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2019-09-10侯荣燕

天津教育·中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中学生传统

侯荣燕

在当今社会,网络语言成了现代人交流必不可少的一门新文化,由于现在网络的发达,几乎人人都会上网,人人都离不开网络语言。而对于我国传统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网络语言的蔓延是否是一件好事呢?现如今手机的普及,特别是中學生正是最迷恋网络的时期,为中学传统语文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本文主要是围绕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网络语言是指网络中产生并运用的语言,它的形式十分多样,一般由文字、字母、符号、标点、图片等多种组合而成。与以前的书信时代相比,现在网络发达,网络语言为人们的日常交流提供了非常多的便捷,无论相隔多远,通过网络再远的距离都不是问题。

但相比之下,网络语言还是更受年轻人的青睐和追捧,不容忽视的是,网络语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年轻人因为经常使用网络语言而导致许多时候下笔写字却忘记了字是怎么写的,语言越来越匮乏。

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固然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它们不单单是平时交流的工具,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网络语言日益侵占我们的生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影响也非常大。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

(一)传达性低,容易曲解本来意思

由于网络语言是网民通过打字编辑发送到对方手机上的,而收到信息的一方也是通过手机“看”的,所以这并不需要面对面直接用语言沟通。由于两人的对话看不见对方,不知道对方的表情心情与想法,很多时候双方都不明白对方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有时候一个简单的词就会引来对方无尽遐想,比如最早时候的“呵呵”,明明就是表达自己的笑声,现在通过网络语言的传播已经变成了嘲讽和不屑的意思。网络语言世界里,很容易把别人原来的意思变味,造成许多误会。

(二)扭曲词汇本来面貌

在网络语言中,本来很正常的词汇就换了文字和读音,比如“酱紫”是“这样子”的意思,“稀饭”是“喜欢”的意思,“爱老虎油”是“I love you”等变味词汇。

二、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出现体现了语言发展的必然性,为什么它能受到青少年的广泛青睐与推崇,因为它具有与时俱进、幽默风趣、简单易懂等特点。网络的飞速发展,使网络语言在全国各地的中学校广受欢迎,这也大力冲击着中学语文的教育,教师面对这一问题必然要好好做出一些规划的,不能任由网络语言文化打击我们传统的语言文化,要化被动为主动。应当合理地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语言,让网络语言文化为传统语言文化服务。中学生正是叛逆的时候,他们就喜欢网络语言的简单粗暴,诙谐幽默,十分接受这些文化的洗涤。网络环境中经常容易出现粗俗暴力、低级趣味的网络语言。中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很容易会因为这些不良文化的影响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中学语文教育的对策

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榜样引导中学生合理规范使用网络语言,让中学生对网络语言有着正确的认识,对与网络语言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不盲目追随潮流大众潮流,追捧低级网络语言文化。我们应该遵循网络文明准则,坚决抵制排斥粗俗暴力、低级色情的网络语言文化。

四、结语

现代社会中,网络语言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了“势不可挡”,它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这是亘古以来就不变的真理,凡事都有双面性。虽然有弊,但是我们也不要怕,因为发展总是要面对这些绊脚石的。要想往好的方面发展,这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特别是在青少年迷恋网络的时代,我们更要维护好网络环境,“少年强,则国强”,不能让不良的网络环境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更不能因为网络语言文化而丢弃了我们五千年的传统语言文化。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中学生传统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