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2019-09-10金哲,卢清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幼儿教师农村

金哲,卢清

【摘要】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影响着幼儿的科学启蒙以及终身发展。本研究以洛阳市农村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法对其科学素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当前幼儿教师整体呈现出科学知识较欠缺、科学知识面较狭窄,对科学探究过程及方法的掌握极度匮乏,具有一定的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态度等现状。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改革科学教育课程,加强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搭建丰富多元平台,加强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立足专业自主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9)03-0023-04

【作者简介】金哲(1993-),女,郑州人,西华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卢清(1966-),女,四川平昌人,西華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一、问题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言:“当科学家是无数中国孩子的梦想,我们要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1]为了让更多想当科学家的孩子能够成为科学家,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成为学前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实现学前儿童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当下,农村幼儿园的师资力量逐渐充足,课程设置也逐渐规范,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施情况却并不理想。一些幼儿教育工作者由于自身科学素养水平有限,致使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教育效果不佳,甚至幼儿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出现科学上的错误,影响学前儿童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提高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实施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求[2]。本研究对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更好地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150位来自洛阳市新安县、孟津县、洛宁县、嵩县等地的农村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共150份,回收145份,其中,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为90.7%。问卷所得数据通过SPSS20.0进行分析。

1. 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幼儿教师个人基本情况和科学素养状况两个部分。科学素养状况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过程、科学情感与态度三方面展开调查。

2. 访谈法。从研究对象中随机抽取8名幼儿教师进行访谈,以期深入了解幼儿教师对科学探究、科学素养的理解,以及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情况。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是在借鉴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张文玲的《幼儿园教师科学素养调查问卷》[3]和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钟晓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问卷》[4]的基础上,经过改编研制而成的。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只有1名男教师,女教师占绝对优势,洛阳市农村幼儿教师在性别比例上存在严重失调的情况。从年龄来看,21~30岁的教师占比最高,为49.3%;31~40岁的教师占比为25.0%;20岁以下的教师占比为13.2%;41~50岁之间的教师占比最低,为12.5%。可见,洛阳市农村幼儿教师在年龄上整体呈现出偏年轻化的状态。从学历来看,大专学历的教师占比最高,为48.5%;其次是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占比为39.0%;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最低,为12.5%。整体而言,洛阳市农村幼儿教师学历层次较低。从教龄来看,教龄在1年以内的教师占比为29.4%;教龄在2~4年的教师占比为35.2%;教龄在5~9年的教师占比为22.8%;教龄在10~15年和16~20年的教师占比分别为5.9%和6.7%。由此,超过一半的幼儿教师教龄在五年以下,洛阳市农村幼儿教师中新教师比例较高。从职称来看,小教高级的教师占比为10.3%;小教一级和小教二级的教师占比分别为8.1%和5.1%;没有职称的教师占比高达76.5%。可见,洛阳市农村幼儿教师职称情况不容乐观。

(二)幼儿教师科学知识较欠缺、科学知识面较狭窄

科学知识在科学素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培养和形成其他要素的载体[5]。教师的科学素养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科学知识的掌握不仅能够促进教师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6]。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精神要求,可以将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大致划分为生命世界、自然现象、地球科学和科学技术四个方面[7],本次调查问卷中有关科学知识的题目基本也是围绕这些方面展开。从统计结果来看,关于“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皮肤是人体的免疫器官”“冰的密度比水小”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大多幼儿教师都能正确把握,但是,有些涉及动植物、自然科学、生活科学等方面科学知识的题目,幼儿教师的正答率较低。动植物是幼儿平常最喜欢观察的对象,对动植物的喜爱是幼儿亲近自然的重要表现[8]。然而,幼儿教师在动植物方面的科学知识尚有所局限,如48.5%的幼儿教师并不知道蚯蚓是没有眼睛的,66.2%的幼儿教师误认为土豆就是植物的根。大多幼儿教师并不清楚基本的节气常识,在自然科学知识储备方面有所欠缺,如54.4%的幼儿教师误认为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55.9%的幼儿教师误认为臭氧层变薄出现空洞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结合访谈,许多幼儿教师开展科学教育的主题主要来自于教学参考书,自身对幼儿科学教育知识了解较少。由此可见,洛阳市农村幼儿教师的科学知识相对比较匮乏,所掌控的科学知识面也较为狭窄,甚至并不清楚一些基本的自然科学常识。

