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认知与传承

2019-09-10张笛杨秀云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8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五四认知

张笛 杨秀云

摘要:五四运动将中国带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时代下的大学生该如何深刻认识五四运动带给中国的变化?如何更好的理解历史变革并从中获取经验不断发展?本文以五四运动为背景,从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认知和传承两个方面,以常熟理学院工为例,深入研究新时代下大学生为什么以及如何认知和传承“五四”精神。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五四”精神;认知;传承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同时这也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爱国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的嚣张气焰。这场战役给我们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一定的反思和思考,给予后世激励。对后世的激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更好的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借助于有关五四运动的遗址、文献等,我们可以用肉眼去见证这段历史,而加强对“五四”精神的认知和传承,可以让更多的人深入理解五四运动。新时代下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认知与传承,有利于大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增强这段历史在大学生心里的分量,也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为一名坚定的爱国者,时代的领跑者。

一、“五四”精神的认知

1“五四”精神的含义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一场伟

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发端。正是在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的爆发,直接催生了“五四”精神。这也是五四运动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即: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概括地讲: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五四”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不断前进、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2“五四”精神的历史意义

一战期间,日本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五四”精神就是对解决这个历史问题的主体能够产生强大推动作用的精神。“五四”精神不仅反映着五四运动不同于此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意,又是五四时期那一代时代先锋的崭新的人格特征。

二、“五四”精神的传承

1传承的必要性

1.1年轻一辈不仅需要牢记历史,更应学习贯彻“五四”精神,不断提高完善自我,投身到建设文化强国的道路上去。“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中创造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植根于爱国主义,发扬于青年人。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精神实质的“五四”精神中,蕴含着对人生价值和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给予了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以指引。是引领新时代下的大学生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的一面旗帜。

1.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五四”精神不仅彰显了中国青年强大的社会力量,还昭示出青年强烈的社会意识。重提五四爱国运动,传承“五四”精神对于我们大学生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五四精神,将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与五四运动相结合,有利于指明人生的前进方向,增强我们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作为承上启下的大学生,应拥有一颗爱国“红心”,承担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历史使命感,立志于实现祖国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更要有为国家和为民族作出贡献的主人翁意识。这也是我们今天传承“五四”精神的根本所在

2传承的手段

2.1在新时代下大学生中,传承“五四”精神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即努力增强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大学生的本职工作依然是学习,要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的科技知识,培养自己的奋斗精神,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未来科技发展的要求,真正地将科学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常熟理工学院学习氛围浓厚,学生们深知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有着自己的大学规划,能够做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学习与实践应当并重,这样可以更好地增强和巩固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社会技能水平,为祖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2019年五四前夕,常熟理工学院学生举办“喷雾作画”活动。创缤纷色彩,展化学魅力,弘五四精神。学生们将化学试剂与绘画颜料完美结合,在纸上作出以“五四精神”为主题的画作,展现别具一格的作画方式,为即将到来的“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添上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这次活动让学生们体会了化学试剂反应的奥妙,同时锻炼了他们的绘画和动手能力。同学们作画时的不懈与认真突显了“五四”精神中的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在学习和创造中领悟“五四精神”的真谛。

2.2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增强自身对国家政治生活的认同感,培养正确的意识形态,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适应的价值观,赋予五四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常熟理工学院的学生们在校内,积极参加各项校内活动,时常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心系国家、民族和人民,在校外,严于律己,遵守社会的各种规章制度,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良好的公民,乐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别人,积极地去实践各种有益的社会公益活动,弘扬“五四”精神。常熟理工学院学子举办“踏着红色足迹,寻访唐市老人”活动。走访常熟老人,傳承“五四”精神。受访的三位老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唐市人,对唐市历史颇为了解。访谈的过程中三位老人都提到了他们自己对五四精神的认知,并讲述了发生在各自身上年轻时的趣事。透过这些事情,学生们学习到了如何更好地把“五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价值追求当中,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

三、总结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看是以中国学生为主的爱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这显示出了学生在时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生是名副其实的“强国一代”。大学生认知和传承“五四”精神的本意,不仅是为了怀念历史,更是为了现在和未来,并通过再现过去来映照未来。在中国现代性问题愈来愈受关注的今天,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当下,大学生要继续传承“五四”精神,要在“五四”精神的激励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由此看来,新时代下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的认知与传承,确实有其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玉琦.认真把握五四精神的本质[N].北京日报.2019-04-29(013)

[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五四运动回忆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23-32

[3]张正光.新时代需要大力弘扬五四精神[N].安徽日报.2019-04-30(006)

[4]陈平原.为何不断与五四对话[J].文艺争鸣.2018-09-25(09):37-40

作者简介:

张笛(1998.10-),女,江苏连云港人,常熟理工学院,学生。

杨秀云(1979.2-),女,山东德州人,常熟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中日关系史。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五四认知
生命教育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战略 思维能力的培育
解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