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互动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软件项目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董晨

高教学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师生互动教学应用

董晨

摘  要:《软件项目管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涉及到多个学科与技术的综合性课程,而目前该课程在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无法提起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等问题,与此同时,目前软件市场缺乏专业的项目管理人员。基于此,设计了师生互动与任务驱动综合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贯穿实践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流程再造。该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师生互动;任务驱动;软件项目管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2096-000X(2019)09-0074-04

Abstract: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is a comprehensive course that combines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involves multiple disciplines and technologies. At present, there is a general theory of practice in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not raise interest in the course. At the same time, the current software market lacks professional project managers. Based on this, the teaching mode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and task-driven synthesis is designed, and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re-engineered through the theory-based teaching mode. The teaching mode not only plays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teacher, but also fully reflects the subjective status of the students, thereby improv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enhanc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task-driven;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teaching application

《软件项目管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中,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衔接者的身份出现,是集理论性、技术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1]。课程涵盖了软件开发过程中涉及的模型技术以及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中所涉及的所有方法,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高校,一般将该课程安排在高年级进行讲授,这是因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在该阶段已经具备了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管理学、经济学理论基础,学生希望自己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即将到来的就业做准备,同时该课程也是引导技术人员走向管理人员的过渡。因此,该课程的开展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多数高校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对学生的培养远不能满足各类IT企业软件项目管理人才的要求,这种形势迫使我们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进行有效的高校教学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2]。本文提出了“师生互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即以项目管理任务为主线,以案例教学为主要的理论教学方式,在理论学习中完成任务,在任务过程中促进师生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软件项目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软件项目经理等高级软件人才的需求,很多高校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也一直在不断改变。然而目前,结合我省大部分高校面对这门课的建设情况,再纵观我们学校软件项目管理这一课程的开设情况、教学大纲、学时分配和教材,我校该门课的建设情况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1. 课时分配不均匀

软件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相类似,主要包括十大知识领域,涉及计算机软硬件、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点繁多,但作为一门课程,其课时数非常有限,目前我校教学大纲中对于该课程只有32个理论学习课时,而软件项目管理涉及的知识面广,因此导致老师在授课的时候,若要对课程进行全面地讲解,同时兼顾实践的话,对于相关知识的介绍只能点到即止,导致学生很难理解该课程的核心思想。所以怎样才能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把这门课的核心内容讲授给学生就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2. 教材偏理论轻实践

《软件项目管理》可选用的教材非常多,这门课在实际教学中选用过的教材也不少。但是总的来说,教材缺乏实用性。因为该门课程作为一门综合计算机软硬件、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体系比较宽泛。诸多教材一般都包含PMBOK理论知识模块,但是缺少对项目案例的深入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不大,同时,对于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项目管理软件,教材中仅仅是从理论上进行介绍,缺少具体的实施步骤,无法让学生通过教材去实际地进行软件项目管理。

3. 教师讲授方式传统,师生缺乏互动

该门课开设了数年,本人在讲授这门课时,由于课时短,内容多,在以往只采取了传统的理论讲授方式,经过了解其他老师的讲授方式,也偏向于传统的理论讲授。而软件项目管理这门课的核心则是在软件项目启动、计划、实施、结束整个过程中,对软件项目进行范围、时间、成本、质量、沟通、风险、集成、干系人和人力资源的管理,这就需要学生拥有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传统的授课过程中几乎都是教师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与实践教学脱节,学生得不到实际锻炼,动手能力较差,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认识不到课程的重要性。而且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對于没有实际项目经验的学生来说,课程中的很多工程概念不理解,导致学习难度进一步加大。

4. 考核体系不够联系实际,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软件项目管理涉及的知识点多,内容抽象,不容易记忆,因此在历年该门课程的考核中,均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考试题目这导致了学生放松了对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和巩固,同时考完试后就将教学内容抛之脑后。无法将学习的课程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

(二)当前各类IT公司中关于软件项目管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公司实地调研,我们发现企业里目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软件项目管理人员,企业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总结如下:

1. 项目经理缺乏对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认知和管理技能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各类软件企业项目经理往往由技术人员胜任,尽管其计算机技能高超,但缺乏项目管理知识和技能。大部分项目经理不了解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没有项目管理知识的指导,完全依靠个人现有的经验去管理一个项目团队,管理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比较大。

