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学困生转化策略

2019-09-10牛建策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中小学学困生

牛建策

【摘  要】科学的班级管理模式,能够为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其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在心理与思想方面发生巨大转变,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个体差异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而且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较多缺点,这会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是中小学班级管理的重点内容。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了解学困生出现的原因,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明确其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班级管理当中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完善的学困生转化策略,以规范其思想与行为。

【关键词】中小学;班级管理;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制定成长目标

很多中小学生由于缺乏学习与生活目标,就会导致懈怠情绪的出现,在平时缺乏动力与活动,发展潜力不能得到有效激发。在中小学班级管理当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成长目标,以督促其在学习和生活中激发个人潜能,逐步实现学困生的有效转化。伟大的人生目标是提升学生行为动力的关键,同时使其认识到年轻人在成长关键阶段应该担负的责任,促进其学习行为的改善。在传统管理模式当中,教师往往按照统一标准为学生制定目标,这就会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在执行过程中缺乏自我内在动力,导致个人目标的实现遥遥无期。为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量身制定不同的成长发展计划,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有的学困生虽然学习能力较差,但是十分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教师可以让其担任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或者广播站成员、新闻小记者等。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人特点与优势,在其擅长的领域激发其最大潜能。成长目标的制定应该由低到高,帮助学困生建立自信心的同时,使其在生活与学习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

二、激发学生动力

缺乏动力是学困生在生活与学习当中表现出的显著问题,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管理策略,激发学生的动力,使其自主参与到目标的执行过程中,培养其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具体目标与远大理想进行结合,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计划与方向,实现学习动机的有效培养。中小学班级管理当中,教师还应该重视学困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培养。中小学生在年龄和心理上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总是在认识新事物时充满求知欲,教师应该引导学困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中提升自我,在长期教学实践当中完成学困生的转化。教师不能责怪学困生的问题过于幼稚,而是应该在耐心解答中引导其进入正确的学习轨道。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该重视生活化教学的运用,以学困生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素材,增强其学习动力。在中小学班级管理当中,教师还应该让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比如让学困生收发作业、管理班级纪律、监督班级卫生和组织班级活动等,使其在班级当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增强其责任意识,在教师和同学对其加以肯定和认同的过程中,促进其自信心与动力的提升。

三、给予学生期望

很多学困生认为家长和教师已经放弃他们,导致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堕落。为此,在中小学班级管理当中,教师应该对学困生寄予厚望,以显示学困生在教师眼中的重要性,使学困生体会到自身的存在感,其自觉行动会由于教师的期望而改善,促进其内在潜力的激发。教师不应该对学困生加以区别对待,而是应该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比如通过尊重的言语、目光和微笑等,消除学困生在心理上的隔阂,在亲切的交谈当中了解学困生的成长需求,使其意识到教师对自身的良苦用心与厚望,从情感上对其加以感染和触动,督促其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规范自身行为。比如有的学生作业完成不及时,而且存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同学学习等行为。在传统管理模式当中,教师往往是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单纯地说教不能深入学困生的内心,导致效果不佳。为此,教师可以让学困生担任科代表,负责作业的收发,让其担任重要的角色,意识到教师对自身的关注与关心,从而改变他们抄袭作业或者作业完成不及时的坏习惯。

四、给予理解与尊重

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当中,教师对于学困生的错误行为往往采取严厉批评和指责的态度,导致学困生产生消极心理和抵触心理,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甘堕落。为此,教师应该给予学困生足够的理解与尊重,真正深入他们的内心,了解其喜怒哀乐的原因,并对其进行科学指导。比如很多学困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针对教师的批评教育会产生抵触,教师就应该对教育方法进行改进,采用柔性方式转化学困生。针对屡教不改的学困生,教师也应该多一分宽容与耐心,在换位思考当中了解其心理需求,引导其直面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与此同时,中小学生在心理上较为敏感,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其幼小的心理造成打击,只有给予学困生足够的尊重,才能使其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完成学困生的有效转化。针对学生的成绩,应该转变单一考查学习成绩的方式,而是应该将学生的体育竞赛成绩、日常表现和团结合作能力等纳入考核标准,关注学困生在班级中其他方面的贡献,表现出对学困生充分的尊重。学困生在行为习惯和思想等方面可能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性,教师应该尊重学困生的思想与言行,肯定其中的价值,帮助学困生在质疑和提问当中走出内心世界,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

五、注重适度批评

学困生也有荣辱感,针对其错误行为和思想进行适度批评,也是开展中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能够针对学困生的性格特点与敏感程度,采取合适、恰当的批评方法,激发其自身的荣辱心,使其在内在动力的驱使下改正自身的缺点。比如在批评学困生时不应该过分张扬,不应该过于言辞激烈,而是在批评的同时,能够让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针对他们的错误,让学困生自己申辩,教师指出其错误的同时,肯定其在其他方面的可取之处。在对学困生进行批评时,应该避免对其人格和自尊心造成打击。学困生的心理较为敏感,由于长期得不到同学和教师的重视,因此会在自尊心方面受到打击。教师在对其批评教育时,应该采用平等民主的方式,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不挖苦和嘲讽学困生。

六、鼓励学生融入

由于学困生的成绩不理想,而且在行为方式方面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性,这就会导致其班级融入性不强,长此以往会导致学困生产生畏惧感与疏离感。为此,教师应该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学困生的融入问题,使其在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当中改正自身的缺点,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师应该了解学困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在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学困生的潜能,肯定學困生的闪光点,让学困生感受到同学与教师的关爱。教师也应该在班级活动中做出表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困生。为了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以运用微信或者QQ等方式,消除学困生对教师产生的恐惧感,以平易近人的形象得到学困生的认可。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多向学困生提问,发现他们在问题回答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比如可以进行分组讨论、作业欣赏和小组竞赛等学习活动,使学困生充分融入课堂学习氛围当中,在宽松融洽的氛围当中展现自我。这不仅是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其良好人格的关键方法。

七、结语

学困生的转化是中小学班级管理的重点内容,也是督促学困生改正自身缺点、实现良好人格培养的关键。学困生由于自身所处环境的影响,导致其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存在特殊性,教师应该明确学困生的成长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化对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成长目标,并激发其内在动力,给予学困生足够的期望、信任和尊重,使其意识到自己在教师心中的重要性,鼓励学困生融入班级学习当中,带动学困生的转化。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中小学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