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网络热词的英译

2019-09-10张玉婷刘帆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热词英译学报

张玉婷 刘帆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以互联网为平台分享公共信息,并在线参与讨论各种社会热点话题,于是涌现了大量的网络热词。这些网络热词在给大众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对中外文化交流产生深远的影响。鉴于此,笔者尝试对中国网络热词的英译进行研究,归纳并总结出直译、意译以及音译等翻译方法对其进行翻译,以此让外国友人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最新的文化动向。

【关键词】:网络热词 翻译方法

一、网络热词

网络热词,顾名思义,网络上流行的热门词汇。作为一种时尚语言,它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某个特定时期内的社会变化和大众心理,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网络文化现象。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热词逐渐融入现实社会,在日常生活被大众接受并得以广泛运用,诸如“土豪”、“给力”、“高大上”、“网红”等词汇随处可见。

二、网络热词的特征

网络热词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语言和文化现象,它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源于生活,反映社会。从内容方面来看,网络热词往往都与特定的社会现象和最新的热点话题密切相关,反映出广大网民对社会重大热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体现当时的大众文化。例如,网民用“范跑跑”简单三字凝练的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该故事讲述的是,汶川大地震时,一位名叫范忠美的老师,不顾学生安危而独自跑出了教室。事后这位老师不但没有道歉,反而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可以看出,网络热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们社会生活,即可表达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与不满评,亦可弘扬人们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第二,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如“富二代”、“官二代”、“啃老族”、“房奴”、“快闪族”等。网友常用简练几字表达特定的群体,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符合网络追求高效的特点和现代人生活节奏变快的规律。第三,幽默诙谐,生动有趣。一些网络感叹词现已成为年轻人日常生活里表达特定情感的口头交际语,如“蓝瘦香菇”、“给力”、“雷人”、“囧”等等。

三、网络热词的翻译方法

作为当代语言文化的一部分,网络热词反映大众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同时,对中外文化交流亦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鉴于此,近年来我国学者逐渐展开了对中国网络热词的英译研究。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总结了以下三种翻译方法:

1.直译

直译就是按字面意思翻译,保留原信息的形式,包括句子的结构、原词的意义、原语的隐喻等。

例如:“蚁族”,是指那些大学毕业生,由于没钱,只好住在城郊结合处、租金相对便宜的小房子里,将其直译为 ant's tribe,不但保留了原文的形象,又传递了原文的内涵。“闪婚族”,是指认识不久便闪电般结婚的人,根据时间短的特点可译为 instant marriage; 国家运动员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中说出 “洪荒之力”一词之后,快速吸粉,赢得中国观众的好感。其翻译结果就是直译的 ‘Prehistoric powers’意思是 ‘史前力量’,用来形容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与中国俗语 “使出吃奶的劲儿”有着相同的效果;

2.意译

网络口头禅“我也是醉了”,其最早源自 dota 游戏直播,用于游戏失利时对自己或队友的不满和嘲讽。如今,该词已引申为表达无奈、无语、惊讶、震惊、不屑等情绪的方式。如果仅根据字面意思将其直译为 I was /get drunk 显然会引起误解。因此,在对其进行翻

译时应根据不同语境将其意译为 Are you kidding me?you drive me crazy, Oh my God, I am speechless with surprise/anger… 这样才能将原文的内涵准确得传递。“打酱油”一词,来源于广州电视台采访一位市民,问他对于艳照门事件的看法,这位市民说,“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的”。(刘佩斯,2013)由此,“打酱油”一词便在网络上流传开来。“打酱油”是一种幽默的托辞,表示某件事情与自己无关,只是路过时看到了,关注一下,不会有实际行动。若直译为 to get some soy sauce,根本不能表达其实际含义,所以“打酱油”三字可作为一个翻译单位,意译为 a passer-by 或 It's none of my business。

3.音译

近年来最火爆的网络热词非“土豪”莫属,其音译“tuhao”更是走出国门,进入英语世界,频频出现在媒体中。这一方面显示了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中华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契机。

结论:

隨着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新词层出不穷的产生不仅是一个语言现象,也是一个文化现象。作为外语工作者,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翻译水平,扩展知识面,增强跨文化意识,积极探究网络新词的文化内涵并及时进行译介,在跨文化交际中才不会患上失语症。

【参考文献】:

【1】 林晓颖. 浅析中文网络热点词汇的翻译[J] 海外英语2012( 2).

【2】 官煜瑜. 网络热词的文化透视及英译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 7) .

【3】唐金莲. 网络潮词翻译方法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 9) .

【4】富言峰.网络英语新词分析及其对汉语的影响[J]. 佳木斯

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 6) .

【5】张明杰.网络流行语英译万法探兄[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3 ) : 96-99.

【6】陈曦.读者反应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英文翻译方法解析[J].海外英语,2017(10):391-392.

【7】廖光蓉.英汉文化动物词对比[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5 ) : 17-26.

猜你喜欢

热词英译学报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热词
百度APP×呷哺呷哺:热词和火锅很般配
从“乌镇热词”看改变
【第九十七辑】97热词是由北京话衍化的
Analysis of Characters Shaping in Ring Lardner’s Haircut
Analysis of I Heard the Owl Call My Name from an Intercultural View
论学报的发行管理创新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再添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