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河南省高校宗教问题与对策

2019-09-10王亚苹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河南省新形势

【摘要】:当前我省高校宗教问题主要表现为:校园宗教活动形式多样、师生中的党员团员信教、境内外的宗教组织对高校的渗透与传播不断、网络虚拟宗教组织对在校师生的宗教影响无处不在等。而高校在处理宗教问题上存在着教育不到位、校园文化活动单调、管理方法简单粗暴,扶贫助困不到位等问题。必须综合运用教育、纪律、法治等多种手段,对不同类型的对象区别对待、分类施策,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河南省 高校宗教 新形势

近年来我国宗教信众人数呈上升趋势,随之带来的宗教问题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省高校宗教问题也呈现出新的特点,给我省意识形态工作和社会稳定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与挑战。

一、我省高校宗教问题

近年来,我省高校宗教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园宗教活动形式多样

目前我省高校里面宗教活动依然以多种形式,或公开或隐蔽或变相地存在着。这些活动主要包括:(1)信教者日常自我修行或礼拜活动;(2)学生间或者师生间进行的传教活动;(3)组织校园宗教团体,比如有共同信仰的学生组成宗教社团(包括秘密社团);(4)组织或参加宗教活动,比如祭祀、诵经、礼拜、超度等集体活动;(5)教师课堂上的宗教思想传播活动;(6)利用科研活动、学术名义和文化交流为幌子的传教活动;(7)外籍教师或学生在校园内的宗教活动或传教活动。以上活动在我省高校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公开、秘密或变相等方式进行。

(二)师生中的党员团员信教

在我省高校中的宗教信徒或参加宗教活动的师生中,有一些是中共党员与共青团员。主要表现三个方面:(1)既信马列,也信宗教,认为这两个方面不矛盾不冲突,或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政治信仰,宗教是私人信仰。(2)口头上信马列,实际不信马列信宗教。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敢明目张胆进行宗教活动,也不承认自己有宗教信仰,但是在心中仍然是“不信马列信鬼神信上帝信真主”。他们中有的人在校园内不从事宗教活动,校外仍然秘密参加宗教团体与宗教活动,是名副其实的“假马列、真信徒”。(3)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但是具有较强的宗教情怀,同情宗教,对宗教也没有明确的认知。

(三)境内外的宗教组织对高校的渗透与传播不断

境内外宗教组织没有放弃对高校师生进行宗教和意识形态输出。在经过防范与治理后,宗教组织在高校传播方式更加复杂和隐蔽:(1)境外宗教组织打着宗教自由旗号对我省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其中以基督教渗透最为猖獗,煽动我省高校信教師生进行所谓的宗教维权。如在基督教福音派中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张大卫共同体”时不时会出没在我省高校附近,拉拢高校师生加入其非法组织。“呼喊派”更是致力于发展高知识分子信徒,在我省高校附近制造恐慌。(2)国内的一些宗教组织拉拢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故意混淆民族习惯与宗教信仰,掩饰其宗教渗透的目的,向少数民族学生诋毁我国的宗教政策,将国家对宗教极端势力的打击曲解为民族歧视,挑起事端,引发民族矛盾。 (3)宗教组织以正当的职业为依托, 以留学、授课、经商为掩护伺机向高校师生散发宗教材料,传播宗教教义、宗教思想。(4)利用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散布在各种网络平台,无孔不入地推送宗教信息,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四)网络虚拟宗教组织对在校师生的宗教影响无处不在

宗教组织在网络上自带虚拟身份,为宗教活动在校园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1)大量的宗教教义、新闻信息、法事法会、捐赠流通和电子出版物通过网络媒介传播、汇聚、交换和转换, 形成各种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 对校园网民开放。(2)宗教组织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工具向校园网民发送宗教网站、期刊、经书、音乐、公告和微视频等网址链接和内容。(3)通过手机、邮件、虚拟社区、大型交流网站、论坛等媒介, 创建宗教交流群, 发展大学生网络信徒, 散布不良舆论 。(4)通过设计含有宗教内容的APP趣味软件吸引师生下载使用,从而潜移默化地占领高校师生的意识形态阵地。(5)宗教商品在高校中成为一种小众时尚。一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淘宝、微商、外贸等电子商务活动,出售和购买佛珠、转运珠、十字架、书籍等宗教用品。

