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及矫正方法的研究

2019-09-10候文翠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51期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

候文翠

摘  要:学龄前幼儿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但由于学龄前幼儿各方面都还处于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不稳定的,所以,家长和教师在教育過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如幼儿问题行为。幼儿问题行为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特点的客观行为,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全面发展,而攻击性行为是问题行为中极其常见的表现之一,是一种消极行为,其形成原因多样。伴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在同伴交往、自身发展等方面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作为幼儿教师要重视且正确对待幼儿攻击性行为,找出其形成原因,对症下药,及时纠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原因;影响因素;矫正方法

前 言

当前,据相关研究表明,过度保护、恐吓威胁、简单粗暴等不当的教育方式是我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状,而消极的家庭环境、过度的溺爱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可能引发儿童各种问题行为。它不但会对其他幼儿或班集体造成危害,而且会非常不利于攻击者本人的正常发展与健康成长。因此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攻击性行为?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它受哪些因素影响?教师和家长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策略呢?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对自己所在的班级幼儿进行了观察研究。

一、关于攻击性行为概述

(一)攻击性行为的概念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经常性产生对他人、周遭物体进行的行为或言语上的严重攻击表现。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属于攻击性行为,但幼儿在一起玩耍时无敌意的推拉动作则不是攻击性行为。

(二)攻击性行为的相关特点

1.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

就一般情况来看,在儿童成长发育的早期过程中,攻击性行为一般表现为争吵、打架、骂人、破坏,这其中男孩发生的次数要比女孩多。到了幼儿期,这种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研究表现:在幼儿时期攻击性强的孩子到成年后大多数也富有攻击性,其中男孩比女孩表现得更明显。

2.受外界媒体的影响

当前,大量电视、电影中的暴力打斗、枪战血腥场面、凶杀情景等暴力情节,引诱儿童模仿,甚至形成攻击性人格障碍,促使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

3.幼儿攻击性行为随攻击性行为的反馈而发生态度上的变化

如果攻击者对被攻击者做出攻击行为时,被攻击者做出忍受、沉默的反应,攻击者就会变本加厉,而且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其他儿童;相反,如果被攻击者受到攻击时就立即给予反击,那攻击者就会有所顾忌和收敛。

二、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

一直以来,攻击性行为就广被关注,许多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从社会学、人文、心理学角度对人的攻击性行为的成因进行过许多探索,发现了很多的影响因素,其主要的有家庭因素,心理环境因素及外界媒体因素。

(一)家庭因素

1.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抚养方式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1)溺爱型   爱应该是家庭教育的主旋律,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但自古以来中国式父母对孩子,特别是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都过于疼爱和保护,这是一种盲目的爱,是一种溺爱。

(2)专制型   专制型家长一味按照自己定制的规矩约束、管制孩子的行为,强调权威和传统,要求孩子绝对的服从,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控”。

(3)放任型    放任型的家长和专制型的家长恰恰相反,专制型的家长是“高控”,那放任型的家长就是“高放”。放任型的家长由于忙于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往往对孩子不管不问、漠不关心,任其自由发展。

(二)幼儿自身的心理环境因素

1.模仿行为

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模仿学习的能力却很强。而当前许多家庭存在这样的情况,孩子不听话了,家长就采取打骂等粗暴的方式处理,幼儿通过实践体验的方式,存储了这种信息,在这种迁移模仿之下,幼儿会付诸于行动,模仿成人,以粗暴的方式对待同伴,因而产生攻击性行为。

2.挫折的行为反应

我们发现,挫折也是引起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孩子由于年纪小,好胜心强,对自我的情绪管理不如成人,当孩子遇到挫折,很容易影响其情绪的稳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打击,有的孩子在遇到某种挫折后,会出现情绪暴躁,有的还会用攻击他人来宣泄心中的不快

三、攻击性行为矫正方法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生活中,我们要不断优化幼儿的活动环境,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中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因素。

(二)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分享能力及丰富深厚的思想感情

据教育与心理科学的有关研究成果表明: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为后继阶段打基础。幼儿时期拥有良好的同伴关系,懂得分享,会有助于幼儿与他人和谐相处,有助于幼儿将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三)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促使幼儿在行为和认知上保持统一

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多因其认知水平较低,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幼儿天生喜欢模仿,将一个不善攻击的幼儿放在一个相互攻击的群体中,很快该幼儿也会以攻击的方式去对付其他幼儿。因此,我们必须帮助幼儿童正确认识和同伴的关系,及时帮助幼儿分析并纠正其不合理的地方。

(四)家长正确对待孩子们与同伴之间的矛盾冲突

当家长遇到孩子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时,家长不要一味偏袒自己的孩子,应该先观察,并引导孩子自己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实在是解决不了家长再出面。如果是自己孩子的错,必须要求他承认错误,并道歉,让他自我反省: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

参考文献

[1]  田素娥,匡明霞.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10):66-68.

[2]  张梅.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与家庭因素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02):35-39.

[3]  刘晋. 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N].幼儿教育学报.2010-4-26.

[4]  张凤,冯晓霞.儿童同伴冲突解决策略与其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1(4):32-40.

[5]  蒋红斌,肖晓娟.有助于儿童安全确立的家庭教育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9):62-66.

[6]  智银利,刘丽.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7):45-47.

[7]  杨丽珠,吴文菊.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展[M].1版.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33-147.

猜你喜欢

攻击性行为影响因素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干预与反思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试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一例攻击性行为学生的个案研究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