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转型与发展

2019-09-10唐煜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舆论新媒体

唐煜

【摘要】:本篇论文主要对2012——2018年期间的关于新媒体的大环境下的舆论转型与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整理和探索,本篇论文由新媒体的诞生和发展、传统媒体下的舆论态势和新媒体环境的舆论转型和发展三部分组成,试图找寻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新媒体 舆论 传统媒体

一、前言

在新媒体的时代,我们有了更多参与讨论的机会,因而舆论也被赋予了更多网络的因素,同时也扩大了舆论涉及的内容。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我们要更加主动去把握舆论,无论是报刊,广播,电视还是电影,都在积极探索转型以及发展,面对这样的大环境,舆论的主体要怎样利用好新媒体这个媒介是值得深思的。

二、文献概述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借助互联网这个大的平台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媒体,因此也有人称新媒体为第四媒体或网络媒体,在今天的社会,我们处处可见新媒体的影子。从搜寻的文献论文中,可以发现目前业界对于利用新媒体这一平台进行舆论转型大致集中在三个方面:新媒体本身的发展和未来的趋势、传统媒体下的舆论态势和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转型和发展,浅谈笔者对此的一些看法。

(一)新媒体本身的发展和未来的趋势

在过去,由于传统媒体的一些限制,人们对于所关心的社会热点事件没有良好的渠道去进行反馈,即便是出现最早并且伴随我们时间最长的报刊,即便你要对当下社会某些事件进行反映,步骤也是比较繁琐。2009年,微博这个当时国内新媒体的代表横空出世,成为了当年社会讨论的重点。而在一年后,也就是2010年,当年的《新周刊》将年度传媒网站的荣誉颁发给了“新浪微博”,一时间,“围观改变中国”成为了庙堂中的热议话题。以微博为代表的乃至后来居上的微信等一大批新媒体平台,凭借快速性,简易性,方便等一系列传统媒体不具有的优势,使人们对社会热点生成舆论等方面都功不可没。

2012年被誉为新媒体元年,截止到现在,新媒体已经伴随着我们走过了7年,这几年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新媒体陪我们经历着,同时新媒体也和我们一样是见证者。2010年是微博元年,微信不甘示弱,紧紧跟上,同时进行的还有客户端的出现,逐步形成了“两微一端”的局面。不论是什么单位,都通过这三种平台来发布消息,与此同时,微博,微信,客户端也成为了社会大众进行问题反馈,形成舆论,热烈讨论社会热点事件的所在之地。

(二)传统媒体下的舆论态势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传统媒体一直是半封闭的形态来回应社会公众关心的事件,传统媒体一直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甚至在新媒体诞生之初,传统媒体从业者也依然认为新媒体并不会对其产生什么太大的影响。公众掌握的信息和发表的意见想要产生巨大影响,一点也离不开大众传媒提供的平台和渠道。

因此,一直以来存在两个舆论场,官方和民间。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理念创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手段创新,就是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转型和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舆论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情味。新媒体的及时性,便利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愈发地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现在人们想要了解一件事,第一反应并不是打开电视和广播,也不是翻开手边的报纸,而是打开手机,点开微博等;而想要参与讨论,只需在评论区输入你对此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即可,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传统媒体主导的舆论在新媒体的冲击和推动下影响力日益衰微,反之新媒体在舆论的生成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新媒体时期的舆论的传播方式更为简便,人们有了更多参与的渠道,同时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人们有权利发表自己对某事的看法和建议,也有权利得到别人的看法,从而获得了更多的思考;不论怎么发展,传统媒体不会消亡,新媒体也不会一家独大,更不会吞并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应该是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媒体进行传播。

尽管新媒体势头很猛,但人们还是无法完全脱离传统媒体去谈新媒体,没有传统媒体的铺垫,新媒体也不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未来社会舆论的发展趋势预测将是传统媒体充分与新媒体融合,更加能够引导人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指导人们更加辩证的去看待某件事,无论是社会大众的媒介素养还是新闻传媒从业者的专业性,都是有帮助的。

三、总结

综上,随着新媒体尤其这几年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全新传播格局已经形成。在这个传播格局中,互联网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传播工具,更成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底层操作系统,在当今语境下探讨问题,离开互联网的网络化视角就无法充分理解当今社会。我们今天讨论的网络社会,已经不仅仅指互联网,更指的是一种社会结构。网络舆论也不仅仅是指在互联网的意见表达,更应当理解为一种社会化的舆论传播方式。

【参考文献】:

【1】强月新,姜新.《谋划开局·深化改革·飞速发展——2011年中国媒体发展盘点》[J].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12

【2】吴玉辉,谢新洲.《互联网等新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J].新媒体,2013(3)

【3】丁柏铨.《略论“舆论倒逼”》 [J].新闻记者,2013

【4】张证,陈海峰.《简论“两个舆论场”的内涵和价值》[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

【5】李晓彦.《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引导策略》[J].新闻战线,2015

【6】张树庭,李未柠,孔清溪.《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新常态”——2014年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研究报告》[J].传媒观察,2015

【7】王晓红.《融媒体生产中的舆论引导创新》[J].新闻战线,2017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舆论新媒体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