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策略

2019-09-10李丽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课程建设

【摘要】家长既是教育者,也是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本研究以我园“小小城市探索者”主题性园本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了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策略:通过家长沙龙、家长助教、分享反思会等,帮助家长更新观念,树立“积极主动、有胜任力、有丰富思想”的家长形象;通过课程说明会、关注园所环境,让家长了解课程,和教师建立共同的教育信念;通過对话与合作,让家长深度参与幼儿园课程的计划、实施和评价。

【关键词】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9)03-0053-04

【作者简介】李丽(1989-),女,江西吉安人,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教科室副主任,二级教师。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已成为幼儿教育的趋势。无论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提出的“家庭开端计划”,还是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都凸显了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家长在家园共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家长作为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之一,在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和智慧,为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建言献策”,从而进一步优化和丰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途径以及课程评价等;也能够弥补幼儿园课程资源的不足,如在物质资源方面可以提供多通道的支持;还可以构建家园合力共同体,促进幼儿全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然而一些幼教学者在对我国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后指出,目前幼儿园课程中家长的参与还处于比较肤浅的层次,家长经常扮演信息的提供者、幼儿活动的督促者、课程材料的提供者以及幼儿园活动的参与者等角色[1],而较少作为课程审议者和课程评价者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发挥作用。家长作为基本的教育者,还缺乏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意识,其教育潜能远远没有得到挖掘[2]。如何让家长从意识到行动,积极主动地深度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我园在“小小城市探索者”主题性园本课程建设中,进行了深入地探索,也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形成了激发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诸多策略。

一、观念引领——树立“积极主动、有胜任力、有丰富思想”的家长形象

教师对家长以及家长对自身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的认识,是家园能否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关键。在我园“小小城市探索者”主题性园本课程建设中,我们致力于在教师和家长的心中树立“积极主动、有胜任力、有丰富思想”的家长形象。对教师而言,树立这一家长形象,意味着家长是教师的合作伙伴,家长的想法需要被倾听并适当纳入到课程计划中,家长有能力参与到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中。对家长而言,树立这一自身形象,意味着自身是孩子教育的建设者,而不是旁观者,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是家长自身的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在教师和家长心中树立这样一种家长形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园致力于通过多种途径,让教师和家长在体验和分享中反思,进而转变教育观念,重塑家长形象。

(一)家长沙龙,发现家长参与的力量

每学期我园各个班级都会开展主题不一、形式多样的家长沙龙活动。在轻松、平等、自由的氛围中,我们通过情景模拟、案例研讨、主题交流等方式,让家长进一步明晰自身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帮助家长发现自身参与对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价值,从而促进家长形成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建设的意识。家长沙龙也能够让教师有机会聆听家长对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真实想法,从而有利于教师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来。例如,在一次主题为“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的家长沙龙活动中,教师先请家长在小组中讨论“您认为目前您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发挥了哪些作用”,接着教师对各小组家长代表的发言进行了汇总和提炼。家长们直观地发现,在目前幼儿园课程中自己扮演着督促者、材料的准备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形象,如督促幼儿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类调查表,根据教师的建议为幼儿准备课程活动需要的材料,接受教师邀请参与开放日活动。之后,教师向家长介绍了瑞吉欧方案教学中家长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相关案例,并请家长讨论“在案例中,您看到了家长是如何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教师再次将各小组家长代表的发言进行了汇总和提炼。家长发现,自身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扮演的角色还可以是幼儿学习的观察者、记录者、分析者和支持者,如家长可以作为助教走进课堂解答幼儿的问题,也可以协助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外出参观和调查,还可以和教师一起分析和解读幼儿的作品以助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甚至还可以和教师一起讨论下一阶段的课程计划等。通过家长沙龙,家长原有的观念受到冲击,家长也可以像教师一样,真正地走进幼儿园课程,参与到幼儿的学习中去,和教师一起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教师也需要反思,如何为家长更好地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创设条件,如何让家长持续感受到参与的力量和价值。

(二)家长助教,感受家长参与的力量

在我园“小小城市探索者”主题性园本课程实施中,家长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特长,以助教形式走进班级解答幼儿的问题。例如,在“揭秘高铁”的主题活动中,教师了解到班级一位家长是高铁司机,当幼儿提出“高铁有哪些不同的型号”“高铁是如何开动的”等问题时,教师邀请这位家长来到班级和幼儿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将幼儿的问题记录下来并提前与家长进行沟通,以便家长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家长以助教形式参与到幼儿园课程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情况,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也学习到了与幼儿交流和互动的技巧,更感受到了自身对支持幼儿学习的重要性。我园教师普遍反映,担任过助教的家长较于没有担任过助教的家长,会更主动地关注班级的课程进展,会积极主动地提供相关的课程资源,也更愿意在家里和孩子讨论其所感兴趣的话题,并且能够和孩子一起查阅图书和实地调查,共同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

