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点管理软件开发及应用

2019-09-10李晓军宋厚彬

甘肃科技纵横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李晓军 宋厚彬

摘要:针对目前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点管理过程中存在人工作业量大、考场安排易出现疏漏等不可控问题,开发了基于Client/Server(简称C/S)技术的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点管理软件,考试考点数据的收集、处理、存储将全部在计算机上完成,包括考场安排、报表管理、试卷管理、缺考管理等,使得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点管理工作更加方便、规范,减少了考务组织的难度,并进一步提高了甘肃省教育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安排;试卷整理;考务组织;教育信息化

中图法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甘肃省科技厅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支持项目(17YF1GA002),2017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战略研究项目(2017F-09),兰州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李晓军(1971-),男,甘肃榆中人,甘肃省教育考试院,研究方向:研究生招生考试及相关政策研究;

1引言

我国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是国家大型考试,为国家选拔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其社会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研究生招生考试目前实行三个科目全国统考,一个科目招生单位自命题的模式,其中政治、英语、数学等大规模的全国统考科目采用“一题多卷”的模式进行组考。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共课“一题多卷”模式[1],是指标准考场该科目仅用大包装一袋30份的试题,这30份试题的考试内容有多种排序方式,这些随机排序的试题内容,可以规避很多考试作弊的问题,但是给考务安排带来了不便。以往安排考务,不同考试科目的考生可以安排在同一个标准化考场,每人一份试题,互不影响,现在是一个标准化考场里必须放考试科目一致的考生,否则试题就变成多袋,造成不安全因素和试卷浪费。

考试科目在标准化考场里进行考试,每科都会有不能满足一个考场的情况,选用“一题多卷”方式安排后,不能满足一个考场的情况更多,这种情况称为“尾考场”。“尾考场”指按照标准化的考试组织方式[2],标准化考场安排人数没有安排满额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有时是考虑到试卷的问题,试卷不同,且是大包装,一个尾考场出现3-4门课程,就造成空白试卷剩余量大;有时考虑到报考考生初试科目的问题而造成的标准化考场没有安排满考生,但是监考和流程均和标准化考场一致。

原有的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务管理相对简单,每个考生一个试题袋,顺序安排考场即可,可以按照标准化考场随意顺序组考,不需要考虑试题和考生的问题。但是为了考务安全,实行“一题多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群体作弊的成本,修补了大规模考试的小弊端,但是对考务安排和组织来说,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原则上每个考场一个试题袋即可解决问题,30份试题,实际安排中有可能出现10-30个尾考场,需要的试题很多,但是考生很少,监考很多,从而对考点考务成本和管理成本造成浪费。

本系统主要针对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实行“一题多卷”模式下的考点考务工作安排,设计的考务工作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各考点的全部数据处理与维护[3],具有已编排考场后的调整功能,依据不同考生选择最大限度利用大包装试题,减少试卷数量的浪费,最大限度的避免考务工作安排中出现过多的尾考场,节约考点组考成本。

通过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点管理系统更加全面、规范的数据整理,为考点高质量、科学的安排考试提供便利[4]。利用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实现考场安排、报表管理、试卷整理、缺考管理、数据导入和导出等一系列功能[5]。通过此系统的推广应用,提高甘肃省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点的管理水平,节约人力资源和考点的考务支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针对考点组考过程中的“尾考场”过多的问题,希望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减少尾考场数量,合理配置考务人员,最大化利用考点资源,所以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点管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应包含系统设置、考场安排、报表管理、试卷整理、缺考管理、数据导出、系统管理、招生单位管理[6]。

系统设置主要是考点考务工作的前期准备与基础数据的整理和规范工作。功能包括:系统初始化、考点信息设置、导入研招网后台招生单位数据[7]、导入本考点标准化考场信息、导入招生单位编考号后返回考点数据和导入考点照片。

考场安排是指具体的将考生安排到每个考场的工作,每个考生安排一个位置。主要功能包括:按照招生单位代码顺序号或者“一题多卷”的统考科目进行安排、手工调整考场[8]。按照招生单位代码顺序号安排考场主要用于均为工商管理硕士考生所在的考点,或者均为法硕联考考生所在考点。这两类考试的考生均为统考试题,选用的科目一致,按照顺序,在标准化考场安排即可,无需考虑“一题多卷”的问题。

