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M背景下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2019-09-10谢晶

教育界·A 2019年6期
关键词:有效开展

谢晶

【摘要】STEM是由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个学科的英文首字母组成的,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育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STEM背景下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如何在STEM背景下有效开展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展开分析。

【关键词】STEM;幼儿科学;有效开展

幼儿是天生的小小科学家,他们从一出生起,就与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等到了学龄前阶段,他们对大自然越发充满好奇心。大自然中的科学现象令幼儿惊奇不已,无数个问题不断地在他们小小的头脑中涌现,从他们的行动中体现出来。STEM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全方位的技术型人才,教育从娃娃抓起,目前随着STEM教育理念在我国的快速发展,STEM背景下的综合科学课程形式越来越受幼教工作者的喜爱和推崇。作为幼教工作者该如何在STEM背景下有效开展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呢?笔者提出了如下见解。

一、创设适宜的科学探究氛围

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对于这些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并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在适合的环境及良好的氛围下,不断刺激后产生的潜移默化的结果。STEM教育不仅包括科学与数学,还包括工程、技术、艺术等其他学习领域,是更大范围的跨学科整合。教师在STEM教育背景下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标,活动设计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区域和环境,在活动前教师可通过环境创设对幼儿进行前期经验的铺垫,也可以通过环境创设吸引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为幼儿营造宽松、适合探究的氛围。

作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为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创设良好的氛围。例如,在《有趣的磁铁》教学中,幼儿对磁铁的磁性非常感兴趣,凡是磁铁可以触及的事物他们总是很好奇,想去尝试一下。此时,教师可让幼儿进行自由探索,充分利用各种区角丰富幼儿的经验,还可以把关于磁铁的科学探究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在进行环境创设和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利用具有启发性、引导性和科学性的环境,确保幼儿能获得相应的经验,发展相应的能力,关注科学探究活动教育性。在后期的探索中,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见到的与磁铁有关的设备等,从而进行设计、制作,创造适宜的探究氛围,培养幼儿的STEM综合能力。

二、抓住偶发的科学探究契机

生活中有大量未知的事物和现象吸引着幼儿,而生活中处处存在着STEM教育和科学探究活动相融合的教育契机。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教师熟悉的领域,但在STEM背景下进行科学教育探究活动时,有些教师因为诸多因素或者顾虑,往往会对幼儿的提问一带而过,不进行深入的剖析,忽视了其中的科学教育契机。

小班幼儿的认知有限,局限于肉眼看到的事物和现象,比如,他们在看到菜叶上的蜗牛和毛毛虫时,会激动地叫出来,这时候将会引来一批观赏者。作为幼儿教学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教师可以在幼儿这一发现的基础上及时地对小班幼儿进行STEM背景下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幼儿认识蜗牛的身体构造、爬行特点、设计制作蜗牛的家等。幼儿观察事物时会将自己的科学知识一一搬出来进行套用、设疑,在一旁观看的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将幼儿的问题记录下来,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思考,再进行设计、制作、分享、应用,有效地开展STEM背景下的科学探究活动,增加幼儿的科学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STEM科学素养。此外,在进行课程设计和环境创设时,教师应注重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充分参与到探究活动的设计、环境互动中,支持不同幼儿的全方位学习及发展。相对于数学和科学,工程和技术往往是幼儿教师不太熟悉的领域,所以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常常会忽略将科学探究活动转换为STEM活动的良好机会。在平时的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升STEM教学意识,以便更好地抓住教育的契机。

三、提供丰富的科学探究材料

融入STEM教育理念,实现跨学科融合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对现阶段如何着手开展幼儿园STEM教育不甚了解。在为幼儿准备材料时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其实我们只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所在,充分了解幼儿的特點,选择切合本班幼儿实际的活动材料,就能更好地促进本班幼儿的发展。创设STEM背景下的科学探究活动,适宜的材料支持是关键,探究材料和探究工具是幼儿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幼儿园在STEM背景下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材料应尽可能地取自于生活及游戏中常见的材料,教师不需要花费昂贵的费用去寻找精美的材料,只需要关注身边的容易找到的操作材料。

幼儿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材料的选择要丰富多样,数量要充足,这样能让幼儿充分地体验探究的乐趣。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是在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材料,如平时生活中积累下来的塑料瓶、吸管、废纸板等,让幼儿在对现实世界中的STEM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索,将已有经验迁移到真实的问题解决情境中。实际上,幼儿园开展STEM背景下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多种途径,并与已有的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需要做一个有心人,将现有幼儿园的部分科学活动迁移到STEM教育领域,经过适当改造与设计,通过适时地投放引入及整合STEM活动的探究材料,实现科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四、激发潜在的科学探究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的过程,发展幼儿的初步的探究能力。由此可见,对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的激发十分有必要。在STEM背景下,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是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和力量。环境具有熏陶、影响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观察环境来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可以在自然角设置一些易于观察的植物或者动物。例如,春季来临之时,小蝌蚪出来啦,教师可以实时地引导幼儿去观察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去思考如何为小蝌蚪设计适宜的居住环境,然后进行制作、分享等。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完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综合性人才的培养是大势所趋,而STEM教学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在STEM背景下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抽象、艰巨的任务,要想将它融入幼儿的生活中,就需要教师巧妙地进行引导,让幼儿自己发现、自由探索、自然尝试、自主创造,让幼儿成为技术活动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有效开展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的活动课教学
让音乐成为游戏的伙伴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课外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开展
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