在我园“小小城市探索者”主题性园本课程实施中,家长主动利用空余时间,以助教形式协助教师带领幼儿外出参观和实地调查。在实地参观活动前,教师提前和家长助教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明确活动中自身承担的任务和支持策略。在活动中,助教的家长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和反思,并帮助幼儿用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想法。助教家长的參与,既保证了幼儿外出活动的安全,更为以小组形式深入探究的幼儿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在助教过程中,家长观察到教师如何倾听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支持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等的教育行为,从而更能理解教师的专业性,也能够将学习到的教育方法运用到家庭中,从而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在园学习,帮助孩子获得更完整的经验,从而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三)分享反思会,重塑家长形象

在每次家长沙龙活动或家长助教活动结束后,家长都会第一时间将参与活动的想法分享到班级群里。每学期末,班级都会组织一次全体家长的分享反思会,围绕一学期的家长沙龙活动和家长助教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全体家长畅所欲言,表达出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感想和收获[3]。分享反思会分三个环节进行,即“活动回顾——经验分享——话题讨论”。活动回顾环节中,教师将每次家长沙龙活动中研讨的主要观点以及家长助教中与幼儿互动的过程,整理制作成视频。家长和教师一同观看视频,回顾往期活动。在经验分享环节中,教师请部分家长分享自身参与家长助教活动的有益经验以及参与活动后的感想,这一环节中让家长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最后的话题讨论环节中,家长们以小组形式,围绕“在一学期的家长助教活动中,您看到了怎样的家长形象”“本学期,家长是如何参与到班级课程建设中”“在下一个学期,您想怎样参与到班级的课程中来”“您对教师、幼儿园支持家长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有怎样的建议和期待”等话题进行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派家长代表进行发言,教师总结和提炼各个小组对相关话题的讨论结果并形成文稿,分享到班级群里。通过分享反思会,家长在讲述和倾听中,不断明晰自身在课程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不断感受到自身参与课程的力量,不断树立“积极主动、有胜任力、有丰富思想”的家长形象。

二、了解课程——建立共同的教育信念

家长要真正参与幼儿园课程,首先要了解课程,才能理解与认同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和教师一起建立共同的教育信念,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支持和促进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的学习。为了让家长了解我园“小小城市探索者”课程,我们尝试了以下的途径:

(一)“小小城市探索者”课程说明会

每学年的小班新生家长会,我园园长都会结合案例向家长详细介绍“小小城市探索者”主题性园本课程的理念、目标和实施途径,让新生家长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对我园课程有所了解。每个班级在启动“小小城市探索者”项目活动前,教师都会召开课程说明会,全体家长共同参与。在课程说明会中,教师会结合具体的案例向家长详细地介绍有关项目教学的内容,例如:什么是项目教学?项目教学与其他学习方法有何不同?在项目教学中幼儿是如何学习的?教师是如何支持幼儿学习的?项目教学对幼儿的益处有哪些?家长可以如何参与项目教学?通过课程说明会,家长能够由浅入深地了解我园的项目教学,并认同项目教学的理念。在课程说明会中,教师也会向家长介绍某个具体项目接下来可能开展的课程活动,同时教师也会征求家长对活动的建议和想法,并请家长思考可以如何参与到下一阶段的课程活动中。在课程说明会结束后,教师也会整理出《我们如何学习:项目课程教学的介绍》调查表并发放给家长,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如何为班级课程的开展提供资源,如何和幼儿交流感兴趣的话题以及如何支持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深度学习。

(二)让环境成为课程的诉说者

环境不仅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也是课程的“诉说者”,是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的一个窗口[4]。我们在幼儿园门厅处设置了课程书架,摆放了系列项目教学的书籍,便于家长随时翻阅,从而了解我园的课程活动。在每个班级的门口都有课程展示的橱窗,教师每天都会把幼儿参与项目研究的过程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也会将撰写的项目课程故事一一展示出来。通过课程展示橱窗,家长能实时地了解班级课程的开展进度。对于一些不经常来接送幼儿的家长,教师会将幼儿参与项目活动的过程在班级群里分享。此外,班级的室内课程环境、主题墙上课程网络图等也在向家长展示和诉说着幼儿参与课程活动的过程。在“小小城市探索者”主题性园本课程中,我们努力创设出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的环境,让环境真正成为课程的“诉说者”,让家长通过环境,了解和走进我园园本主题性课程。

