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激思自主探究

2019-09-10王世雄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5期
关键词:质疑兴趣创新

王世雄

摘  要: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要诱发学生创造兴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动眼观察、多动脑思考、多动口表达、多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成为创新型、开拓型人才。

关键词:数学;兴趣;质疑;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要诱发学生创造兴趣,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去探究、合作,从而自主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以趣激思,自主探究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不随意注意占主导。教学中,我们应当要创设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境,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吸引到参与学习的兴趣上来,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思考与探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在黑板上写出了“3、30、300”三个数,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并用等号将这三个数连起来?”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有趣:300总比30和3大,怎能用等号连起来?学生陷入沉思。通过认真思考,有的说:“3元=30角=300分。”有的说:“3米=30分米=300厘米。”这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此时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加上同一个单位名称将上面的三个数用等号连接起来?学生听后,思维更加积极,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议论开了,都争先恐后地说:“3元=3.0元=3.00元;3米=3.0米=3.00米……”最后我接着问:“像3、3.0、3.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问题——小数的性质。”这简单的三个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激活了学生思维,使學生愉快地进入了探求新知的学习过程。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只有当学生尝到思考后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积极思考、刨根问底的习惯。所以在教学中,当我提出问题后,我坚持让每个学生有静静思考的时间,要求每个学生尽可能的有自己的观点,尽量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交换思考所得。

例如:在教学“商的近似值”时,我先让每个学生试着做书上的例题,并让学生思考:商的近似值与积的近似值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快慢差异很大。有的学生除到小数部分的第三位,答案就出来了,非常得意;而有的学生则埋头苦干,一个劲地试商改商,不停地往下除,没有了方向感。此时,我请没做完的学生听一听小组内做得最快的同学有什么诀窍,在比较中找出做得慢的原因。就这样学生经过探索、讨论,归纳出求商的近似值的步骤。在这个过程中引发学生说出求积的近似值要算出积,而求商的近似值只要除到比保留的位数多一位就可以了。

三、以思质疑,合作交流

(一)鼓励质疑,求异求佳

一种新的理论产生,或一种新的发明创造,往往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不仅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体现,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措施。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不从三角形的面积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不是不能?”对待这样一个有价值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的做法是延迟判断,为其命名为“某某同学问题”,让全班同学帮助释疑,以此让全班同学充分享受创造的欢乐。通过学生的热烈讨论,有的学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当梯形的上底逐渐缩短,缩短到一点时,即上底为0,梯形就转化成了三角形,那么梯形的面积公式就变为:(0+下底)×高÷2,就转化成:下底×高÷2。”这是多么难得的想象和创造,他将静态的图形通过想象动态化,实在是标新立异,这也正是创新教育所追求和期待的。

(二)合作交流,群体参与

在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的今天,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让学生自己去试着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角的大小”时,我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通过选择、实验来完成。我只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活动角,两个大小相同但边长的长短不等的角,两块三角板。我请学生自己选择工具,小组合作实验来探讨一下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完成后开展“信息发布擂台赛”。同学们通过自己尝试,学得很主动,在交流信息时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见解,能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学具来解决问题。

三、以疑激创,拓展空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的最大快乐,莫过于自己发现了问题,又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研究解决了问题。教师应拓展学生的创造空间,引导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多发现、多探索、多实践,使课堂教学时时处处充满创造的氛围。

(一)引发激情大胆创新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把一个现成的结论塞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引发讨论,然后,在不断肯定或否定的过程中,明确认识,让学生在自由发散到集中的认识过程中,经历一个自悟自得、大胆创新的过程。

(二)营造空间,激发潜能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时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创造活动中形成的,作为数学学科,可供创造的空间也是广阔的。因此,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培养创新的实践舞台,以增长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发展、创新、展示的空间。只要给他们一个空间,他们就会自己往前走,在智慧与智慧中碰撞,在思想与思想中交流。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经,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探索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成为创新型、开拓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琴玉.小学数学课堂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6):109-109.

[2]高喜荣.激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探究能力[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5(z2):77-77.

猜你喜欢

质疑兴趣创新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