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语文工具提高学习效率

2019-09-10程立东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3期
关键词:理解阅读兴趣

程立东

摘要:语文是学科之母,是基础工具性科目。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一旦突破制约各科成绩的这一瓶颈,利用语文这一学科工具,運用语文的阅读方法,来解决其它学科不会学,不理解,听不懂等问题,一切问题都会容易解决。

关键词:阅读;兴趣;理解;能力

语文被誉为学科之母,是基础工具性科目,是学好一切学科的基础。而学好语文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通过阅读,积累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包括科技的,人文的,历史的,地理的等等。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这里的阅读能力,包括有文字的一切书籍报刊杂志。提高了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也自然会提高,这样,就能用语文知识解决各个学科的疑难问题。所以,语文是学习掌握其他学科的工具。掌握了这个工具,其他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说到用语文知识解决其他学科中的疑难问题,文科就更好理解了,因为文史哲不分家。语文学好了,历史政治地理都能够学好。这儿有个历史题,能足以证明这一点:

这是一道高中历史期末测验题。看起来是一道历史题,其实就给了个历史背景,而真正考察的与其说是历史,还不如说是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考察学生的激性演讲的能力。这个学生虽然在考试的短时间里,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但确实有创意,符合人物身份,回答问题中蕴含了历史、地理、生活常识等知识,在幽默中暗含着政治斗争,体现了这位学生一定的写作水平。这进一步说明了,真正的文科高手,其实不是死记硬背的书呆子,而是阅读面十分广博的语文高手,怪不得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用语文知识来学习语言,那就更容易了。我们学习了一年的藏文,我觉得只要理解了规则,记忆起来就很容易了。又如用语文知识解决英语问题。比如为什么“Let’s go to school. ”“school”前要加“to”,而“Let’s go home. ”“home”前却不用“to”呢?因为“go”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是不能直接跟宾语的。“school”是名词,作宾语,而“home”是副词,不是宾语。这么理解,就很简单了。再比如“Bill likes playing computer games. ”与“Don’t play with fire. ”前一个句子“likes”是谓语动词,“玩电脑游戏”是动词短语作宾语,所以用“playing”即动名词形式。而后一个句子的谓语动词是“play”,又是个一般现在时的祈使句,所以用原形。这样理解,多简单。而且和语文上的句子结构一样。及物动词后直接接宾语,需跟宾语一起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如:“ I have a book. ”不及物动词不能直接接宾语,接宾语时需加介词,能独立作谓语。及物和不及物动词,都属实义动词。助动词是帮助构成句子的,它没有词汇意义,跟动词原形或分词,不能独立做谓语,跟主要动词构成谓语,表示疑问,否定及各种时态。如“ I have just cleaned the classroom.”这里的“have”只是表示已经完成的动作,是助动词,一起构成现在完成时态。而“I have a book. ”中的“have”则是实义动词“有”意思。系动词be,它跟表语,汉语中没有表语,但其实是一样的,如:英语说“She is very beautiful.”汉语则说“她很漂亮。”这里的“is very  beautiful”是系动词“be”加形容词“beautiful”构成系表结构。而汉语则说形容词“漂亮”作谓语。这只是说法的不同,其实是一致的。再比如下面一道选择题,许多学生不会选,其实用语文知识分析,就很好理解了。

The news made us very _______.All of us began talking____.(C)

A.happy;  happy      B.happily; happily

C.happy; happily       D.happily; happy

“这个消息令我们很高兴,大家都高兴地谈论着。”前一个当然用形容词,后一个用副词来修饰谈论,当然用副词。举了这么多例子,无非是说,只要语文学好了,用语文的知识,用汉语的理解力去破解其他学科的难题,是轻而易举的。怪不得专家反复强调,“语文是学科之母”。

怎样来培养学生利用语文知识,提高理科学习的能力呢?我的办法还是阅读。只要培养好学生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学生的成绩不会差。只要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他学科的学习就不存在问题。

对于理科,关键是学生并不理解,或者理解不深,运用不到位。其实,每一本教材,都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如果用我们语文中说明文的常识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是更好理解各门学科的,对学好各门学科是大有裨益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生怎样提高自己阅读理科书籍的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这次的课题研究,摸索出一条规律,即:提高认识,培养习惯;突破难关,树立信心;强调自读,培养能力;推敲词语,明确概念;分析段落,逻辑推理;归纳中心,抽象理念;反复阅读,掌握规律;综合阅读,发展智力。

