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化设计主题班会 提升德育效果

2019-09-10练新明

教育界·A 2019年6期
关键词:主题班会小学班主任德育

练新明

【摘要】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积极设计多元主题班会,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通过角色扮演类、现场体验类、故事感染类、成果汇报类等类型的主题班会,能有效地提高德育效果,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班会活动。

【关键词】主题班会;德育;小学班主任

主题班会指以某个主题作为主要内容,组织学生参与讨论的活动,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组织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的主题班会是工作的重点之一。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小学主题班会的设置存在一定问题,包括主题班会活动主题不明显、内容不切实际、脱离学生的生活、不符合其年龄特点、主题班会过于追求形式化等。这些问题导致主题班会的效果不佳,无法发挥德育的效果。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尝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各种不同主题的班会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进而起到德育渗透的效果,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得到升华。

一、模拟扮演,激活积极情感

在角色扮演类主题班会中,学生尝试扮演故事中的某些角色,参与到表演中。由于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所以这种模拟扮演类活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带着情感投入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世界,开阔视野,滋养心灵。笔者在组织学生扮演角色时,没有直接将全部剧本交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自主思考,讨论该怎样让情节发展,学生尝试探讨德育问题,这样就起到了渗透教育的效果。

笔者留意到班级学生有攀折校园花草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爱护一草一木,笔者组织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在活动中,笔者鼓励学生大胆地挑战自我,扮演其中的一些角色,包括花仙子、松树巨人、小蚂蚁、小学生等角色。在剧本中展现了小学生攀折树木,弄伤了花仙子和松树巨人,花仙子、松树巨人和小蚂蚁聊天责备小学生,最后被小学生听见的故事。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并没有演出小学生听到了这番对话后做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展开自主思考,并尝试展现小学生的行为变化。有学生提出:“小学生听到了大家的话,十分后悔,于是给花仙子和松树巨人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随便摘花、折树枝了。”最后,笔者鼓励学生讨论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说说要怎样提升环保意识。

在参与角色扮演类的主题班会后,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相关主题,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相关问题,对该问题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二、现场体验,培养探索精神

小学生的感知能力较强,他们往往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官系统来体会世界,所以若能在班会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感受效果,那么将提高班会的效率。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设计了现场体验式的班会活动,组织学生亲自参与到打扫卫生、农业劳动、科学实验等活动中,并组织学生围绕其中的问题展开探讨。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感受中获得新信息,让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升。

笔者首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科学小魔术——利用磁铁在纸板后面移动,从而让纸板前面的小人移动。然后笔者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材料,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运用这些材料还原该科学小魔术。这样的主题班会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现场体验的机会,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开始围绕各种材料展开实验,发现用吸铁石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学生很快又发现,若吸铁石太小,或正负极不对的话,還是无法让小人移动。当学生终于在团队合作中完成了该任务后,笔者鼓励学生思考:“大家是怎样一步步完成这个任务的呢?”学生提出:“我们一个个试。”“你们发现有同学想要放弃,感到不耐烦时,又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呢?”“我们大家一起鼓励他。”学生认识到,面对困难要有探索精神,要抱着坚持不懈的态度逐步完成探索任务。

在现场体验类的主题班会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体验能力,同时还参与到团队合作的活动中,其团队意识得到提高。教育家杜威认为学生的身体要有场所能活动,需要的时候要给他们活动和伸展躯体的自由。现场体验类主题班会为学生提供了感受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效率。

三、故事渲染,引导健康心理

小学生都对故事很感兴趣,笔者在德育工作中也利用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常常给学生讲述有趣的德育故事。与直接灌输德育知识相比,讲故事的方式更具感染力,能让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故事情境中,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

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学生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对父母没有礼貌,在家中为所欲为。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设计了“我家有个好孩子”的主题故事班会,给学生讲述了《黄香温席》等有关孝道的故事。此后笔者还鼓励学生展开思考:“为什么故事中的这些人物都这样关心自己的父母家人呢?在生活中,你是否体会到了父母的爱呢?你为父母做过什么呢?”笔者鼓励学生尝试自主讲故事,说说自己是否做过关爱父母的事情。在学生讲述故事后,笔者总结:“其实,做一个好孩子一点都不难。或许只是在父母疲劳时送上一杯热水,在他们休息时保持安静,大家能做到吗?”这样就发挥了德育的效果。

在故事渲染类的主题班会中,笔者还会鼓励学生参与到讲故事的行列,思考自己的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小故事。这样就能将学生带入到想象和思考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逐步投入思考,慢慢地形成道德认知。

四、成果汇报,深化创新意识

小学生天生就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笔者设计了成果汇报类的主题班会。笔者鼓励学生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自主搜索活动,然后将自己的搜索和思考所得整理成作品,展示出来。在班会活动中学生要给他人介绍自己的作品,最后由学生投票选出最佳作品和最具创新意识的作品。

例如,笔者组织学生参与了以“节约”为主题的探索活动,然后在主题班会中展示自己的成果。笔者鼓励学生各自展现自己的创意,展现更精彩的研究成果。有的学生拜访了小区附近的居民,向其了解了家中用水、用电的情况,然后向他们介绍网上搜索到的节约用水、用电的小诀窍。在一段时间后,学生再进行跟踪报道,看看居民是否真的节约用水、用电。此外,有的学生十分擅长画画,于是就用自己的特长,尝试绘制了一组节约用电、用水的宣传画。还有的学生借助写作文的方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节约用水、用电的情况,并谈了自己的感受。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感受十分深刻,认识到了节约用水、用电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了各种节约水电的方法。笔者还组织学生展开评选活动,看看谁的作品最全面、最具创意。

在成果汇报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增强自豪感和成就感。这种感受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主题探究活动中,从而提高德育效果。

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尝试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主题班会。在这些班会活动的促进下,学生能更亲近德育主题,接受德育思想的熏陶,从而改变学生的思想,促使其逐步提升自身的道德操守。

【参考文献】

季鸫蓉.小学德育管理激励对策创新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9(06):62.

黄源裕.小学德育管理做到以人为本的途径[J].知识窗(教师版),2019(01):53.

猜你喜欢

主题班会小学班主任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学校主题班会模式研究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怎样开展主题班会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