按照“一题多卷”的統考科目进行安排,先考虑第四科的统考科目,分统考科目和非统考科目,再考虑第三科的统考科目,分统考科目和非统考科目,第三是考虑科目二的统考科目和非统考科目,第四考虑科目一的统考科目和非统考科目。

报表管理[9]主要包括整个考务环节需要的报表打印。功能包括:用以核对考生的带照片的名单、考场门口张贴的带考生照片座次安排的名单、考场的桌签、准考表及试题接收登记表、考场试题交接表、考场考生交卷签名表、全国统一命题科目交接清单、考点所需统考试题统计表、入场条打印、入学初试考生汇总表(补打)、全国统一命题科目交接清单(大小袋)。

其中针对试卷整理环节,包括考前和考试后整理试卷、机要文件交寄单、邮寄信封打印。缺考管理包括:缺考登记、缺考数据导出。缺考导出包括:报考点数据导出上传研招网、导出数据报考省考试院。系统管理包括:重新登录、修改密码、系统注册。招生单位管理[10]包括:导入报名点单位数据信息、导入现场确认结束后考点返回的招生单位数据和招生单位照片、招生单位发报考点试题纪要文件交寄单和试卷机要信封打印、招生单位自命题统计(科目及数量)、各学院及各专业报考人数统计、输入单位自命题专业课成绩(含导出报送考试院数据)。可以实现考务环节的全覆盖。

1.2系统安全需求分析

因为本系统涉及到大量考生的数据、招生部门联系数据和考场安排、试卷整理等信息,所以在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和保证数据安全性。

考场安排属于随机安排,但是手工调整考场(主要是调整部分非标准考场,把零散的考场集中在一起,避免尾考场安排过多),存在人为操作风险,系统需要有操作记录,避免恶意、有违公平的考生考场调整,必须做到操作步骤可追溯。

在招生单位自命题试题整理过程中,考点接收到招生单位自命题试卷后,必须按照招生单位代码建立好索引表,接收的试题袋上标明顺序号,通过上述操作后,考前试卷的整理过程才能避免差错,并且可以实现快速定位,提高效率。

按照考场记录,登记缺考信息,每场考试结束后,及时汇总考场记录表,登记缺考。直接导出数据报送省考试院后,再次打印出来,在整理试卷环节再次复核一次缺考信息,避免人工处理出现差错,考场上漏登记“缺考”的经过和考场记录及试卷交接表两次校核后,必须补齐登记章。考后整理试卷,仍然分为整理统考试卷和整理自命题试卷2个步骤,分两组人员同步进行。整理前各自打印相应的纸质报表,整理过程运转使用,同时,准备好发往各招生单位的机要信封并按照考试前整理的索引顺序放好,整理起来较之前快速、高效。

2软件总体设计

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点管理软件的设计主要采用C/S架构,系统以Delphi技术为基础,设计和实现各业务功能,为系统的各功能实现提供统一和规范的设计思路。

2.1  软件功能设计

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点管理软件按照实际的工作运转流程分工,考虑到考点工作人员便于使用,系统主要分为四个大的模块:考场安排、报表管理、试卷整理及缺考管理、数据导入和导出。如图2-1所示:

(1)考场安排模块

有两种安排考场的方式:一种是按照招生单位代码顺序号进行安排,主要针对考试类型单一的考点,没有涉及到多门一题多卷问题的考点。另一种是按照“一题多卷”安排考场,既要充分利用标准化考场,又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尾考场”,使考点的统考试卷用量最少,还方便试卷整理。针对尾考场的问题可以通过“手工调整考场”,合理的调整尾考场。分配考场时,优先考虑第四单元的统考课,第二是优先考虑第三单元的统考课,第三是优先考虑第二单元的统考课,最后第一单元的统考课都一样,不需要单独考虑。按照这个规则,自动排完考场后,将所有的尾考场,根据统考科目的份数,通过手工调整,集中到标准化考场中,最大化利用统考试卷,避免浪费,减少尾考场数量,减少考务成本。

