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堂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研究

2019-09-10施珂

教育界·A 2019年6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小学音乐课堂融合

施珂

【摘要】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科学地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中,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使小学音樂教学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其对教学成效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继承传承文化、开展音乐活动以及感受中华韵律这三方面入手,对小学音乐课堂中传统文化的融合进行了探究,旨在促进小学音乐高效教学的实现,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传统音乐文化;融合

传统音乐内涵丰富且类型多样,其中蕴藏着诸多优秀传统文化,并体现着民俗风情,为小学生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培养提供了有效支持。现如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中,有助于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供内在支持。在此种情况下,对小学音乐课堂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继承传统文化,培养艺术情操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正处于初期阶段,其知识体系有待丰富,但其对于外界事物的接受速度较快。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若想实现传统音乐文化的有效融合,教师要把握具体的融合时机,以促进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顺利继承。传统音乐文化内容丰富、意蕴深刻,将其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民族精神的强化,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若学生个体艺术情操得到有效培养,其便能对音乐艺术形成独有的认知,感知到世间万物之美,欣赏自我的价值,从而为人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就传统音乐文化的形式来看,大多以诗词为基础来进行传承,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合传统音乐文化,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有助于学生体会诗词韵律,并感知音乐艺术魅力。中华文化内涵丰富,流转至今的诗词大都堪称经典,作者将毕生所学和思想精华都融入诗词中。传统音乐文化有着深刻的内涵,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入地感知优秀思想文化,从而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艺术素养的强化提供可靠支持。

例如,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为了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在一年级第四单元《花儿朵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我爱北京天安门》,让学生欣赏。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并强化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师可以将有关爱国的古诗词融入音乐课堂中,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白的《将进酒》等,以此作为传统音乐文化元素,为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使学生通过诗词感知中华传统文化,进而促进学生优良人格品质的形成。

二、开展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小学生活泼好动,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天性,不可局限于枯燥的教材知识讲解,否则会令小学生对音乐课堂丧失兴趣,这也不利于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并与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相背离。在全面把握小学音乐教学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性格特征,教师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组织开展多元化音乐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与生活,使学生感知音乐的魅力,并对音乐内涵形成深刻认知,从而顺利推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传统音乐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需要教师将与歌曲有关的历史故事引入课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歌曲接龙等小游戏,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令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轻松和愉悦,在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在无形中强化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感知,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不断强化,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为了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科学融合,在五年级《凤阳花鼓》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凤阳花鼓的历史溯源引入课堂中,使学生对凤阳花鼓的由来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并鼓励学生说一说,在学完《凤阳花鼓》后自己有什么感受。这有助于强化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对改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成效也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使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表演道具,并尝试身着凤阳花鼓表演服饰,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一起进行凤阳花鼓的表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感知到音乐活动的乐趣,对于音乐的喜爱程度不断加深,从而能进一步促进音乐素养的不断提升,进而逐步提升音乐水平。

三、感受中华韵律,了解乐器

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内容丰富、韵律独特且乐器种类众多,在不同的演奏曲目以及差异化表现氛围下,所达到的演奏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华夏乐器具有一定代表性,在当今社会,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以其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为载体,因此我们有必要系统化地了解有代表性的华夏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对声乐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顺利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欣赏乐曲后,引导学生感知韵律,并具体讲解音乐演奏的乐器,通过生动的描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加深学生对乐器的记忆,使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能够有所收获。为了切实改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韵律的感知和对乐曲的了解,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考查学生对乐器的认识与了解情况,并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去感知韵律,并了解乐器。

例如,在小学六年级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播放《蜗牛与黄鹂鸟》时,首先,教师让学生认真欣赏,体会整个曲目的韵律与节奏,以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其次,介绍该曲目涉及的架子鼓及电子琴,以加深学生对乐器的了解,并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其了解架子鼓在提升音乐饱满度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对电子琴形成正确认知,了解其作为键盘乐器的使用价值和乐器特色,从而促使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更好地感知音乐韵律。再如,在欣赏《校园里的小白杨》的整体韵律后,教师可介绍该曲目涉及的演奏乐器——小提琴,使学生对小提琴形成基本了解,明确其在独奏、交响乐以及室内乐等方面的适用性,使学生在未来音乐学习中更准确地辨识小提琴的旋律,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不断强化。

综上所述,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其文化内涵的展现主要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与理解能力较强,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音乐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在传统音乐文化氛围下,使学生对中华韵律形成深切感知,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黄梦霞.小学音乐教育中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讨[J].北方音乐,2018,38(19):167.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文化小学音乐课堂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创新思维,让小学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音乐课堂实施竖笛教学的策略
高效课堂始于有效的导入
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