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对话 化为日常

2019-09-10张瑜

锦绣·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社会问题

张瑜

摘 要:在2017年柏林电影节上,这部低成本、高质量制作的私电影《日常对话》拿下了当年的最佳纪录片。影片围绕导演黄惠祯的自身家庭展开,触碰到社会上敏感的话题,同时也讲述了一个人世间最为平常的道理。它将摄像机当成了一个迫人说话的利器,却又让机器背后的人能够心与心地重新贴合在一起。这部影片用真实的故事,深刻的主题来重新定义了纪录片真正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创作形式;社会问题;亲情交流

一、与传统纪录片不同的创作形式

1.“私人”纪录片的优点

本部纪录片风格与独立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和形式相似,但将其定义为独立纪录片的一种却不能突出它展现导演完全展现个人生活的这一特质,故我将其定义为私人纪录片。在本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电影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重要角色和电影的拍摄人甚至是出品人都是导演自己。这一特质能够使观众感受到真实性,更加容易去通过故事所传递出来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一些沟通问题进行思考。可贵的是,这部讲述自己的片子,导演本人对影片里所提及的任何私人话题面对提问也并无遮遮掩掩,它虽然失去了一定的私人性,但它更具有一种可贵的力量让导演更勇敢和坦荡地去面对自己的人生,让更多的人也同样抱着这样的美好的精神去欣赏它。

2.朴实的镜头语言,华丽的语言内涵

这部电影画面色彩很简单,大多以黑白灰为主要色调。灯光上的运用也没有故意营造氛围,而是将摄像机所捕捉的真实生活画面投放到电影的屏幕上。实际上,最普通的东西它本身就不用刻意去调制,而观众所看到的画面是很接近原始影像的状态的。但尽管是这样一种朴实的镜头状态,观众从中仍然能感受到影片本身释放出的强大的情感冲击力。影片主人公一家来自于社会的底层,而其实对于生活在底层的人更懂得生活是不容易的,所以最普通和最真实的状态或许对他们来说更容易去接受。将画面原始状态保存,将镜头摇晃的真实感加强对于主人公来说是一种对他们生活的尊重,对于观众来说也更能够去通过屏幕感受情境里那种从难以启齿到压力释放的强大的冲击力。

另外,片中以饭桌为画面中心,人物左右对称的构图出现次数非常频繁。饭桌两端的中心人物看似相隔很近,但其实真正坐在那个位置上的我们都很清楚和对面的人都会有一种心理上所产生的距离感。那样正式的对话,看上去充满仪式感,并不像普通人家母女之间的亲切对话,更像是国家领导人的正式谈判。从这一构图中它强调着影片的主题“日常对话”,这样的“日常对话”它并不日常。影片引得人们注意的大部分是母亲的同性恋者身份,和她们悲惨的家庭遭遇。但真正去令人深思地是母亲与女儿如何勇敢面对现实、面对对方坦诚地沟通这一个最重要的、也是导演一直在着重强调的主题。

二、着重于主题引发世人的思考

1.揭示社会现实问题

影片将台湾社会下底层人民的生活所展现,从刻画边缘化人物的生活、心理状态来侧面反映出当下社会关于对同性恋者的畸形认知、家庭暴力、家庭儿童性侵等十分敏感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母亲作为一名同性恋者,却被包办婚姻所压抑自己对爱情的渴望,承受家庭中丈夫的暴力行为,但却又不能忘记自己母亲的身份。实际上,她却一直承受着精神上和生活现实的双重压抑。在面对两个在压抑里诞生的女儿,她又饱受着爱和责任、痛苦回忆两者相互矛盾的摧残。对于女儿被亲父性侵,她在心痛的同时同样束手无措。对于生活在底层的母亲来说,她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完善的人格,故无法去正视这些敏感的问题,无法去探讨它,只有冷漠和躲避才能保护好自己。这是许多社会底层人民选择去保护自己的方式。不仅如此,还有同样避而不谈的娘家人们,还有那些无法在影片中展现得那些畸形认知,都是社会里一些尚需要纠正和彌补的问题。导演黄惠祯本人家庭贫困的原因没有接受和普通孩子一样很正规的基础教育。而是通过后来自己去学习和领悟的一些文化知识来帮助自己成为这样一个电影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导演成长的年代,尽管教育水平有限,但是他们内心对知识和视野的渴望是无限的。而导演正是在通过记录自己家庭的真实状况来反映当下的许多问题,呼吁大众去关注底层人民。

在同类纪录片来看,徐童导演的电影也属于关注社会现实的类型。电影《麦收》记录了社会底层下的性工作者她们的真实生活状态,用一种极具震撼力的表现方式来展现了性工作者他们在生活面前是怎样抓住生命的稻草顽强生活下去的。我们看见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创作者他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去刻画边缘化人物悲苦的生活环境下充满的沉甸甸的精神力量。黄惠祯在接受采访中曾说过:“纪录片与社会学、人类学有很深的渊源,需要对更大的命题和根本的社会问题有一定的理解,这不是技术教育能够做到的。”所以要拍出好的纪录片不应该只是需要华丽的技术制作,它更需要有一个能引发人们思考的主题。

2.将情感交流这一主旨推向高潮

传统中国人对于“爱”这一字很难去用语言表达,但很多时候只要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好方法。因为缺乏表达,所以有许多人对同性恋存在认知上的偏见;因为缺乏表达,所以在面对家庭暴力和性侵的危险之时只能选择隐忍;同样因为没有表达,所以母女之间越来越多的误会深深堆积,两人的距离越拉越远。“阿嬷,你爱我吗?”是一句刺穿人内心的询问。母亲所受的精神上的压迫和痛苦和纠结是年幼的女儿所不能体会和理解的,被伤害的母亲只能选择在亲人面前封闭自己。黄惠祯说,她除了以这种方式,不知该如何让母亲敞开心扉。被询问的母亲,却也低着头不敢正视自己的孩子。女儿面对外界的猜测和怀疑,内心的不安无人来安抚,儿时的心灵伤害母亲也选择置之不理,冷漠常驻在那张四方的餐桌上。然而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在吐出那些难以启齿的秘密,流出自责的眼泪之后,母亲重新抱起可爱的外孙女,来展示自己内心深处的爱意。

黄惠祯是一个擅长用朴实的镜头激发观众深刻思考的纪录片导演。她的纪录片都直面现实问题,戳中话题中心。她作为一个导演,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揭示人民艰苦的生活环境和严峻的社会问题。而她作为女儿和母亲,也为纪录片贴上了独有的标签,她能用常人所不能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内心,将伤痛化为力量和爱去温暖自己的家人,这种勇气和力量已经渗入了她的纪录片。

猜你喜欢

社会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的社会问题应对措施探析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谈初中生的日常管理
《亲爱的》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悲情反思
浅议问题学生教育之我见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审美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