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学前教育改革下的美术课程设置

2019-09-10王睿

天津教育·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美术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

王睿

【摘  要】美术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各个院校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应该对美术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进行相应的创新,这样才能满足学前教育的基本需求。本文基于学前教改背景下,从课程设置的目标、内容和措施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完善策略,以期为教师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

按照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艺术综合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占据的比例开始上升,美术课程又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这也给专业教师提出了一些全新的任何和挑战。如何使美术课程同学生的技能、鉴赏水平相结合,打造一支专业技能强、职业素养高的幼师队伍,这是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下文从课程设置的角度为出发点,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目标

美术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确定教学大纲的时候,应该将其分为绘画、鉴赏、图案和手工等多项内容,这样才能从多个层面去强化学生的艺术修养。学前专业的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应该按照幼儿的思维特点去开展一些具备创新性的艺术活动,用于强化幼儿的审美情感。因此,在新课程标注下,专业教师也应该借助多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强调美术文化同情感体验之间的相互衔接,改变单一、笼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将重点放置在人文精神的形成上,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毕业以后顺利地进入工作岗位中。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内容

(一)美术课程的设置原则

美术课程在设置的时候,应该将整个专业的特点展现出来,不仅要符合新课程的相关目标,还应该完善课时的分配工作,既要加强低素描、色彩等基础知识的练习,又要开设一些美术鉴赏、玩具制作等课程。尤其是在手中课的教学中,将陶艺、服装设计等活动涵盖在内,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美术课程同現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美术课程在设置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强化美术学科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将一些枯燥的理论点变得更加鲜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术的趣味性。

(二)美术课程的设置内容

美术课程的设置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基础造型、手工制作、实践活动和选修课。这些部分是不断深入的,秉承着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手工制作开始以前,往往会开设一些基础的绘画教学,美术基础中有涵盖了鉴赏、绘画等,发现这些课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实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另外,专业教师还要按照学生的基本特点,适当性地开设一些中国画、电脑设计等选修课程,用于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学生的基本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舞蹈、音乐等学科内容融入其中,注重体现出整个课程设置的完整性。

三、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措施

(一)理论+实践的双重结合,达到一个优化的训练效果

针对美术课时少的问题,学校可以适当性地开设一些选修课、组织社会活动和兴趣小组等方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与特点去选择相应的活动,扩展他们的美术内涵。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学校可以举办“追梦人”的手工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师对其进行相应的评比,作品的形式有儿童画、手中制艺、废旧材料等,涵盖的题材非常广泛,构图具备创新性,当这些作品在展出以后,就获得了许多师生的关注。除此之外,还可以构建儿童美术实训室,利用一些丰富的绘画材料和生活原则,开展艺术实践课程,每周邀请一些幼儿到创意活动中,使学生将课堂上的知识点应用到现实中达到一个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一个具备特殊化的课程体系

美术课程的设置中,应该将专业基础和实际教学结合在一起,然后制定出一些符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为日后幼儿美术教学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第一,借助多种方法去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例如在素描教学中,尽量将那些复杂的明暗关系都删减掉,将重点放置在线塑形上,把儿童玩具、各种生活用品看作是主要的素描对象。第二,要善于挖掘一些全新的素材,手工教学的创新性体现在“变废为宝”中,如何将传统化的纸工、泥土等项目变得具备创新性,就可以将生活中那些比较优秀的素材纳入课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整个教学焕发全新的生机。第三,开展一些鉴赏活动,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体会到多种不同的美术风格,油画、水粉画和中国画等,熟悉这些绘画的材料和形式,力求在日后的工作中也能做到灵活多变。

(三)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在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中,最好还是围绕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能力,除了期末考试以后,借助绘画比赛、演出、基础测试等方式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元旦、中秋节的时候,开展一些绘画活动,鼓励学生应用自己的所学的美术技能,进行大胆创新设计,将他们的设计意识和创新意识都体现出来。第一,统一主题和考核的方式,让学生去进行自由选择,不再按照教师的规定操作,这样既能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又能为学生提供一些自主实践的机会。第二,鼓励学生参考相关的资料进行再次创作,允许他们借用教材、网络上的一些素材资源,这样在降低作品难度性的时候,也能扩宽学生的审美范围,给予他们更多创新和想象的空间。第三,考核评估的时候,不仅是教师打分,同时邀请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考核,确保整个评估过程的公开、透明。

四、结语

幼儿园教改背景下,美术课程在整个学前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愈加突出,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也能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晓岚.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4).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美术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