(三)幼儿教师对科学探究过程及方法的掌握极度匮乏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儿童在对世界进行观察、付诸行动、提出问题、进行预测、检验预测、凡事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形成着科学知识[9]。因而,科学活动的探究过程对幼儿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性,不仅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最有利于早期儿童的智力发展[10]。从统计结果来看,关于科学探究的过程,64.0%的幼儿教师认同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是猜想假设,16.2%的幼儿教师表示不清楚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只有19.9%的幼儿教师表示不认同,这说明大多幼儿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具体环节存在错误的认识,并不知道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实则是提出问题。由此可见,大多幼儿教师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不清楚,对于学前儿童科学探究活动的具体步骤并不了解,因而在组织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必然存在着较强的盲目性,从而影响幼儿科学活动的教育效果。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既是指教师为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也指在教师指导下幼儿学习科学的方法,两者是统一的[11]。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也是幼儿园科学活动经常使用的方法[12]。调查发现,58.8%的幼儿教师认为通过观察法就可以获取对于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错误地理解了观察法的作用,缺乏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方法的基本认知与掌握。结合访谈,大多幼儿教师对科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倾向于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较少会引领幼儿进行科学实践探究。由此可知,大多幼儿教师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及方法的掌握极度匮乏,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幼儿教师自身尚不清楚科学活动探究的一般过程及方法,更不可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四)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态度

一个好的教师,将对幼儿起到一个正面的、起促进作用的影响,因为教师的兴趣和言行将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进行科学教育必须有正确的科学教育观[13]。从统计结果来看,关于“您对科学技术相关的报道、话题、书籍感兴趣吗”,69.9%的幼儿教师表示比较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这说明超过一半的幼儿教师对科学技术相关的报道、话题、书籍比较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关于“您觉得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影响程度”,81.2%的幼儿教师表示影响较大,这说明大多幼儿教师意识到了幼儿教师自身科学素养对于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重要性。关于“您愿意参加关于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相关的培训吗”,82.4%的幼儿教师表示非常愿意,这说明大多幼儿教师有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意愿。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对科学的情感、态度中首要的是具备对科学浓厚的兴趣以及从事科学探究工作的极大热忱[14]。访谈中有教师说,“现在国家提倡科技强国,我平常挺喜欢看科教节目,感受科技进步的力量”。整体来看,大多幼儿教师对于科学技术相关的内容还是比较关注的,具有良好的科学价值观以及崇尚科学的积极态度,表现出了一定的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讨论与建议

(一)改革科学教育课程,加强幼儿教师职前培养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只有优秀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刘占兰曾指出,“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幼儿”[15]。因而,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阶段是当前提升幼儿教师素养的首要改革方向。结合研究结果,幼儿教师科学知识较欠缺、科学知识面较狭窄,在知识经验积累和认识方面,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16]。针对现实需求,中高等师范院校应根据幼儿教师的专业特性和培养规律,建构培养方案,切实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的科学教育体系[17]。首先要改革当前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科学教育方面知识的传递与发展,开设丰富多样的科学教育课程。如在开设幼儿科学教育这一专业必修课程时,增设关于科学教育或科学史的通识性选修课程,这样使得准幼儿教师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科学教育原理,还能逐渐提升科学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其次要尊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改变科学课程授课方式与重难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与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及相互关系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18]。在职前培养阶段的课堂要杜绝满堂灌的知识灌输方式,注重吸引学生对科学领域的兴趣和关注,强调科学活动与课程开展的探索性及实践性,培养出具备宽阔科学视野、拥有扎实科学知识与实践组织能力的幼儿教师。最后,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依靠有准备的环境和有准备的教师[19]。高校也应当创设有准备的科学教育环境,加大对幼儿科学玩教具与科学实验室的创设及投入,使得准幼儿教师能够提前了解一线工作环境和工作需要,促使其有目标、有计划地补充和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能够在职前教育阶段成为一名有准备的幼儿教师。

