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思想的历史演进

2019-09-10蒋国安

新生代·上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外交政策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开放

蒋国安

【摘要】: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便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问题,并逐渐被其他国家接受和认可,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发展,我国的外交思想经历了从和平发展,到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新发展历程,其内涵不断得到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代中国外交理论的重大创新突破并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

【关键词】:改革开放 外交政策 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新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三重逻辑脉络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国际体系的边沿日趋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意味着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逐渐走向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开放的伟大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独立自主

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同志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1987年党十三大报告中明确的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正确论断。在1980年之前长期以“战争与革命”作为时代主题。特别是对不同时代主题认识的深入,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由“支持世界革命”变成“为国内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外交战略也从结盟对抗变为独立自主和不结盟。

(二)第二阶段: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20世纪80、90年代,国际社会复杂多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相伴而生的两极格局瓦解,中国外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基于对时代主题的正确判断,积极参与国际交往,坚持韬光养晦,不断促进自身发展,并且积极发展友好的外交关系,积极推动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顺利过渡,并同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及东欧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和谐友好关系不断改善, 更加稳定;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维护者。

(三)第三阶段:和平发展,互利共赢

进入世纪之交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日趋深入,中国积极融进舞台,中国始终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经济开放发展上,自从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中国提出“走出去”战略,推动中国经济更进一步积极参与国际间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践发展和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些都加快着中国与亚洲区域国家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文化领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和外交活动,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在国际安全性方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旧存在,恐怖主义不断蔓延。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外交智慧的继承与创新发展。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各民族、国家和个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不断突破时空的限制,人、物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优化组合配置,以适应日益发展的世界;小到个人成长,大到民族和国家的繁荣富强,都离不开彼此的相互联系和紧密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协同各国人民共同推进建设繁荣安全、开放包容和美丽和谐的世界。

(一)思想渊源

1.文化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如是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古代优秀传统思想精髓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和为贵”,崇尚和谐,追求“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诸子百家中儒家崇尚以德服的“王道”,反对以暴力威人的“霸道”,孔子向往的“大同社会”,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老庄“道法自然”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等都体现了对和谐相处的价值追求和孜孜不倦的探索。古代将体系化的礼乐制度和音乐的和谐作为区分和处理处于不同社会等级的人,小到个人之间,大到不同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在这种传统文化影响下,我国在对外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平等相待、“和而不同”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都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所包含的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这些价值观都包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是对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思想精华的继承和创新发展。

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意识包含着对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和历史担当,新时代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是应对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内在要求。文化自信体现了对中华优秀文化价值和生命力的高度肯定,既体现了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也反映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曾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要求我们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也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3.人类思想继承与创新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有相通之处,二者都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追求,前者是着眼于21世纪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构想,是当今时代的具体实践追求,后者是最高层次的理想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世界历史有关阐述:“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個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马克思基于当时时代特征关于世界历史的论述强调了不同文明国家的相互交往,改变封闭状态,构成一个世界历史整体。随着生产力发展,时代发生很大变化;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世界日益联系密切,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和信息网络化不断的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世界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

4.外交继承

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另起炉灶”、“一边倒”,到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上世纪九十年代,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复杂国际局势,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和谐世界”主张的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执政后,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在不断的外交思想继承创新中,创造性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二)理论创新

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吸收了古代外交思想的智慧结晶。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我国古代官方贸易注重礼仪和友谊,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同外国交往的主流。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人民爱好和平、崇尚和谐相处。我国古代很早就加强和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往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开始于汉朝的丝绸之路,加强了和沿线国家贸易的往来,唐代国力强盛,和日本、朝鲜等国家交流频繁,促进了彼此的经济文化创新发展,南宋的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非洲一些国家。元朝时,亚非欧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有使团、商队来到大都,泉州港异常地繁忙,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贸易港之一,和不同国家进行经济贸易,互通有无,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内涵体现着古代爱好和平、和谐共赢的智慧。

2.“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重要创新。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苏激烈争霸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有关“三个世界”划归理论,对亚、非、拉等民族国家的独立运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继毛泽东之后,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这一科学论断,其影响深远持久,对时代主题的科学认识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国际治理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该理念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近年来,一方面西方保守主义、“美国至上”和“孤立主义”等“逆经济全球化”思潮呈现日益显著态势,并有将全世界带入歧途的趨势;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发展差异越来越显著,恐怖主义和霸权政治也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西方国家所宣扬的资本主义价值观,由于其为少数利益集团和资产阶级服务的本质,在推广自己价值观过程中其固有的局限性和弊端也必将导致保守主义和孤立主义思潮的泛滥,对其他国家的独立发展产生不良导向。在此关键之际,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能有效捍卫经济全球化建设发展成果和维护和平发展的国际秩序,有利于抑制保守主义、孤立主义思潮在全球范围的泛滥。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第十二部分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标题,专门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为新时代面临的全球治理新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时代价值

(一)中国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新时代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各国人民同处于一个联系密切的“地球村”,树立全球意识观念,需要加强各国交流和合作,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各国经济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新矛盾要求我们要有新思维和新思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和实践应用,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应对新挑战和新矛盾。在国际事务中,积极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世界价值

1.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也可表述为“举国际共赢主义之旗,走命运共同体建设之路”。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发挥中国力量,提出中国方案,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为构建和谐美丽的世界作贡献,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坚定走命运共同体建设之路,共同构建和谐融洽的“大同世界”。

2.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全球治理具有指导价值。近年来国际局势复杂变化,逆全球化现象日益明显,地区合作面临退步。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全球治理相联系,并对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新主张,对全球治理具有重大指导价值。

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世界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命运共通,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推进人类文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交的历程与启示[J].当代世界,2018(5).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2018.

【3】邢丽菊.从中国文化角度解析中国周边外交新理念以“亲、诚、惠、容”为中心[J],国际问题,2014(3).

【4】王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发展[J].刊授党校,2018(5).

【5】卢静.中国和平外交的风格与气派[J].人民论坛,2017(7).

【6】凌胜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渊源、内涵与路径[J],当代世界,2018(10).

【7】王秋怡.全球治理中的中国方案及其贡献[J],全球治理,2018(4).

【8】韩震,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理念的中国外交价值观[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4).

【9】饶世权,林伯海,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2016(4).

【10】马俊峰,马乔恩,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和时代价值[J],学术论坛,2018(2).

【11】王寅,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与构建原则[J],国际问题研究,2017(5).

【12】张学广,秦淮力,从“人类解放”到“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人类命运观的演进历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

【13】李波,全面从严治党深得党心民心[J],党史文汇,2018.

【14】张历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容、价值与作用[J],人民论坛,2017(3).

【15】潘俊杰,李季鸽,“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重大创新[J],广西社会科学,2018(7)

【16】何睿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J],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18(11)

注释: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14页。

3.张历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容、价值与作用[J],人民论坛,2017(3).

4.罗振建等,统一战线与中国话语权[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7(1).

猜你喜欢

外交政策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默克尔的“德式”风格外交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美国《外交政策》:美国错判中国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