2. 项目进行过程中缺乏规范的计划和文档

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总体计划、阶段计划的作用认识不足。项目经理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项目中也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做计划是走过场,因此制定总体计划时比较随意,造成计划与控制管理脱节,无法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管理。同时,对项目的文档没有统一管理,经常是做完一个项目,才开始补写各类文档,而撰写文档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应付客户和上级领导,并未将文档和管理相结合。

3. 项目经理与员工、其他部门缺乏有效沟通

在项目中一些重要信息没有进行充分和有效沟通。在制定计划、意见反馈、情况通报、技术问题或成果等方面与相关人员的沟通不足,造成各做各事、重复劳动,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上述问题说明了目前软件管理人才的缺失,更进一步说明了这门课程增加实践环节的必要性。目前,关于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改革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有翻转课堂教学[3]、项目实践教学[4]、SPOC的混合式教学等[5]。本文在借鉴和总结前人的教学改革方式基础上,提出了师生互动与任务驱动教学的综合教学模式。

二、师生互动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思想

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师生互动形式丰富多彩,其范围不仅包括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也涵盖非正式教学的活动[6]。需要注意的是,师生互动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双方互为尊重与被尊重的关系,但教师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7]。师生互动强调的是师生间直接交往的互相性和积极反应的主动性,以及通过交往互动所达到的互惠性。目前,高校师生互动的模式主要有:

1. 课堂教学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通过互相提问、解答来进行知识的交流。

2. 网络互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平台、QQ平台、电子邮件、网络课程等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渠道。对于老师,可在平台内进行教案、教学视频的发表,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

3. 非课堂互动。也可通过游戏、课外活动中的互动,来间接地接受学习的知识,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从本质上看,师生互动在本质上不仅是一种教育关系,更是一种社会和心理关系。师生互动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师生互动的前提是师生平等,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的互动磋商和学生的参与,将会出现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在发散思维中培养创造思维,认识得到提升。

任务驱动是指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以一个任务活动为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所涉及的各种学习资源和相关信息积极主动地收集和应用,进一步自主地进行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活动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相关的实学习活动[8]。

结合当前《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弱点,本研究提出师生互动和任务驱动综合教学模式。即以软件项目管理中的PMBOK为主线,在课堂上,以案例带动教学,串联理论知识,增设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互动环节,并设计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收集资料,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在任务驱动过程中增进师生互动环节,而通过师生互动来促进任务的完成,任务驱动和师生互动二者相辅相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快速掌握有关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

三、师生互动与任务驱动综合教学模式实施

授课对象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四上学期的学生,班级人数为66人。

(一)教学准备

在开课之前,任何教师首先在杭州滨江各大软件公司进行调研,询问了关于软件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人才需求情况来确定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教学准备期间,任课教师首先查阅了上课学生与《软件项目管理》相关的一些课程的成绩状况,具体包括软件工程、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师生互动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老师的知识功底要求较高,它还要求老师在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准备好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材料与案例。

(二)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以项目管理生命周期:项目启动、计划、实施、监控、结束为阶段进行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主,对软件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的内容分别收集3~5个案例,讲解完案例后,通过提问、互相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每讲解完软件项目知识体系中的一章,便对每个阶段分配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完成,学生在做任务的同时,增加答辩、讨论与游戏环节。

整个教学环节中,为学生制定了一个大任务,即组队开发一个小型的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体会项目管理的理念,利用工作分解结构、甘特图、计划评审技术、关键路径法等工具方法,管理项目流程。本教学的主要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如表1所示。

1. 项目准备。在该阶段,教师先让有项目经验的学生分享在项目过程中的经历和体会,借此引出软件项目管理相关概念,介绍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并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人数在4至6人之间,每组成员中通过竞选得项目经理一名,负责管理该小组日后的软件项目开发任务。

2. 项目启动。老师对软件项目招标投标、合同管理的内容进行讲解,并给学生拟定各类项目内容范围,以实例讲解如何启动项目和确定项目目标。各项目组模拟召开项目启动会议,记录会议内容,明确会议目标,确定自己的客户群。围绕客户的生活、工作需要,深刻理解用户需求。同时,小组成员给出项目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草稿,并在课堂上做简单的招标环节,每组的项目经理进行答辩。