二、高校宗教工作自身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宗教问题在客观上存在,但是高校在处理校园宗教问题上存在着自身的问题。

(一)宗教知识、政策和理想信念教育不到位

现在我省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政策法规、宗教知识教育上不到位,导致大学生对宗教认识模糊不清;理想信念教育空洞,说教性强,大而化之,不能结合学生个人实际,帮助其树立切实可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缺乏实效,导致学生精神性需求得不到指导和满足。

(二)校园文化活动不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我省高校这几年普遍开始重视学生考研、四六级过关率等指标,本应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加上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引导和资金支持,一般形式较为简单、层次较低、文化内涵不深,缺少人文关怀。以“仁爱”为核心、以“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我省的高校里面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普及,传统文化中的情趣培养、人文关怀和心灵慰藉的功能得不到发挥,满足不了学生对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

(三)管理方法过于单一

一直以来高校宗教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加上宗教组织对高校的渗透一直没有停止,高校师生从原来的视宗教为迷信为异类的态度转变为同情、认可和接受,高校中也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对宗教问题的防范与治理机制。在突如其来的宗教问题面前和接到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宗教问题整治任务之后,高校统战部门、思政、学工管理系统“闻宗教而色变”,在问责等高压之下,对校园宗教问题实施“一刀切”,对有宗教倾向、宗教信仰和民族地区等不同类型的学生一概视为“管制对象”,并在今年的新生教育中引起一定程度的误解与不满,甚至导致这些学生受到歧视与排挤,产生孤独、恐惧等心理问题,稳固甚至加大其对宗教慰藉的依赖性。整体来看,我省高校尚没有形成对校园宗教问题的系统而有效的治理系统。

(四)对困难学生帮扶不到位

贫困问题依然是一个制约我国部分家庭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大问题。贫困家庭的贫困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后仍然需要社会资助才能完成学业、更好发展。我省属于中部省份,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贫困家庭,加上一些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的学生考到我省高校就读,高校教育扶贫工作仍然艰巨,贫困学生需要得到应有的资助才能完成学业。客观说,虽然我省高校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已经有很大提高,在实际工作中也能够真实地对贫困学生做到“应助尽助”,但是我们仍无法满足贫困家庭贫困学生对资助的需求。贫困家庭贫困学生很容易成为宗教组织“关怀”的对象。据调查,某些信教的青年学生就是在家庭遭受变故和心灵最脆弱的时候接受了宗教关怀与宗教信仰。

三、新形势下我省高校宗教工作对策

高校宗教工作总原则是,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决不允许宗教干预学校教育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

根据我省高校实际,新形势下我省高校宗教工作方法,必须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施策。综合运用教育、纪律、法治等多种手段,统筹多部门形成合力,对校内不同类型的教育对象分别进行引导、转化与保护,对宗教组织依法管理,对其非法向高校的渗透传播活动依法予以坚决治理和打击。

(一)坚持对全体师生进行宗教知识和理想信念教育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我省高校的宗教工作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坚持对全体师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的宗教政策、国家有关宗教法规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必须常抓不懈。要把宗教知识教育融入到思政课堂和校园活动之中。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大学阶段,学生们的心理尚未塑形,需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和高雅的文化艺术去塑造和熏陶学生高尚的人格与情操。寓教于乐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要寓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于校园活动之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广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避免他们因精神生活枯燥、文体活动缺乏而受到宗教诱惑。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浸润师生灵魂。以仁爱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具有特殊的宗教般的人文关怀与心灵慰藉的功能,必须坚持用中华文化浸润大学生的灵魂,要善于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满足学生多样性的心理需求和心灵慰藉。

