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提纲问题法 展开批判性思维教学

2019-09-10徐玲华

中学历史教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批判性援助外交

徐玲华

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良好判断的基础上,使用恰当的评估标准对事物的真实价值进行判断和思考。[1]它作为一种理性的反思性的思考,已经成为代表英美文化特质的一个概念,在西方社会的流行程度已经接近于民主、自由、理性和科学。渗透批判性思维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已有赵亚夫、楼卫琴等一批致力于批判性思维研究的先行者。

5月份,我听了一节初二的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老师由旧中国跪着外交图片导入,接着,学生找出教材里的外交史实,老师从状况、应对、影响等方面分析,得出积极外交、正确外交、灵活外交等启示。课堂氛围融洽,师生有良好的互动,但总觉得缺点东西。直到今天听了实验高中周丽丽老师的《新中国外交》一课,才找到缺的东西——批判性思维,弥补了那种缺憾。正如黄牧航教授点评的初高中历史课的区别:初中历史内容可能更多,高中历史思维上含量更高。

一、基于批判性思维的教材重构

教材是学习的载体,知识点只是一个承载。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种,教师备课时要钻研教材,开发更多的课程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质疑和筛选。必修Ⅰ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教材内容有:“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历史性的握手”;“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五个子目。周老师以教材为载体,基于“批判性思维”和“核心素养”目标进行教学设计,重新建构为“‘中苏’Vs‘中美苏’?意识形态为主Vs国家利益为重?国家利益 Vs 国际道义?”三部分内容。

历史课堂是鲜活的,教材相关图片、史料、视频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师生课堂生成等,都成为评价一堂课是否有效的标准。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理解教材是前提。效率在课堂,功夫却在课外。如何将教学目的转换成问题,进行思考、探究。长期以来,我们由于缺乏深入思考、挖掘教材背景信息的意识,学习过程类似于盲从,不敢批判质疑,不会融会贯通。历史课应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出发,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内容只看作要记忆的不相关联的模块。而要推理出作者编撰教科书的逻辑,思考历史的目的。

二、利用提纲问题法,展开批判性思维的教学

美国优秀教师格蕾塔曾说过:“如果一定要我说教学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问题。”问题引导的批判性思维教学法,就是教导学生理解一种由开放性问题与多种诠释所构成的历史。它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提纲问题法,展开批判性思维的教学。

展开批判性思维的三大提纲问题是:

1.这是什么问题?

批判性思维者常问:Why? How? What happens if...?

2.有真的理由嗎?

事实可以确证为真吗?对事实的说明真的准确、清楚吗?推导真的充分有理吗?

3.还有别的说法吗?

还有别的事实或证据吗?还有别的可能吗?还有别的解释、原因吗?还有别的角度看问题吗?还有别的论证吗?还有反例吗?可以找到别的证据、说明、原因和论证吗?如果有这样的情况会有什么结果?[2]

这节课,周老师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和多样化思考,展开批判性思维的三大提纲问题如下:

1.这是什么问题?

这是新中国外交问题。“‘中苏’Vs‘中美苏’”?

材料二: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摘自201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1

(1)根据所学,我们知道中美之间“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没有发生,为什么?

(2)结合材料思考外交政策的制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外交是“一边倒”。因为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斗争,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采取敌视中国的态度,对中国外交实行孤立政策,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影响外交政策的有国家利益、国家实力、意识形态、国内外形势等方面的因素。

老师基于批判性思维提出问题,谁?为什么?怎么样等。从国际环境、国内环境等背景方面入手分析,得出结论。新中国的建立,震撼了世界,各国不得不认真考虑与中国的关系,正视中国对国际局势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积极主动开展外交活动,建国第1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引擎。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深度教学的突出表现。通过分析已有观点,理解主题问题,寻求更多信息,也是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和实质。

2.有真的理由吗?

“意识形态为主Vs国家利益为重?”

材料:1963年12月到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了亚非十三国。

——《国史纪事本末》

(1)材料显示60年代我国外交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

(2)中美关系正常化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突破”的表现有哪些?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为什么直到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交?

老师根据材料提出问题,学生依据所学知识探究。50年代,中国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直到超越了意识形态束缚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求同存异”的中国智慧,体现尊重、平等、和平,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同。60年代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越来越大,强调斗争、世界革命。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对中国来说,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中美关系从新中国初的敌视到70年代走向正常化。到真正建交间隔时间长有多个原因,美国政治体制三权分立,政策认可程序多,美国国内对华态度,美国政局变化等。

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性地提出问题与合理地分析论证。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这些事实可以确证为真吗?对事实的说明真的准确、清楚吗?推导真的充分有理吗?历史课堂要倡导问题导向,鼓励批判性思维,善于评估论证的理由、假设、证据。当我们不断向学生提问并得到回答的时候,就接近想要达到的目标。

3.还有别的说法吗?

“国家利益 Vs 国际道义?”

材料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帕麦斯顿(19世纪英国首相)

(1)这句话的含义?

材料二:从1950 年~1964 年底,我国对外援助金额达人民币108 亿元。这些援助金额中,又以1960 年~1964年我国最困难的时候用得最多。……1970年援助支出达到53.68亿,其中无偿援助为23.34亿元,占45%强。

——钱亚平《60年来中国的对外援助:最多时占国家财政支出7%》

杨鸿玺,陈开明《中国对外援助:成就、教训和良性发展》

(2)新中国在50-70年代对外援助的特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中方决定提供总额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包括:提供50亿美元的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为中非发展基金和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各增资50亿美元;设立首批资金100亿美元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

——习近平《开启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2015.12.4

(3)对比50-70年代中国的援助政策,如今我国的援助有何特点?

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出于国际道义,会援助其他国家。新中国在50-70年代对外援助金额高,没有量力而行。如今我国理性援助、合理投入。

材料四: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過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投反对票的国家,除了美国和日本外,还有中国援助的刚果共和国、高棉共和国。

——《铭记: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谁投反对票了?》

(4)中国曾援助的国家也投了反对票,谈谈你对外交中国家利益与国际道义之间关系的看法。

学生1:我帮助别人,不求回报。

学生2:助人为乐,我也快乐。

学生3:人民与人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生4:大部分国家投赞成票,不必纠结没投票的少数。

……

思考、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将批判性思维注入到学科教学。学生试图从不同立场看问题,寻求对问题替代性的假说、解释、结论。学生从不同角度的精彩回答,足以看出老师平时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批判性思维。这节课提出的问题不是对课本知识点的回顾、简单重复,而是需要深入思考才能解答。这种以独立判断和人格为基础的理性精神,怀疑精神正是批判性思维的精髓。

有种常见的思维方式因为类似于海绵放到水中的反应——充分吸收水分,而被称为海绵式思维。如果读者始终依赖海绵式思维方式,他就会对自己最新读到的一切深信不疑。[3]历史课要警惕这种海绵式思维,我们要带着问题学习。

问题是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原点。如何将历史事件置于其所属时代?假如你是当时那个人,你怎么面对身边的人和事?学生从不同角度解释历史,表达观点。教师利用提纲问题法,展开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指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教他们如何思考,如何比较不同的阐述,如何质疑作者之动机。再通过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让他们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求他们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注释】

[1](美)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批判性思维工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第6页。

[2]董毓:《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认知和实践》讲座,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批判性思维教学现场会”,上海,2016年8月5日。

[3](美)尼尔·布朗期图尔特·基利:《学会提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第4页。

猜你喜欢

批判性援助外交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中国对外援助的那些第一次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第十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1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6批受援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