(二)搭建丰富多元平台,加强幼儿教师职后培训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师要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20]。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还要能够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将认知世界的乐趣传达给幼儿。结合研究结果,当前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对科学探究过程及方法的掌握极度匮乏,进而也制约了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研究表明,专门培训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21]。为此,幼儿园要积极加强幼儿教师的职后培养,搭建多元平台提升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一方面,幼儿园可以通过家园互动发掘家长资源,邀请幼儿家长中的科学工作者、技术工作者或是高校的教授、专家等,为幼儿教师做与科学相关的专题报告和活动指导;也可利用当地科技文化资源,组织幼儿教师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及各类科普活动,并且积极开展与科学教育相关的园培项目,这些都可弥补与巩固幼儿教师在科学知识及方法方面的不足,提升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科学教育实践,如组织开展科学小实验展示活动、科学区角玩教具制作、科学教育示范课活动等,帮助幼儿教师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将较难理解的科学知识转化成幼儿易理解的形式,并以合适的方法逐步引导幼儿进行科学学习。另外,一个好的幼儿园氛围,会为幼儿教师创设更适合的发展环境与空间,外因能很好地促使内因发挥作用[22]。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科学特色的環境创设活动,以形成园本文化氛围,进而提高幼儿教师对科学教育的关注和参与,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师幼之间关于科学主题活动的互动行为,增强幼儿科学教育的活动氛围,提升师幼的科学素养。

(三)立足专业自主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它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和提供相应的条件,包括国家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教师培养制度,以及教师就职教育机构予以关注和具体的帮助、促进,更重要的取决于教师主体意识的增强。”[23]幼儿教师,作为社会栋梁的启蒙者,更需要树立终身学习、主动学习的理念。当今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唯有树立主动学习的理念才有可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就幼儿科学教育而言,幼儿教师应不断丰富与更新自身的科学知识,不断内化与提升对科学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进一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态度。因此,幼儿教师要提高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主动地阅读科学书籍,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中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当幼儿教师有了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才可能有意识地寻找学习机会,才可能明确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及如何发展等[24]。幼儿教师除了加强自我研修外,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继续学习,如组建科学教育学习共同体,与身边的同事共读科学教育相关的书籍与文章,开展科学领域活动示范课磨课等活动,在相互监督与帮助中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本报评论员.让更多孩子想当科学家能当科学家[N].中国教育报,2018-06-01(001).

[2] 陈小歆.上海市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3][21] 张文玲.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4] 钟晓.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以幼儿物理教学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5] 王素菊.我国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分析综述[J].当代学前教育,2007(05):4-8.

[6] 卢溪.昆明市五华区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7] 董佩燕,张晓焱.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32.

[8][19] 洪秀敏.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61.

[9] 赵华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78.

[10] [美]里兹.培养儿童好奇心:89个科学活动[M].王素,倪振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6.

[11] 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6.

[12] 李维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3] 高丽芳.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49.

[14] 黄瓅,杨智慧.科学素养:科学课程教师的基本素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9):418-420.

[15] 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

[16] 施建青.以“探索”为核心的幼儿科学教育[EB/OL].http://www.dfjyxh.com/Item/17888.aspx.2018-11-01.

[17] 陈建,戴建新.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与提升路径[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8(06):56-60.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EB/OL].http://old.moe.gov.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21/201210/143254.html#.2018-11-01.

[20]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 moe/moe_309/200412/1506.html.2018-11-01.

[22] 袁丽娟.基于“专业标准”的青岛市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调查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7.

[23] 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94.

[24] 宋生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9,14(01):106-109.

通讯作者:金哲,18380726810@163.com

(助理编辑 王平平)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幼儿教师农村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