三、对话与合作——深度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

在“小小城市探索者”园本课程中,家长们在明晰自身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后,了解课程并与教师建立对话与合作的关系,深度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对话关系意味着在课程建设中教师不再是单方面地要求家长配合,而是教师和家长需要相互聆听和思考,并能就对方的观点做出回应。合作关系意味着在课程建设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专家角色,而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在“小小城市探索者”主题性园本课程中,我园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发展阶段、结束阶段等环节中,逐步加深家长与教师的对话与合作,从而帮助家长深度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中。

(一)开始阶段——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

在“小小城市探索者”主题性园本课程中,在某一个具体的项目主题开始之初,教师会通过沙龙、网络交流的方式邀请家长共同讨论该主题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主题可能发展的方向、初步的活动规划等一系列问题。例如,为了进行前期的调查,教师会邀请家长和幼儿围绕主题共同完成开放或半开放的调查表[5],家长在活动中会记录幼儿在调查中感兴趣的内容以及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并反馈给教师。教师依据前期的调查结果,将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和问题纳入到主题计划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家长参与到共同制定的幼儿园课程计划中,共同审议主题活动的前期准备和发展方向。

(二)发展阶段——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实施

在项目活动发展阶段,家长根据自身专业优势,以助教形式走进幼儿园中解答幼儿在探究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助教的家长经常协助教师带领幼儿外出实地参观和调查,通过拍摄照片和视频的方式来记录幼儿的探究行为并反馈给教师,同时助教的家长也能够在活动中指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记录、采访,探索并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等。在每一次家长助教活动前,教师会和家长深入沟通,共同确定助教活动的方案,让参与的家长明确自身的角色、承担的指导任务。此外,教师也会邀请家长参与到每周的教师团体讨论的例会中。家长通过聆听教师对一周课程进展的回顾,观看教师拍摄的幼儿活动的视频、照片或幼儿作品,与教师共同解读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参与讨论下一周的课程活动计划[6]。家长在参与幼儿园课程实施中,了解了自己可以为课程进展提供哪些资源,也学习到如何解读幼儿的想法以及如何回应来支持幼儿的学习等,并试图将其迁移到家庭生活中,极大激发了自身转变教育理念的信心。例如,有的家长表示,他们会经常和孩子讨论在园的学习内容,也会耐心地聆听孩子的想法,鼓励并支持孩子进一步的探究等。

(三)结束阶段——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评价

家长并非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旁观者,而是参与主体之一,应该享有课程评价的权利[7]。在项目活动结束阶段,教师和幼儿共同策划和筹备项目展示活动,并邀请家长来参观幼儿的作品展示区,幼儿会富有激情地向家长介绍他们在课程活动中的探究过程和收获。家长也会聆听教师撰写的课程故事以及对课程活动的整体回顾和反思,对课程中“您认为促进了幼儿的哪些发展”“您认为课程的不足之处是什么”等进行反馈和评价。在项目活动结束后,教师邀请家长一起整理幼儿的课程档案,即反映幼儿在主题活动学习中的相关资料,如作品、图片、视频、教师的观察记录等。在整理和回顾中,家长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在课程中的学习和发展。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评价,对完善幼儿园课程评价主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家长是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我园通过多种策略,引领家长更新观念,从了解幼儿园课程到深度参与到课程建设中,这是幼儿园管理者和每个教师共同努力的成果。我园将持续进行探索,营造民主、平等、开放、自由的环境,让家长持续且有深度地参与到园本课程建设中,从而促进幼儿、家长、教师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6(06):18-19.

[2] 杨彦涓.充分发挥家长在幼兒园课程中的教育潜能——来自瑞吉欧方案教学的启示[J].科教文汇,2007(01):72-73.

[3] 姚丽娟.观察量表——让家长的“课程冷漠”现象不再[J] .早期教育(教科研),2014(11):54-56.

[4][5] 汪丽.田野课程架构与实施[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 [美]丹尼尔·沙因费尔德等.我们都是探索者——在城市环境中运用瑞吉欧原则开展教学[M].屠筱青,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7] 彭思怡.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意义、现状及对策[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02):36-38.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整合教育视野下幼儿园金陵文化特色课程的开发研究”(批准号:B-b/2013/02/387)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通讯作者:李丽,785369147@qq.com

(助理编辑 姬小园)

猜你喜欢

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课程建设
两汉文化资源在徐州市区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浅析家长参与学前教育的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英语起始阶段中的家长参与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