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路径与评价建议

2019-09-10骆波

关键词:实施路径综合实践活动初中物理

摘要:通过真探究解决真问题、通过动手制作实现技术需求,是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含考察探究和设计制作两类:考察探究活动的实施路径是“主题—探究—表达”,设计制作活动的实施路径是“任务—方案—评价”。构筑“发展为目标、记录即评价”的评价生态,可以保障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从“对学习的评价”转向“作为学习的评价”。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初中物理 实施路径 评价建议

2017年9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颁布。《纲要》界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为考察探究、社會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并明确了课程目标为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其实,在《纲要》颁布以前,学科课程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正方兴未艾。如:2004年,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开始在部分单元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模块。为了落实《纲要》精神和发挥课程育人价值,笔者尝试总结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路径,并提出评价建议。

一、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路径

对照《纲要》界定的活动方式,可以发现,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含考察探究和设计制作两类(如下页表1)。

(一)考察探究活动

考察探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实际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并理解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它注重运用实验方法,获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精神。

考察探究活动的关键要素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选择方法,研制工具;获取证据;提出解释或观念;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反思和改进。可概括为“主题—探究—表达”。考虑到考察探究活动的综合性和较大的开放性,应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实施路径。

以“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教学为例加以具体说明。教学简录如下:

1.课内明确探究主题。

回顾:噪声有哪些危害?防治噪声有哪些方法?

小结:采用性能好的隔声材料是控制噪声、减少噪声的一种有效措施。

观察:聆听手机的铃声,注意它的响度。把手机放在一个鞋盒内(如图1),盖上盒盖,你听到的铃声有什么变化?

任务:收集各种能阻隔声音的材料,预测这些材料的隔声性能并排序;设计一种简易的方法比较各种材料的隔声性能。

[说明:首先,回顾已有认知,为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储备,同时阐明探究课题的重要价值;其次,通过简单演示,对问题中的关键概念加以说明,避免学生将消声、吸声与隔声相混淆;最后,给出具体的活动任务,确保学生的课外探究不偏离活动主题。]

2.课外进行探究活动。

分工:2—3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共同收集多种材料,然后到商议好的地点集合开展探究活动。

方法:讨论并形成比较不同材料隔声性能的方法(相同距离,比较不同材料隔声后的响度;比较不同材料听不见声音时的最近距离)。讨论后,共同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探究。

思考: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哪些条件?即:除材料种类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我们听到的声音强弱?

实验:进行实验,将收集的证据记录在设计的表格中。

评级:根据实验结果,对材料隔声性能的优劣进行评级(如评为优良、一般、较差三个等级)。

拓展:查阅与隔声材料有关的资料。

[说明:课外探究可以增强学生参与社会问题决策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中,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使用科学方法的意义,如在多因素问题中要控制变量;在评级环节,学生需要拟定自己的标准,指向高阶思维“评价”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无边界学习的优势,让学生自主检索相关领域的知识,培养以搜集信息、概括信息为重点的信息素养。]

3.课内表达与评价。

课外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与汇报,选择小组代表介绍他们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交流收获。其间,教师可鼓励学生将摄像、照相、录音等技术应用到课题研究中,培养证据意识,并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

评价主要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对学生的优点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适当的奖励。

(二)设计制作活动

设计制作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各种工具进行设计,并动手操作,将自己的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它注重手脑并用,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提高技术意识、工程思维、技术操作水平和知识迁移水平等。

设计制作活动的关键要素包括:方案设计,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动手制作,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与改进。可概括为“任务—方案—评价”。

以“设计简单电路”的教学为例加以具体说明。教学简录如下:

1.任务与准备。

情境创设:课前制作一个使用交流电源的电路模型(采用黑箱形式,暂时不让学生看到内部结构),以展示病房呼叫电路的使用效果。

需求分析:病人呼叫,铃响、床号灯亮;不同的病人呼叫,铃响、对应的床号灯亮。

材料准备:电铃(或蜂鸣器)、普通小灯泡(或发光二极管)、导线、开关、低压直流电源。

[说明:通过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电路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确设计制作的任务。需求分析是设计制作的起点,能帮助学生明确作品的基本功能及要求,促使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尝试解释情境中的现象或解读作品的工作原理。]

2.设计与制作。

设计简化:医院里一个楼层或科室的护士站要负责数十个床位甚至更多,而我们从一张床位设计起。假如只有一张病床,灯和电铃应该如何连接?请画出你的电路图,说说你的思路。

设计深化:两张病床,又该如何设计呢?请画出你的电路图。

方案比较:展示学生设计的方案,并对比评价。

实际问题:三张病床又该如何设计呢?更多病床的电路图又是怎样的呢?