(2)报表管理模块

报表管理模块实现考点需要报表的打印,主要包含:考场安排、用于核对考生带照片的名单、准考表及试题接收登记表、考场试题交接表、考场考生交卷签名表、全国统一命题科目交接清单、考点所需统考(联考)试题统计表、入学初试考生汇总表补打等。打印各种考务管理流程需要的报表。特别是整个流程中最关键的试卷整理报表,分考点报表打印和考后报表打印。根据经验,考前整理试卷工作分2个步骤,一是整理统考试题,二是整理招生单位的自命题,两组人员同时进行,不仅效率高,且能互相校验、监督,避免差错。

(3)试卷整理及缺考管理

考前整理试卷按照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考试结束后整理试卷分为按照招生单位整理自命题和按照统考科目及考场整理统考科目,在系统中可以直接登記缺考名单并可将数据导出报送省考试院。

(4)数据导入和导出

系统提供导入、导出数据功能,首先导入研招网后台招生单位数据。导入后点击“刷新”即可显示全部信息,点击“修改”即可修改所在记录的各项信息,用于收到机要信息后招生单位信息核对,联系方式增加修改等。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严格将软件工程理论应用于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开发人员先写单元测试,然后再通过不断的迭代重构让单元测试通过,实现相应的功能。应用Delphi框架开发技术完善项目的功能。整体项目流程如图2-2。

2.2软件运行环境

软件的运行环境:Windows 操作系统平台。推荐使用PIII500以上计算机,WIN7操作系统。要求显示分辩率至少为1024*768,软件安装空间大于10G,内存大于1G。安装之前需要根据机器的情况选择安装32位BDE(Borland Database Engine,是Inprise公司的数据库引擎,它结合SQL Links允许程序员通过它能够连接到各种不同的数据库)或者64位BDE。

3软件应用效果

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点管理软件的设计和应用解决了“一题多卷”形势下,考点安排中各项考务安排工作问题,通过此管理系统可快速、高效的完成考点安排,特别是手工调整考场功能可大幅减少考场调整中的“尾考场”过多问题,合理利用考点的各项资源,同时本软件中的各项操作均有日志,可通过日志查询等手段增加软件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最终达到既高效、准确,又节省人力和物力的目的。

该软件实施后,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效果:

(1)提升考点工作信息化和管理水平

考试工作来不得半点失误或纰漏,特别是对国家级大型考试,所有流程均须准确无误,工作完成须快速及时。通过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点管理软件项目的实施,探索考点安排管理、管理系统设计开发研究、积累软件等信息化设计经验,提升信息化的水平,提高甘肃省教育考试考点安排工作的信息化及管理水平。

(2)提升考点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通过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点管理软件,改变传统的考试考点安排的模式,简化考试考点安排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处理数据实现自动化,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使管理人员可以为考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并且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管理系统可以避免人工操作出现的数据错误,提高研究生考试考点考务工作的效率。

(3)培养造就一批学术水平高、梯队搭配合理、科研方向稳定的学术与管理队伍

充分利用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兰州理工大学等其他高校的管理、教学和研平台,通过研究考试的考务管理流程及政策,为考务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和管理服务,为甘肃省深化考试招生体制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坚. 基于C/S结构的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管理系统[D].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2]覃红霞. 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中的两难问题[J]. 高教探索, 2008(2):87-90.

[3]刘实, 郭俊芳, 沙仁高娃,等. 基于Struts框架和Web应用构建艺术类招生考试管理系统[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版), 2008, 39(6):682-687.

[4]叶福军, 王蓉晖. 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9, 16(2):100-102.

[5]黄玉波. 研究生教学排考系统之场次预测与分发[J]. 信息系统工程, 2010(7):26-27.

[6]米拉丁江·阿布力米提, 买买提阿依甫, 艾斯卡尔·艾木都拉. 面向多文种、多科目、多考点考务信息管理的考场编排和作业调度算法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1, 28(5):34-37.

[7]宫健. 招生考试综合指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考试, 2012(1):34-40.

[8]石方夏. 基于JSP的招生考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长安大学, 2013.

[9]杨洋. 云南省招生考试院人事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天津大学, 2014.

[10]秦超. 国家教育考试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建设[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1):204-204.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
信息化教育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