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美术“设计·应用”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2019-09-10朱晓伟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设计应用实践研究学习兴趣

朱晓伟

摘要: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将美术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本文以如何培养小学生美术“设计·应用”学习兴趣为主线,探究在“设计·应用”的课堂上及实践过程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培养 设计应用 学习兴趣 实践研究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逐渐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其旨在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物以致用”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和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美术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在美术课中,常常出现学生作业无法按时完成、质量上存在很大问题的现象,尤其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学生参与度不够高,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和要求。“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往往需要很投入地思考,需要很多材料的尝试,才能创作出富有创意,甚至能直接应用于我们生活的优秀作品,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只有具备高度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才会主动去尝试、去探索、去收集身边各种各样的材料进行创作。所以在此学习领域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值得我们关注。

一、研究背景

近两年,美国率先倡议发起的STEAM教育大潮以其深度融合的跨学科特征受到全球教育界的普遍关注,STEAM教育将设计与多门学科融合,提出了新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我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体系。英国修订的《国家课程——美术与设计》中指出,美术与设计课程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在交流、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发展。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使他们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学习新的知识。从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来看,与以往的工艺美术课相比,“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更注重学生学习的应用性和趣味性。因此,本文结合相关研究现状以及美术新课标的要求,对如何在小学美术“设计·应用”领域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探究。

二、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小组集体创意、学生自主创作、老师适度指导”的“设计·应用”学习方式,结合《美术新课程标准》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不同的年级学段应该达到的目标等,并据此优化教学设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可先根据教材内容,提前布置学生需带的学具。如在一年级《漂亮的瓶子》课堂上,学生可通过各自带来的材料进行简单的折、剪、撕、拼贴、组合等练习,以平面造型为主制作一个瓶子。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各自制作的瓶子进行分类,有的属于花瓶,有的属于笔筒,有的属于水杯,等等,在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的同时,让学生体会“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在中高年级阶段,教师可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引导学生不仅学会设计和装饰,还应该了解艺术源于生活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有效完成美术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任务,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可通过开展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开展设计等校服、班服、班徽、校运会标志等实践活动,开展“创意创造”“与大师对话”“师生同画”等主题活动,以“生活即教学”为基本教学观念,本着“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原则,把“设计·应用”课堂向生活延展,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生活实践,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树立艺术源于生活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增强其设计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活泼多样的活动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威武的盾牌》这一课,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找出“威武”一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做出威武的表情。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到威武的表情应该怎么表现,然后再通过材料进行设计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通过分组比赛的方式比一比哪一组制作的盾牌更威武,根据组别进行盾牌表演,让学生体验设计制作带来的快乐,并体验将设计的产品应用于实践所带来的成功感。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提倡学生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家庭中废弃的物品进行设计与创作,如毛线、纸盒、化妆品瓶、废旧的光碟、用过的一次性纸杯、筷子等。用一次性杯子、纸盒等物品做出了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闹钟,用废旧的光碟做出了一个会发出声音的风铃,等等。这些身边常见的废旧物品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下得到了再次利用,既环保又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设计·应用”的美术课堂也成了学生们的创作小天地。另外,让学生把美术创作与生活需要相联系,把创意应用于生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也能够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欣赏大师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让学生欣赏一些大师的优秀设计作品,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如:美国雕塑家奥登堡在1976年设计的大型“日用品”雕塑《衣裳夹》给人以全新的感觉,这件作品的创作灵感直接来源于生活中常用的衣裳夹,经过艺术家的联想和再创作,既幽默又震撼,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开拓了他们的眼界,让学生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并不是我们遥不可及的东西。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你仔细观察、用心体会,身边到处都有艺术之美。教师要利用学生身边的美术现象和优秀的设计作品,时时给学生提供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教学方案,应用灵活多样的活动方案,可以使学生对“设计·应用”的学习充满好奇心,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进行设计与应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节约费用,而且可以使一些废旧物品得到再次利用,既经济又环保。学生对美术“设计·应用”的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够在快乐的情绪下学习,有效培养好奇多思、好学多问的学习精神,为美术教学向美术素质教育的迈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春雨.小学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有效教学设计——以人美版二年级上册《百变团花》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2(21):5254.

[2]楊海燕.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1(6):144.

[3]郭绍纲,范凯熹.美术教育方法论[M].广州: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

[4]彭德昭.中小学素质教育新探[J].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

[5]扬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设计应用实践研究学习兴趣
浅析陕西土布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绘本书籍中插图语言的应用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装置艺术介入城市邻里空间的应用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