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2019-09-10吴树苹王家祥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8期
关键词:一年级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吴树苹 王家祥

摘要:阅读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能力,而小学是学生阅读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尤其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而言,其阅读能力培养刚刚起步,此时教学难度较大,需要老师采取必要的策略提升培养效果。本文从当前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问题出发,进而对相关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阅读能力;一年级;语文教学

一、当前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不具备基本阅读能力与习惯

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阶段步入正式学堂,在此之前学生多以玩耍为主,尚未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而且一年级学生由于没有接触过专门的阅读教学,所以对阅读缺少基本的概念,自然也就不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加之该阶段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也尚未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这就使学生无法安静的进行自主阅读,同时也给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难度。

(二)阅读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还处于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的阶段,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仍需要通过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保障。但对于当前一年级语文教学而言,许多教师并不能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尤其是一些年纪较大的教师,更受长期教学思想与习惯的影响而在教学中沿用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跟随自己思路逐字逐句的阅读并分析文章,这就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阅读思维的自由发展,同时也占用了大量学生自主阅读锻炼的时间,不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养成。

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可行性策略

(一)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习惯

小学一年级学生处于刚刚接触语文课程的阶段,其学习的内容还主要是拼音和一些基本汉字,真正的开始接触一些简短的文章也是从这时开始的,因此,教师应注重从该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将阅读内化为学习中的一种基本意识。一方面,该阶段学生阅读的指导不单单是引导其去阅读各种文章,而应该在拼音和汉字学习的过程中就穿插阅读教学。例如在拼音和汉字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课本中的文章外,教师还可以找一些与拼音和汉字内容有关的小文章供学生阅读理解,同时加深对拼音与汉字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教师要多鼓励与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书籍。在平时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去图书馆自主选择一些自我感兴趣的书籍,从而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为其推荐一些书目,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以及其他一些带有拼音汉字的科普类书籍,在保证符合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拓展其阅读面。但在此过程中应明确培养的重点是学生的阅读习惯,所以教师不应过度要求学生的阅读量,而应更注重其阅读的收获,如此方能循序渐进的帮助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二)将阅读教学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

阅读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阅读文章中的文字,而是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与文字的互动去思考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涵。因此,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对此,教师在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应注重将阅读教学与学生思考训练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各种形式的思维锻炼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逐渐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阅读方式,从而在阅读中学习到更对知识。例如在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的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由教师讲解文章,然后再由学生阅读的方式,将阅读主动权交与学生,使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然后再针对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如此学生就会在阅读文章时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思维活跃性,针对文章中一些比喻如“逗号”、“句号”等展开自己的思考与理解。随后再带着自己思考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去听老师的讲解,就会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高效流程。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文章教学前先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自行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朗读完毕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由发言,如此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考成果有展示与碰撞的机会,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其在此过程中形成阅读与思考并行的阅读能力。

(三)注重阅读与看图训练的融合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而言,其本身的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弱,因而语文阅读由于是纯文字的阅读,所以对学生而言显得枯燥乏味也晦涩难懂,不便于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具象思维较强的特点将幼儿教育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画作为教学的有效辅助,把阅读与看图训练融合起来,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可以透过图片理解文章,通过阅读思考来印证图片内容。例如在《大还是小》一课中,教师可以先通过一系列有关“大”和“小”比对的图片展示让学生将图片内容描述出来,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阅读,如此就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将文章内容根据图片信息产生联系,进而使其阅读的理解能力得到增强。再比如《四季》一课中关于代表“四季”的内容对于一年级学生除此阅读时会较为难以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年四季场景或元素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这些图片谈一下自己对“四季”的理解,这时学生就会根据图片内容去努力思考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学生大脑运转起来之后,老师再让学生去阅读这篇文章,此时学生就会一边阅读一边将课文中有关“春、夏、秋、东”的信息与自己的之前理解的内容加以对比,并思考其和教师之前展示的图片之间的联系,如此学生就会透过之前的图片理解到文章中各表达主体与每个季节之间的联系,进而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涵。这个过程经历了看图思考与阅读思考两个过程,有助于使学生逐渐形成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此外,教师针对小学一年级中《小公鸡和小鸭子》、《棉花姑娘》等文章也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系列图片并让学生根据图片讲述故事的形式来进行训练,在此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会调动起自己的阅读储备来讲述一个完整故事,从而使其之前阅读中所学的内容得到巩固,另一方面也能激发起学生阅读课文中故事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以活跃的思维去体会课文中的故事内容,最终达到良好的阅读能力培养效果。

结语: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日后能否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和自主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必须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将学生的阅读基础牢牢夯实。

参考文献:

[1]沈迪. 第一学段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2]张慧,崔文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学周刊,2012(35):92-93.

作者简介:

吴树苹 女   1967年10月出生 高级教师 云南省宣威市人 在云南省宣威市宛水一小任教三十余年,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教研管理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多年致力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曾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地论文评比中获奖。

王家祥,男,生于1967年10月1日,云南省宣威市人,中共党员,高级教师。现任云南省宣威市丰华街道中心学校党总支副书记。长期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及研究并担任班主任,成果显著。工作至今,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猜你喜欢

一年级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