受学习的乐、阅读的趣。

阅读对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和学习铺好康庄大道。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我们要在自己的田地里深耕细作,不断创新、充实、改善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孩子们更轻松快乐地学习、阅读、成长。

猜你喜欢

一年级阅读方法语文素养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