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素养及其提升策略

2019-09-10仇昕马路

家长·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仇昕 马路

摘要:作为中小学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即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这也是教师朝着更加专业发展的必要技能。本文主要是探讨作为中小学心理教师如何提高自身关于心理健康素养,并且为日后同行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构成情况;心理教育素养;重要目标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当前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原因,各地区纷纷开设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并且配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学校也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日后发展的评估内容与教育行业绩效考核重要指标,但是如果单纯依靠心理教师力量,那么显然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需要学校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这成为当前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构成内容

从当前心理教育主要工作情况来看,教师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识别心理问题

作为中小学教师,如果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对学生心理状况评估最主要的步骤并不在于诊断,而是寻找合适时机为学生提供必要帮助,避免学生因心理落差而出现的心理疾病,同时也避免学生的心理疾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出现精神障碍。另一方面需要有效预防校园负面事件发生概率,这对学校、学生个体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将其区别为异常心理和正常心理。二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进行有效判断,并且决断出自己是否应当干预或者介绍学生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诊疗。

(二)减少心理伤害

近年来,教师伤害学生的报道频繁发生:比如某个幼儿园教师会揪住幼儿的耳朵或者利用电熨斗惩罚在课堂上随便讲话的学生,或者教师惩罚学生吃垃圾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都会给学生的身体带来严重的伤害,同时也能影响学生心理正常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自身行为不当,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严重伤害,这也被称为师源性心理伤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校园冷暴力,对学生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成为当前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同时也是作为教师的底线。在大多情况下,教师并不是发自本意想去伤害学生,因此应当有效避免无意的伤害,这也是每一位教师需要严格控制的内容。

(三)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在减少心理伤害识别心理问题等基础上,教师还需要不断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日后成长注入幸福的助力。首先应当帮助学生更好地接纳自己,很多学生对自我情况十分不满意,甚至很多各方面都十分优秀的学生也会对自己出现不满意的心理。在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自我,并且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在日后生活中产生自信。其次,学生应当制定好未来发展目标。当前国内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考上大学,随后考完大学该干什么就不知道了。很多同学都将考上大学作为目标,但是上完大学以后就缺乏了人生目标,这种教育模式和教养方式就會导致学生缺乏明确的专业兴趣与职业目标。所以在中小学阶段,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引导,并且将实际案例与同学分享,帮助学生对未来的自我进行有效的设计。最后,引导学生同理他人。同理主要指的是在人人交往过程中,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出发,并且站在他人角度不断地去处理问题,只有具备同理心的人才会愿意帮助他人、乐于理解和体察他人。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养成的主要策略

(一)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认识作为行动的基础,只有提高认识,才能对情感进行有效控制,并且通过这方法也可以增强信念意识,对行为的支配能力。学校想要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应当对教师进行适当的培训,以此可以采用一体化培养体系,对于教育部门来说,需要加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在绩效考核与学校督导中的比重,比如教师可以参加心理培训与专业水平测试,并且将其纳入学校心理评估当中。对于广大中小学而言,应当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保证抓紧抓实并且抓出成效。

(二)加大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需要根据教师的多项信息健康素养,对教师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将健康教育知识作为基础知识进行培训。比如可以将教师上岗证分成三个等级,不同等级之间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也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积累。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认证推广以来,多省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更多教师开始持有该证书。但是心理健康资格认证培训逐渐暴露出重视理论到忽视实践、重视效率到忽略积累等问题,很多学校为了对教师进行培训,会采用短期的培训模式,参训的教师也难以理解知识。同时,教师也对教授所讲授的各项知识一知半解,难以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读懂学生,在这时需要采用长期经验积累的方式,加大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同时也需要做好跟踪指导工作,全面落实实践工作,让学生教师能够做到知行合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总共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为其日后发展与终身幸福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心理带来的伤害,同时也能有效避免教师的原因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学会有针对性地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且采用相应的教育措施。

(责编  吴 娟)

参考文献:

[1]董钰馨. 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提升:心理健康素养的中介作用[D].北华大学,2019.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
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中小学教师教学理念的几个基本问题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相融合的措施探讨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中小学教师职前培训面临的现状与解决对策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基于混合学习原理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