(三)坚持分类施策,治理校园宗教问题

对于校园宗教问题,必须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施策,综合运用教育、纪律、法治等手段进行治理,才能增强解决宗教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对有宗教倾向的师生做好教育、引导和转化工作。有宗教倾向的师生是最容易滑向宗教信徒的群体,也是最容易转化为无神论者的群体。因为这部分师生人数较多,必须积极进行教育转化。他们的特点是对宗教没有切实的认知,对宗教劝人向善行为抱有同情、好感的成分居多,同时自身也因遇到一些心理不适和现实困难进而有寻求归属、寻找精神支柱的需求,产生对宗教的需求性慰藉。对他们主要以教育为主,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人生际遇和社会问题根源,帮助他们认清宗教慰藉的虚幻性,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现实困难和心理问题,进而转化他们对宗教的虚幻认识,树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世界观。

(2)对有明确宗教信仰的师生进行权利保护,同时要强调校园宗教活动纪律。党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对于广大师生的宗教自由信仰权利必须尊重和保护,但是也尊重和保护其他师生选择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和权利。因此,要在尊重和保护其合法宗教信仰权利的基础上,强调国家的法律法规,约束规范其在法律法规框架下进行宗教活动。对民族地区来的具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在尊重和保护其宗教信仰权利的同时,还要注意尊重其民族习惯。

(3)对有宗教倾向和信仰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进行党纪团纪教育和处分。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是普通公民,不能信仰宗教。对于有宗教信仰的党团员首先要进行理想信念和纪律教育,必要的时候实施纪律处分,规范警戒广大党团员的自身行为,起到教育与警示作用。

(4)作好教师的课堂纪律和科研活动教育。学术有自由,课堂有纪律。教育教师必须严守校园课堂纪律,不能触碰政治问题、宗教问题的底线与红线,不让课堂成为宣扬宗教教义、宗教思想的平台。要依法管理高校涉及宗教因素的科研活动,对涉及宗教因素的科研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还应该防范、警惕并处理好因国际合作与交流可能带来的宗教渗透问题。

(5)作好外国留学生和外籍教师的管理工作。高校应加强对外籍师生的管理,确保他们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不得在中国境内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办事机构、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开办宗教院校,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教徒、委任宗教教职人员和进行其他传教活动,不得在校园内从事宗教活动。

(6)加强网络治理。在校园网络管理中,努力搭建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络文化平台,让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科学无神论的声音入情入理、入耳入心地占据校园网络主阵地,有针对性地释放正能量、消解负能量。

(7)依法对高校的宗教渗透传播活动进行管理和打击。提高广大师生对宗教组织渗透传播的警惕性,建立预防宗教组织渗透校园的防范机制。对于境内的宗教组织在校园里的渗透传播要进行教育、制止;对于境内外带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组织的渗透活動,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联合公安机关、国安部门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和取缔。

(四)做好高校困难学生与困难家庭的帮扶工作

宗教组织往往利用现世苦难和穷苦百姓、利用“扶贫济困”等手段,传播教义,发展信徒。如果我们的扶贫助困工作不到位,就能够给宗教组织以可乘之机,对高校师生进行渗透和传教。因此,高校要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做好出现家庭变故学生的抚慰工作,尽量避免学生因受到现实生活的打击而导致精神空虚、精神压力过大,进而以宗教为精神依托的情况发生。要加大对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的帮扶工作,解决好他们的思想问题和现实困难。工作中要有得力举措和切实行动,使其体味到党的政策的关怀和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转化其可能或者现实的宗教信仰心理基础与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韩轶.《抵御渗透视域下大学生宗教观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7.

【2】 陈国成.网络宗教向高校渗透的方式、特点及其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2)

作者简介:王亚苹(1993-), 女,籍贯:河南,硕士研究生,单位:中原工学院 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

注释:

1韩轶.《抵御渗透视域下大学生宗教观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7.

2陈国成.网络宗教向高校渗透的方式、特点及其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2)

猜你喜欢

河南省新形势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周口市检察院依法对王宏景涉嫌受贿案移送审查起诉
河南省周口市检察院依法对鲁轶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案移送审查起诉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的外企财务管理建议分析及相关问题阐述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
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