3. 项目计划。教师围绕PMBOK的内容进行理论和案例讲解,在授课的过程中增设游戏环节和案例讨论环节,让学生加深对项目范围、风险、进度、质量等管理知识体系的理论理解,增进项目团队合作。在任务驱动中,要求学生每掌握一章PMBOK的理论知识后,就制订相应的计划,练习使用相关项目管理软件。最终要求学生撰写并提交整体的项目管理计划书。项目计划过程通常以项目经理为主,强调团队参与。

4. 项目实施与监控。该阶段教师和学生进行实时网络互动,主要表现为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成员实施项目,项目经理需要定期查看项目进度同计划是否一致、核查项目范围是否出现蔓延、核查项目是否出现了未识别的风险等,并定期上交项目进度报告、变更报告等。任课教师通过监控学生项目实施过程,考察学生是否掌握项目管理的风险应对技能、是否掌握项目管理的范围控制、时间控制等管理技能,并对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一解答。

5. 项目结束。该阶段要求学生掌握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收尾技能,项目经理集成成员的成果,核查质量,并上交项目成果。教师对项目收尾环节的理论教学部分进行讲解,同时对学生项目进行评价和反馈,并组织项目验收活动,检查项目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档。

此外,在课程结束之余,每位学生要求上交一份课程心得,介绍自身在项目中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任务以及讲述自己在软件项目管理实践中的体会。

(三)教学效果

无论是互动式的课堂理论学习、课堂理论实践还是代替开卷考试的任务驱动模式下的课程实习,都能强化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论理解,将软件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以往理论与实践脱机的现象。将软件项目管理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生自我学习和应用实践为主”转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总结如下:

1. 专业学生学习方面来看

在理论课堂讲解中,学生们对上课的兴趣明显高于前几届学生,尤其是案例讲解环节,学生们基本都抬头认真听教师讲解,并积极投入讨论。游戏环节的设置更是让学生情绪高昂,在兴趣与愉快的过程中完成对课程理论的学习。

根据学生的各项任务成果,尽管质量参差不齐,但学生们基本都已经掌握了软件项目管理过程中各项基本技术的运用,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由一开始的被动逐渐变得善于交流和提问。

通过查阅学生的课程心得,有100%的学生表明通过师生互动兼任务驱动的综合教学方式,监督自己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对该门课的理论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于此同时还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对课程知识领域理解力明显比以考试为考核目的的学习方式要深入。

本项目的实施包括了教师的理论讲学、项目的实际操作、学生的角色扮演。使学生带着软件行业岗位任务在学以致用,不但使实际动手能力增强,更是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系统能力。

2. 从教师教学方面来看

本项目的实施,使得教师在课前投入更多的时间去收集资料,教学过程中需要与学生之间进行必要的交流、掌握好教学的节奏,让学生真正融入进课堂中。这些都让教师增长了不少的实际操作知识,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今后也可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其他类似的理论课程教学中,为教师持续地完善教学项目提供了资源的保障。

3. 从软件企业方面来看

本项目的实施,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专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目前软件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紧缺,弥补企业人力资源不足的缺陷。同时,这种培养模式也相当于培养模式相当于岗前培训,给软件企业节约了用人成本。

四、结束语

师生互动与任务驱动综合教学模式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应用中,以项目任务贯穿始终,串联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项目实施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分配的课时较少,而课程知识点较多,导致每堂课所讲解的知识较多而无法快速消化;部分学生有考研、公司实习等任务而导致课堂请假次数较多;项目小组成员之间任务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希望在新一轮的教学中,能进一步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春生.基于翻转课堂的《IT项目管理》课程实践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7(6):164-166.

[2]韩万江,张笑燕,陆天波,等.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建设[J].大学教育,2015(10):161-162.

[3]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96-104.

[4]张永平,刘燕,邵星.“案例驱动+项目实践”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251(23):115-119.

[5]韩万江,张笑燕,陆天波,等.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初探——以“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5(11):38-42.

[6]徐莹晖.高校师生互动略论[J].生活教育,2016(7):113-115.

[7]姜天甲.高校師生互动的问题与模式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12):36-37.

[8]祝宇凌.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探究式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6):230-232.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师生互动教学应用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