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9-09-10陈阁芝彭家敏

管理学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酒店管理高等院校

陈阁芝 彭家敏

[摘 要]我国酒店企业对高素质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但高等院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却无法有效解决酒店的人才需求困境。高等院校必须结合自身定位和社会实际,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方法等维度对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重视产学研合作和项目式教学的应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价值和功能。

[关键词]高等院校 酒店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F719-4;G642 文献标志码:A

我国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和酒店企业人才需求之间仍存在比较严重的错位。目前,国内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基于高职院校设计,针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导致我国酒店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对开设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而言,有必要结合自身的定位和发展特色,积极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酒店管理高等教育与行业发展深度融合。

一、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院校开展本科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对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而言,高等院校应明确自身定位,综合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型大学以培养战略性人才为主,学生应具备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进行酒店管理理论创新,掌握酒店行业和酒店企业发展的宏观问题,能够胜任酒店的战略管理工作。应用型大学则应注重酒店运营型人才的培养,实现酒店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落地问题,在教学中将酒店服务意识、服务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目标。学生不仅要掌握酒店管理理论及其在酒店企业的具体应用,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能够在酒店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等运营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二、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基本途径

(一)国际化教学

现代酒店具有很强的涉外性质。酒店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与外国顾客交流的语言能力,而且有必要熟悉各国文化和风俗习惯差异,提供能够满足各个国家顾客需求的服务。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酒店(如万豪、希尔顿等)进入中国,对酒店管理人员的国际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酒店企业对国际酒店管理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为适应酒店企业人才需求,国际化办学应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基本模式。一方面,可通过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国际化的师资队伍等方式提高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另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可尝试与瑞士、英国、美国等国家具有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优势的院校进行合作,通过课程相互认证、国内外院校承担不同教学阶段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国际化交流,培养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酒店管理人才[1]。通过国际化办学,实现酒店管理教育与国际接轨,使学生掌握国际酒店行业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思维方式,能够与国际性多元文化相融合,具有较强的国际沟通能力。同时,可提高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知名度和认可度,进一步影响学生对酒店职业的认同感和从业意愿。

(二)产学研结合

从人才培养的宏观层次來看,产学研结合是我国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三者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市场经济下,人才培养不能“闭门造车”,要放到教育、科研和经济相结合的大环境中考虑,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学研结合指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三个子系统进行资源共享、功能整合及深度合作,形成以“教育性”为核心价值的“三重螺旋”式教育系统[2]。人才培养应遵循产学研三方面相结合原则。通过产、学结合,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酒店行业市场脉搏,了解酒店行业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资源,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通过产、研结合,有助于教师的科研工作指向酒店行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使科研真正服务于社会;通过学、研结合,高等院校教师带领学生进入酒店管理研究的前沿,提高学生的前瞻性思维和能力;通过产、学、研三者结合,高校利用自身的人才和智力优势为企业提供支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地方和企业反哺学校,使高校人才培养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三、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法探讨

(一)课程设置

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首先要体现管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强调知识的交叉性、综合性。因此通识课程模块中的素质教育课程涵盖范围应尽可能广泛,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美学、文学与艺术等多个方面,以构造学生全面发展的知识基础。基础课程应包括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管理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必修课程包括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酒店运营管理等核心必修课程,以及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前厅管理、酒店客房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财务管理等其他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可包括酒店收益管理、酒店服务管理、酒店成本控制、酒店工程管理等,旨在鼓励学生拓展专业相关知识,以适应不同个体的兴趣和管理特长。专业选修课程还应适当增加一定的创新创业课程。实践课程包括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三个环节,也可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特点,设置酒店管理实训课程,着重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

结合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创新性、实践性强和综合素质要求高的特点,高校可通过互动式教学和项目式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统一。

1.互动式教学

我国现行的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授课、学生听课是绝大多数课程教学的表现形式。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好处,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识别并记忆知识点,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和沟通能力的提升,长此以往容易陷入思维惰性。而互动式教学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从“接受者”转变为“参与者”,教师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营造自由、和谐、愉悦的互动情境[3]。在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设置问题进行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中,积极思考并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则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关注学生发挥想象力,对不同观点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解读,及时给予学生信息提示和反馈,从而促使学生不断探索未知领域,提高教学效果。

2.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法是在课堂中通过完成项目任务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教师将一门或多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项目中,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项目,并以项目完成的质量来评定课程的学习效果。酒店管理相关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使得学生缺乏创造性和实践能力,这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违背。课程应形成“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参与项目研究的计划制订、信息搜集、方案实施、成果展示及评价整个过程,在合作与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高等院校应与酒店企业共同实现产学结合的项目式教学模式,体现为学生的项目题目来源于企业实际案例,学生在项目调研工作中得到企业的支持,同时学生的项目作业能得到企业反馈。

四、结语

传统而守旧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院校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必须结合自身定位和社会实际,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方法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切实改革创新,不断与酒店行业接轨、与国际接轨,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和功能。

参考文献:

[1]王丽平,高耀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及其一致性建构[J].江苏高教,2019(7):40- 47.

[2]李力,沈雅雯.我国旅游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析,2011,4(1):120- 126.

[3]童晓晖.产学研合作教育理念的生态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 2010(6):63- 65.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式教学法在旅游营销学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粤教高函〔2016〕236号)。

猜你喜欢

项目式教学酒店管理高等院校
民办本科高校新闻专业项目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项目教学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活动的探索
如何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高职《液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