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2019-09-10肖勤

健康前沿 2019年8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

肖勤

摘要:目的 分析心内科AMI(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行临床护理的价值与意义。方法 选择某综合医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住院治疗的AMI患者66例,根据样本选择与实验方法标准,平分样本设置变量,样本数都是33,一组变量为常规护理(对照组),一组变量为临床全程护理(实验组)。护理周期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变现特征,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中,心率不调样本数比实验组多5例,黑便样本数比实验组多8例,血便是实验组的三倍,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出对照组2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讨论 临床护理方干预对AMI患者具有显著的护成效,提升心内科治疗质量,研究价值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引言

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较高,其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出现急性、持续性的缺氧缺血改变,进而导致的心肌坏死病症。胸骨持续性疼痛、剧烈疼痛等是患者的典型症状表现,卧床休息或服用硝酸酯类药物依然无法有效缓解,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存在进行性心电图改变,若不及时进行科学对症的治疗,极易引起心律失常、休克,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心血管内科治疗是临床针对本病的主要措施,其对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某综合医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住院治疗的AMI患者66例,根据样本选择与实验方法标准,平分样本设置变量。分析两组样本的基本情况,对照组样本数为33例,其中女性样本数量与男性样本数量分别是15/17,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35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46.27,样本的发病部位分以下壁、前壁、广泛前壁、下后壁,样本数分别是:12、14、4、3。实验组共有33例样本,数据和对照组没有太大差异:女性样本14例,男18例,年龄范围一样,平均45.19,岁,同样发病位置的样本数为:10、11、7、5。其P值计算结果超过50.00,因此,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等心血管内科药物进行治疗和溶栓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观察,进行用药指导,基础教育等。研究组行临床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环境干预:为患者创造绝对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进行心电监护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准备好必要的急救药物、设备、除颤器等。对患者病史进行全面了解,协助和配合主治医师进行对症治疗。完善心肌酶谱、血小板计数等相关检查;(2)心理干预: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心肌梗塞病情发展,护理人员需高度重视心理护理,尽可能消除患者负面情绪,增强患者信任感,介绍治疗效果良好的病例,提升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与患者家属保持交流沟通,给予患者家庭支持和理解,增进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3)饮食干预: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选择低盐、营养、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主要为流质饮食,禁止刺激性或辛辣食物,禁止吸烟酗酒,防止心脏负荷增加;(4)健康宣教:将疾病相关知识、预防要点、注意事宜等进行详细介绍,将健康知识手册发放给患者,嘱其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服药,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运动训练,纠正其错误的生活行为和饮食习惯,保持平和稳定的心理状况。

1.3觀察指标

临床护理计划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分析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包括患者心率、黑便、血便情况等。统一对66例患者进行调查问卷,两组问卷形式、内容、评价方式全部相同,满分100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分析两组患者问卷得分情况,用计量学计算方法,取得满意度(%)。根据电子档案资料进行对比与评定。

1.4统计学意义

本次实验中涉及的全部数据使用统一的统计学处理软件,统一数据形式与规格,减少实验误差。P<0.05为统计依据,实验测得P=0.02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可以发现对照组中患者并发症数量比较多,心率不齐的有6例,有黑便症状的10例,血便症状的比黑便还多2例;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明显少很多,1例心率不齐,黑便、血便各有2、4例。通过两组患者对医院护理方式、护理内容、护理人性化、护理效果等的调查结果显示,每个选项得分比较较高的均为实验组,最终两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9%.73。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因心肌出现持久而严重的缺血缺氧症状而引起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常临床上表现出持久剧烈的胸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或休克,以及进行性反映出一系列的急性心肌损伤、缺血或坏死等特征性心电图演变。若患者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初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临床医学处理,则易引发出其他相关并发症,可导致死亡。因此,除了给予医学治疗措施外,还应实施行之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以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预后。

随着当前国内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人们对临床医护工作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常规性护理干预方式多为被动操作模式,这种模式显然已不在适应当前发展的要求。因此,更具人文内涵的整体性临床优化护理干预法已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且根据本文的结果分析可得出:优化护理组的临床护理干预法显著优于普通护理组,由此证明,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积极实施整体性的优化护理干预是有十分肯定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根据实验发现,临床护理模式下有33例患者中27例病情得到缓解,普通护理模式下只有5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所以,临床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缓解AMI患者病情,对AMI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方法。

参考文献:

[1]马媛.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护理干预分析[J].饮食保健,2017,4(2):204.

[2]李红.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35(8):65-66.

[3]刁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48(19):134-135.

[4]唐桂华.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12(40):375-376.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
以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塞60例分析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监护及整体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