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新媒体科技手段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2019-09-10穆穆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新媒体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当今社会生活模式已然被新媒体时代悄然改变,高校作为社会意识培育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育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历史重任,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当今信息网络化环境的不匹配,使新媒体科技手段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刻不容缓。本文对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遇到的困境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将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行了阐述,希望通过运用新型科技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教育 思想政治 新媒体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极大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使得世界信息资源逐渐融合成一个不可或缺的整体。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已然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环境,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在悄悄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各式各样的新媒体技术载体已经逐渐成为当代高校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新空间,叙写着新的道德规范内涵, 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整个社会文化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转变。如何运用这些现代科技手段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是保证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切实有效的通过网络新媒体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达给每个学生,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New Media”)一词始于1967年,是当时美国CES(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NTSC电视制式的发明者P·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在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商品的计划中所提出的,当时的新媒体概念指的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传播形态。而当今的新媒体概念,主要是指数字化新媒体,是依托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数码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受众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媒体形态,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的“第五媒体”。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困境

我国大部分高校历来采取的是以理论教育为主导、典型教育为重要方式、社会实践为基本途径的教育模式,而教育理论性过强,教育模式单一以及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都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当今社会出现了多多少少的不适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往往采取的是“本本主义”,照本宣科,由上而下强行灌输理论知识。而随着社会发展,科技的进步,学生们已经开始逐渐使用网络来学习、交流,可以轻而易举地得知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海量信息,在这样的新环境下,我们的政治思想工作方式如若还仍是停留在开会、读文件,或是在报刊、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上板起面空谈枯燥乏味的道理,不仅不能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而且还会让工作对象产生逆反和抵触情绪。

三、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进入新的教育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带来更多的支持。網络媒体作为新媒体中的典型代表,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变,使得思想教育在传统高校教育的基础上拓宽了途径,改善了模式固定、手段单一、气氛严肃的旧模式,实现了运用多媒体课件,开辟网上论坛,开展网络课堂,或用邮件、短信等媒介随时在线交流互动,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讲授形象化的新模式,使得传播的信息内容更加广泛,同时具有同步性、共享性和可复制性的特点,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信息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更多样化,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选修课程教育和校园思政文化建设为主,从教学效果来说两者都不甚理想。新媒体的出现,实现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书本、宣传栏上。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运用网络等新媒体,实现多渠道、多载体、多场景灵活多样的双向沟通,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愿望。同时可以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结合,运用参观讲解、艺术再现、座谈讨论、调查走访等生动活泼、群众乐见的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和思想交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政策。

四、运用新媒体科技手段新载体

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信息化时代,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让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伴随着新媒体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如微博、微信、微话题、微课堂、微电影等各种“微”产品的层出不穷,看似内容细小又随机,实际上是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潜移默化渗透至思想、道德、心理等教育的方方面面。相对于传统思政教育而言,它能够使参与者获得自我实现的体验,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与传统媒体信息量小、面向窄、途径相对单一的特点相比,新媒体依托网络和通信技术所形成的覆盖面广泛的网状体系,承载和传播了巨大信息量,且传播与更新速度远超传统媒体,其高效性使人们又更多时间与精力关注细微之处,更加体现情感关怀,更加注重学生体验为体验式教育。只要思政工作者能够掌握相应的互联网等新媒体终端应用知识与技能,就可以不断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制造出所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产品,使学生在交互信息平台上,有针对性地选取更多的个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论析[J]. 陈华巍,王贵新,刘国军.  思想教育研究. 2016(03)

【2】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M]. 人民出版社, 李林英, 2014

【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虹, 2012

作者简介:穆穆,(1981.8——)女,天津人,教育学硕士,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新媒体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