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策略初探

2019-09-10陈向华

教育界·A 2019年6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陈向华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延伸。因此,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是关键。本文将从学生阅读技巧指导、寻找课内外阅读衔接点和拓宽学生阅读空间三方面进行阐释,探寻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衔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关键。《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因此,根据阅读的作用和《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但当前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处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出现盲目阅读、阅读效率低下等情况。基于此,笔者根据自身实际教学经验,针对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策略进行简要阐述。

一、紧抓课堂,指导学生阅读技巧

阅读是基本语文学习技能,学生要想有效开展阅读,提高阅读效率,正确的阅读技巧是关键。因此,教师需要立足课堂,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材料,把握主旨要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阅读技巧进行课外阅读,从而使其获得更多知识、积累更多语言。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1)摘抄关键句。教师应在全面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然后进行重点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关键知识点,最后要求学生将重点句子及段落摘抄下来,进行阅读强化和记忆,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关键句子和段落的摘抄不限于课内读物,也可鼓励学生摘抄课外读物中的句子和段落,以加大学生语文知识的基本积累量,进一步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2)撰写读后感。学生在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感悟后,会对教材内容产生自身的个性审美情感,特别是学习相关名家名篇后,情感更为强烈。此时,教师让学生撰写读后感,往往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的作用。

(3)指导写作。语文学习除了阅读外,写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在传授阅读技巧时,还必须融入写作指导。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观察文章表达方式感受其布局结构以及句型特点,并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写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依托教材,寻找课内外阅读衔接点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性,对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存在盲目性和缺陷性,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段特性进行引导和推荐,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将语文教材比作“例子”和“引子”,主张借助语文教材进行示范和举例,充分发挥教材的桥梁作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那么,课内外阅读的具体衔接点有哪些呢?

(1)作者的其他作品。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时,教师可以根据三年級学生的特点,推荐其阅读《心田上的百合花》,让学生感受百合花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在教学完奥斯卡·王尔德的五年级上册《快乐王子》后,也可推荐学生阅读王尔德的其他童话集,如《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忠实的朋友》等,或依据学生特点推荐阅读王尔德的诗作、剧本、散文集等,以不断扩展学生的阅读面。

(2)相同人物特点的文章。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多倾向于人物形象鲜明的作品,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相同或相似人物角色特点的文章,使其深刻感受人物的精神内涵。例如,六年级上册《童年的发现》一文展现出了儿童强烈的求知欲和惊人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陀螺》《鸡叫是这样练成的》《儿子的创意》等相同人物特点的文章,让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吸收,感受文中人物对知识的向往,从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写作手法相近的读物。例如,在进行六年级上册《种一片太阳花》的教学时,教师立足于课堂,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借代这一写作手法。课后,推荐学生在课外阅读《高原红柳》《绿色宣言》等篇目,强化学生掌握作者通过借代手法表达出的无惧艰难、顽强坚韧的高贵品质的方法,从而达到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写作水平的目的。

(4)推荐相同出处的文章。鄂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部分内容选自文学名著,教师在进行这一类文章教学时,就可以向学生推荐课文出处的书籍或出自相同书籍的其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例如,在进行六年级下册《鲁智深行侠桃花庄》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林冲棒打洪教头》《花和尚拳打镇关西》等《水浒传》中的其他篇目,进而深化学生对中国四大名著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品味人物性格,感受传统文学经典的魅力所在。

三、激发兴趣,拓展课外阅读空间

想要达到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效果,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空间是关键。教师在进行课外阅读推荐时,不仅要结合教材特点,还要遵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在圈定阅读范围和阅读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课外读物,自由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教师不能强制要求学生花大量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这无疑是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也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学生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进行自由选择和安排,不仅有助于提升阅读兴趣,同时也能有效扩展阅读空间。

四、建立阅读档案,实施合理评价

学生的学习除了教师引导、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空间的扩展之外,还需要教师建立合理的评价方式,以激励学生持续主动地开展有效学习,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切实落实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就必须建立一整套合理健全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手段。例如,建立阅读档案,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档案记录和管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然后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成果展示,以便其互相交流和提升。教师应对优秀学生进行一定奖励,但切记以精神奖励为主,这能在树立学习榜样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总之,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效衔接,不是教师简单推荐就能结出硕果的。教师在进行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强化课内阅读教学指导,还必须找好衔接点,强化课外阅读延伸,让学生在自由的语文阅读中翱翔。教师更需要强化自身专业素养,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积极探寻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让学生真正得益于阅读。如此才能引领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曾立庄.有教无痕润物无声-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的策略[J].金田,2013(08):245.

杨海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初探[J].科学中国人,2015(24):280.

张海珍.书海无涯“读”作者-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2015(13):61.

陈雷雷.有效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质量的方法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8):19.

廖天忠.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J].新课程(教研),2011(06):64.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