模型制作:分组连接电路,制作模型,验证是否符合要求。

[说明:经历这样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可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复杂问题可以分解为多个简单问题”的问题解决方式。在制作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操作技能,增强可行性评估意识。]

3.评价与改进。

小组展示:展示小组设计并制作的电路模型,演示相關功能。

学生互评:从电路设计的新颖性、电路模型的工艺水平和演示效果等方面对各组的表现做出评价,评价的项目、分值由师生协商确定。

改进完善:学生展示后,根据收集的评价信息,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进一步完善小组的设计制作。

[说明:评价与改进,旨在引导学生对设计制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表达能力的提升。也可以明确后续设计方向,深化主题和体验,如从制作选答器模型、设计楼道开关、设计交通信号灯模拟电路等任务中选择一个进行拓展研究。教师在点评中,要深化学生对设计制作活动的认识,总结出类似图2的活动流程图。]

二、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建议

评价,历来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瓶颈。只有科学地开展评价,课程理念才能落地,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同样如此。与常规课堂学习不同,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再聚焦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水平,而应着力从以下角度构筑评价生态:

(一)突出发展导向,改进后续活动

我们应坚持学生发展导向,通过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观察、记录、分析,了解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实践发现,学生的设计创意、动手操作等实践能力,与其学业成绩并不存在十分明显的正相关。善于捕捉学生在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亮点,往往能实现物理课堂学习与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例如,在班级的一次展示汇报课上,一位学业水平一般的学生展示了他的创意——用家里的棉被搭成暗室,躲在其中观察针孔照相机的成像情况。笔者及时表扬了他富有创意的设计。其他同学看到他拍摄出来的效果时,赞叹连连,自发鼓掌。这极大地激发了这位学生学习与研究物理的热情。此后,他多次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推理与质疑。

评价的首要功能是让学生及时获得关于学习过程的反馈,以便改进后续活动。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形成关于活动准备、探究制作、展示汇报等环节的标准,提高自我评价的意识与能力,进而明确自身有待改进之处。要避免评价过程中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不能粗暴地用结果否定过程。评价不能仅仅聚焦于通过活动表现的关于物理概念的理解水平,还要关注活动过程中学生隐性特质(如合作素养、信息素养、观察能力等)的成长。要对学生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挖掘其中蕴藏的思想、创意和体验,避免随意打分和简单排名等功利主义做法。此外,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更宜遵照实践理性,采用质性评价,以发展为核心目的。

(二)做好活动记录,建立档案袋

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参与活动的具体情况,包含活动主题、持续时间、所承担的角色、任务分工及完成情况等,及时填写活动记录单;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如活动现场照片、作品、研究报告等。活动记录、事实材料要真实、有据可查,为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提供必要的判断依据。下页表2所示是笔者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

这张表充分体现了发展性:一是引导学生自主调取已有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是在物理知识指导下的问题解决活动,也是通过问题解决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活动;二是引导学生多形式、多角度地收集证据,使学生养成用事实说话的习惯,培养基于证据进行推理或判断的批判性思维;三是引导学生评估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使学生对学习行为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控,发展元认知;四是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使学生体悟问题的研究起点,认识到当出现新证据时,研究结果可能被推翻或者需要加以修正;五是引导学生记录他人的可借鉴的优秀做法,使学生认识到评价也是一种学习。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分类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典型事实材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排、汇总、归档,形成每一个学生的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档案袋是学生自我评价、同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教师应定期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过程性资料,根据活动主题和资料类型加以归档,形成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库。同时在学校重大活动上或校园显著区域内,展出优秀的活动成果或研究报告,弘扬真实践、真研究的教风和学风。

通过真探究解决真问题、通过动手制作实现技术需求,是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两类活动的实施路径均遵循活动目标,既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与合作沟通能力。构筑“发展为目标、记录即评价”的评价生态,可以保障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从“对学习的评价”转向“作为学习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骆波.综合实践活动: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J].物理教师,2018(9).

[2] 骆波.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指向与项目特征[J].基础教育课程,2019(6).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综合实践活动初中物理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