首先,中学生应该提高认识,有意识地培养理科教材的阅读能力。学生不重视阅读理科教材的不在少数。他们认为会做习题,多做题就能学好理科了。其实,包括家长,甚至一些老师一说起理科就是做题。因此,遇到不会做的题就去问同学问老师,但很少去阅读教材,去钻研教材的。这样的学习是不深入不巩固的,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把理科学好。当然,学习效果也只能事倍功半。为此,语文老师和理科老师都要通过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认真阅读习惯。例如小学经常强调的“增大了”与“增大至”,“升高到”与“升高”,“包含于”与“包含”等等。这些都要从语文的角度,培养认真阅读的习惯。复杂一些的,还可以用分析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分析理解。如:(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这个句子学生一下子看不懂,其实它的结构并不复杂,只要把句子成分分析一下,提取主干,就能化难为易了。再例如:(两块靠近的大小相等互相正对并且互相平行的金属板),[在分别带等量的正电和负电的时候],(它们的)电场[除边缘附近外,就]是(匀强)电场。这个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如果仅仅从理科的理论上去分析,学生会感到困惑不解,把握不住句子的要领,只能求助于死记硬背,或者干脆囫囵吞枣。但是,如果从语文语法上去分析,分清句子的主干和附加成分,一般学生是不难掌握这个句子的主要意思的。这句话是说,“它们间的电场是均强电场”。“它们”指什么?是指前面的复指成分——两块金属板。这两块金属板又有四个条件:靠近的、大小相等、互相正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块金属板是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匀强电场呢?不是的,有两个条件限制,所以句中用了两个状语:“在分别带等量的正电和负电的时候”,“除边缘附近外”。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运用语文“语法”这个工具来分析、理解理科语言了。突破了这个难关,就树立了学习理科的信心。

我们说学习理科,一定要预习。预习,其实首要的就是认真仔细地阅读教材。阅读课本,必须强调学生自读,通过自己多读细读研读,方能提高学习理科的能力。

还可用推敲词语,明确概念的方法理解理科知识。一般来说,概念是用有实在意义的词或词组来表达的。因此,要使学生明确概念,就必须学会认真推敲词语。例如下面一道几何题:半径为1、2、3的三个圆两两外切。证明:以这三个圆的圆心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道题目中有一个词语,既是“难点”又是“关键”,那就是“三个圆两两外切”的“两两”,很多学生就错在这个词上。即使是一些优秀学生,也只会解释为:“三个圆中任意一个圆都同其余两个圆外切”。对“两两”这个词,如果把它重叠成“两两”,就是“每两个”,这种语言现象在汉语中非常普遍。例如:“人人”就是“每人”,“天天”就是“每天”,“一一”就是“每一个”。这样一咬文嚼字,学生对“两两”的理解就非常清楚了。证明起来也就轻而易举了。

分析段落层次,这是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分析理解掌握文章的办法。其实,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中,都是有用的,只是我们学生包括一些老师缺乏这个意识。只要我们有这个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都是非常有用。归纳推理是从许多个别性的前提中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因为,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个别事物开始,逐步扩大到认识一般事物,把握它的规律归纳推理正是反映了人们的这一认识的过程。通过反复读书和反复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这一方法。例如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在讲“集合”时,用了2000多字说明。经过反复认真阅读,学生认识到,这一节的文字可以分成四大段:

1.列举五个例子——个别性的前提。

2.抽象出“集合”的概念。

3.“集合”的表示法(1)列举法(2)描述法

4.练习——消化、应用、巩固。

掌握了这一方法,学习任何科目,就会做到提纲挈领,化繁为简,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当然,还可以用归纳中心,抽象理念的方法来掌握学科知识。人们头脑中科学概念的形成,往往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我们要求学生整章、整节地阅读教科书,从而归纳中心,抽象理念。这种中心有的是一个定律,有的是一个定义,有的是一个概念,有的是一种理念或公理等等。理科教科书都是这种写作顺序,学生只要和语文课本一样的学习方法,就能很快掌握知识结构。这里不再举例。

反复阅读,掌握规律。俗话说:“熟能生巧。”事实的确如此。学生反复阅读教科书之后,能从中摸索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能找出解题的关键。例如,学生反复阅读数学课本中有关立体几何的章节后,领悟到:解决一切立体几何的问题,最后都要化解到平面几何中来解决,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学生经过反复阅读,就能发现解高次方程的关键是降次;解多元方程的关键是消元;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众多,但可以总结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这都是阅读带给学生的好处。当然,大部分老师都总结好了,只让学生记住。这样,学生只是记住了,还不能算是真正学会了学习,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也不能从根本上学好理科。只有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总结出规律,那才是真正的学习,就像小猫,才真正学会了自己抓老鼠,而不是老猫抓一个死老鼠自己吃。

最后是综合阅读,发展智力。人们常说把书要“从厚读成薄,从薄读成厚”。我认为是在阅讀中要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经过反复地阅读,能用简明扼要地概括出这一章或整本书的主要内容,进而又能丰富、发展它的内容,充实它的内容,使它变成一本较厚的书。这样,就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了。

上面所谈的是我在这次题课研究中的一些体会,缺点和错误肯定不少。但我深信,这条路子是正确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许多同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读书。不仅能广泛涉猎文艺类书籍,而且也提高了阅读理科书籍的能力。希望我的研究能给大家一点启发和借鉴。

猜你喜欢

理解阅读兴趣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