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教学情境提高课堂实效

2019-09-10陈秀芝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陈秀芝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落后,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念仍然普遍存在,而造成教学上的低效。针对这些问题,上好作为落实新课程理念主要课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授课,尤其重要。本文从课堂导课设计、提问设计、气氛营造、小结形式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通过优化教学情境,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许多教师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念仍然普遍存在,而这些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教育教学的需要。因此,就必须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诸多无效环节进行改革。新授课是教学体系中最基本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未感知过的新知识的过程。因此,上好新授课,提高新授课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拟结合例子说明在新授课中如何进行高效教学,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一、课堂导课要有趣

新课的“引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新课改形势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入”中,倡导创设新课的“情境”氛围,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素材,设计导入新课环节,通过设疑激趣,促成动力,为新知识铺设“认知桥梁”,打开迁移的通道,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

例如,以“珍视生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活动为例,为了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伊始环节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两则新闻,新闻的主要内容都与中学生轻生有关,一则新闻中,一名中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以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另一则新闻中的中学生因不堪忍受校园欺凌,选择轻生。看学生都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教师也趁机说到:“同学们,这样的案例让人触目惊心。本该拥有大好年华的中学生,为何就如何轻易地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宝贵的,无论我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和艰险,都不应该放弃生命,任何时候都要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在教师动之以情的话语的感染下,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如此,通过引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化内容导入新课知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

二、课堂提问要有效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上富有技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民族大家庭”一课时,笔者指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吗?他们都有哪些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他们聚居在哪儿?有多少人口?以小组为单位回答下面的问题:(1)我国人口最多和人口最少的民族分别是?(2)我国民族分布数目最多的是哪个省?(3)在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说说这个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课堂中,学生交流回答,可以相互补充。通过上面的交流,我们知道了在祖国的大家庭中,我们有五十多个兄弟姐妹,每一个兄弟姐妹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但是大家在这个大家庭中,却能够和睦相处,团结一心,并在长期的交流中,形成了很多共同的文化和思想;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义;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形成了平等团结和谐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通过问题處理和交流讨论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知,这样知识记忆才更深刻,教学效果才更突出。

三、课堂气氛要和谐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提高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也能培育学生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学生形成开朗、乐观、愉悦、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设置带有创造性的教学情境,教学语言要富有启发性,善于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层层启发,循循善诱,让学生的思维像爬梯子一样,一级一级地上,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在学习“深化经济改革”一节时,先让学生观看视频《新时代中国将改革进行到底》,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串,一环紧扣一环,时时启发,时时诱导:(1)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为什么在新时代还要提出将改革进行到底?(2)今天所说的改革涉及到哪些方面?(3)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为什么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难以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并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思维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积极创设健康的情感环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促使其全面发展。

四、课堂小结要中肯

每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由于终末效应,学习效率可能回升。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时机,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小结与评价。在进行课堂小结与评价时,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综合、互动合作的评价能力,构建由“学生—学生—学生”的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完“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内容时,结合香港、澳门回归后的发展,理解“一国两制”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查阅资料感受国家为台湾同胞的生存和发展所做的努力,更好地理解和认同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最终形成本节课的课堂小结:反对分裂,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每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在课堂中要给学生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提高案例的真实性让学生产生代入感,从而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实现新课标所要求的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志云.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J].学周刊,2018,(25):53—53.

[2] 卢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体验式教学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21):138—138.

(作者单位: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第三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自主学习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