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避免小学生做计算题时粗心的问题

2019-09-10覃祚炎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计算题小学生问题

覃祚炎

【摘要】:心理学指出,粗心主要是由于人的不仔细而出现的错误,这些错误都是自己能够理解并且会做的事情。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的道理,有些学生对学习不够还总是缺乏责任心,因此常常会由于粗心而导致学习出现问题,文章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 计算题 粗心 问题 避免

1引言

众所周知,粗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一件因粗心而导致的小失误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细心与专心,切勿由于粗心而出现各种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造成学生粗心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含学生的态度问题、学习习惯、思维定式以及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等问题,要想对这些问题进行纠正,教师首先要深入分析导致学生粗心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学生应对日常学习中出现的粗心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小学生做计算题时粗心的原因分析

2.1注意力发展不完善

小学生的的粗心与注意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受小学生自身心理与生理发展特征的影响,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总是让位与无意注意,有些学生在收到视觉信息并将其输入到大脑中进行分析与加工时,信息会受到一定的感染因此就容易出现失误或者是信息的遗漏,造成粗心问题的出现。在学习42-24等于几这道计算题时,很多学生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算出结果为零。在学习80-80÷8等于几这道计算题的时候,学生会很容易出现错误,有些学生会看错直接计算前半部分的结果,从而接触零这个结果。这也就表明学生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并没有掌握的十分透彻。

2.2认知不清

有些學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新的知识点不够重视,难以区分重点难点,因此一些概念与法则的定义十分模糊且判断不够清楚。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方面凌乱无序,不能将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结构,考试和作业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遗漏和错题。此外,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感知能力不够抢的情况下很难准确的掌握数学的概念,以至于敷衍了事对后期的学习造成障碍。

2.3负迁移的干扰

与初中学生相比,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一个相对薄弱的阶段,在感知试题的过程中,容易被简便计算以及容易计算的部分干扰,导致忽视运算法则以及定律等重要内容,同时相似的知识点常常出现混淆,例如在学习25×4等于一百这个计算题之后,学生再计算24×5的结果时很容易会由于不仔细读题到算出错误的结果。

2.4不良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效避免学生出现粗心问题的重要条件,良好的作业习惯需要学生从审题到最后检验都要认真并且按照完整的流程做好。教师在教学初期应当为学生的作业习惯奠定基调,不断纠正学生在细节上的错误,在长期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习惯,减少粗心导致的失误。

3避免小学生做计算题时粗心的办法

3.1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要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转变,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学生具体计算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审题、计算一直到书写一气呵成,在计算的中间阶段不能够左顾右盼,交头接耳。此外,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的意志力的锻炼,让学生从树立责任感以及自信心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意志力与注意力,力争做一个计算题就对一个题。在学生做好的计算作业中选择出格式以及书写等各方面优秀的典型范例,鼓励学生效仿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3.2加强对概念与法则的理解与识记

计算需要相应的法则与概念等内容,如果学生了解和认识的不够深入很容易在具体计算环节出现问题。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学生准确开展计算的前提。首先,教师要重视计算法则的教学,在训练环节中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儿歌的形式让学生对计算感兴趣,然后通过儿歌来记忆运算法则与内容。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法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下面的儿歌:“加减乘除是一家, 我们学习要用它;加和减是弟弟,乘和除是哥哥;两个弟弟一样大, 两个哥哥一样大;哪个在前先算谁。哥哥走在前,弟弟走在后,先算 乘和除 ,再算加 和减。妈妈 的怀抱是括号 ,括号里是谁先算谁 。” 学生通过类似的儿歌感知新知识时,可以进一步加深记忆。所以说在做数学计算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勤动脑,同时结合眼、口,协调和调动多种感官。最后,对学生经常出现错误和经常忽略的关节需要突出教学,采用专项练习以及对比辨析等形式保证学生形成鲜明的印象,减少失误。

3.3加强计算基本功的训练

任何事情要想做得好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计算也不例外,计算的形式也很多包含珠心算、口算、心算等等,无非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基本功一旦形成对人的一生影响都是巨大的。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重视,在课前五分钟开展口算练习,有易到难逐渐递进。在学生开展计算的时候引导学生从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计算的一些技巧和规律,提升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与灵活性,让学生更乐于学习。

3.4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一定的仔细,仔细阅读题目的相关要求,对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要思考全面,然后在动笔开始进行计算。其次,要养成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从题目开始入手,从每一步开始进行检查,先检查运算符号然后在核对数字,全都正确的情况下在开展进行验算的步骤,检查结果是否准确,根据步骤查找问题。最后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让学生无论是写作业还是记录草稿都要写的干净整洁,使自己在做题的过程中能够看清题目内容,从而避免出现错误。

4结语

总之,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在计算中常常出现问题,因此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用创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来开展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筱晗,张锟.论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才智,2018(16):71.

【2】陆永兵.巧妙应对学生学习粗心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J].名师在线,2018(11):55-56.

【3】谭金凤.学生计算中的“粗心”原因剖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6(35):69-70.

猜你喜欢

计算题小学生问题
力学计算题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速寻关系式巧解计算题
一道化学计算题的守恒多解
初中化学计算题类型解读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我是小学生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