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重度适龄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现状调查报告以临猗县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2019-09-10史晓兵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适龄残疾儿童特教

史晓兵

一、调查背景

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明确说明,对不能到校就读、需要专人护理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采取送教进社区、进儿童福利机构、进家庭的方式实施教育。以区县为单位完善送教上门制度,为残疾学生提供规范、有效的送教服务。为落实提升计划,山西省在2016年(晋教基[2016]3号《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由五部委联合发文明确指出,积极推进残疾儿童少年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的相互融合,完善送教服务工作体系,实施全纳教育,让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都能够平等地接受适合其需要和发展的教育。

二、调查的目的、对象与内容

3、调查的目的

我校成立于2014年12月,2015年逐步开始实施送教上门工作,2016年全面推进送教上门,时至今日,我校坚持送教上门工作没有间断,本次问卷调查,旨在了解适龄残障儿童需求、家庭情况、家长意愿、了解他们对送教上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我校开展送教上门工作提供依据。

4、调查的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是针对我县6---15周岁适龄残疾儿童进行调查。

3、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法和访谈为主,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学生及家长需求、对送教上门服务的意愿、对学校送教上门工作的建议等等。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适龄残疾儿童共48人,男28人,女20人;智力障碍17人,肢体障碍28人,精神障碍3人。这些残疾儿童不能入学的主要原因是残疾程度比较严重,都被评定为壹级或二级中重度残疾;其次是生活方面不能自理,需要家长照顾和陪读,家长因生活原因顾及不到学生;个别家长还存在自卑的心理对学生进行非正常的保护。

(二)调查分析: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多数家庭对学生的期望值很低,照顾学生以爷爷、奶奶为主,多以照顾吃喝为主,文化康复等方面知识教育少之又少。多数家庭生活比较贫困,个别孩子家长也是残疾,没有工作能力,只能依靠政府或亲戚救济,还有一部分家长在孩子年幼时四处就医,债台高筑,家徒四壁,父母外出打工,家中孩子只留给老人照管,在加之孩子残疾程度较重,家长普遍放弃了对孩子的康复教育。

(三)调查结论

1.送教家庭大多数是低收入家庭或低保户,生活质量相对较差,经济收入主要靠农业或外出打工为主。

2.送教学生残疾程度种类复杂,情况严重,个体之间差异性大。

3.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康复训练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

4.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多想着送教主要是对家庭经济上的帮助,对孩子的教育和未来多不在意。

四、问题与思考

(一)问题

我校自成立以来坚持送教下乡上门服务,取得了一些成果,获得了家长和孩子的认可,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

1.送教的频次和时间,送教上门服务,我们只能采取从班级中抽取部分老师送教下乡,导致在送教频次和送教时间上得不到保障。从调查访谈中可以看出来,家长还是希望能够多来家中为孩子进行康复和文化方面及生活认知等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即使是孩子程度特别嚴重,不能接受教育的家长也希望看到老师陪同孩子说话、聊天的得到社会的认可。

2.教师的专业技能不够,我校教师都是从普校转岗来特教工作,缺乏多重残疾、重度残疾儿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中重度残疾儿童的教育和康复无从下手,导致送教过程中送教的实际内容与残疾儿童的需求不相符合。

3.家校配合密切度差,学校的送教上门,能够带给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是非常有限的。家长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家校的配合对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是至关重要。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了解,大多数家长对残疾儿童的康复和帮助是少之又少,不能巩固特教老师送教的成果。

(二)建议:

1.成立专业性强的送教队伍。在送教上门过程中多以特教学校的老师为主,专业性的康复师或者是专业的医师老师几乎没有,单凭特教老师的送教是远远满足不了残疾儿童的需要。因此,需要成立一个专业性强的送教团队,才能发挥最好的送教效果。

2.提高送教老师的专业性的培训。目前送教上门服务主要由特教学校承担,而特教老师缺乏中重度残疾儿童需要的专业技能,只能依据现有的特教教材传授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在康复训练、认知发展、沟通能力等方面欠缺太多。因此,加强送教老师专业技能的提升迫在眉睫,也是解决送教上门残疾儿童的需求一个重要问题。

3.创新送教形式,拓展送教渠道。送教上门都是一对一的服务,其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强,但由于残疾儿童较多,路程较远,送教上门次数和时间较少,这也是制约送教服务一个现实的瓶颈。因此,利用手机微信等互联网新技术,结合残疾儿童个体条件,给予家长和孩子远程的教学和康复指导,可以缓解送教上门时间不足,送教条件不便的现状。还可以采取普校和特校分工合作承担送教任务,由残疾儿童就近所在的普校和特校联合,解决送教上门师资薄弱的问题,更好的落实送教上门工作。

4.加强对残疾儿童家长的指导。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了解孩子最多的人。因此要充分激发和挖掘家长的潜能,树立家长的信心,指导家长掌握相应的教育方法和康复手段,学校和家长密切配合,提高送教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第一、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

[2]山西省教育厅等.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http://www.sxedu.gov.cn 2016-1-22

[3]夏乐峰.区县送教上门工作现状的调查——以扬州市江都区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高教).2016(2):39-42

[4]陈会云 曹晓军.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高教).2017(12):7-11

猜你喜欢

适龄残疾儿童特教
给单身者“算命”
网游适龄提示不能只是提示
新形势下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策略探析
如何与残疾儿童做活动
用爱与责任托起特教梦
普通学生家长对适龄听障儿童入学态度的调查
残疾儿童招生入学要“全覆盖、零拒绝”
国务院: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高龄孕产妇与适龄孕产妇围生期血液学检验指标变化及妊娠结局分析
河南:实施“一人一案”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