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9-09-10江坚智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新高考实践研究

【摘要】“长大了你想当什么(做什么)”是生涯教育的问题,“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生涯指导的问题。前者指向如何选择人生目标,后者指向怎样做好顺应的指导。这两个问题是当今高中生生涯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实践中学生通过课程引导、职业体验、家长指导和自我发展获得成长。

【关键词】新高考;生涯规划;实践研究;职业体验

闽南歌谣“吃饭嚜葱虾米,吃饭嚜大汉,大汉嚜赚钱,赚钱嚜娶谋,娶谋嚜生仔”的古朴旋律唱出了民间对生涯最朴素的认识,这可归为最早的生涯教育。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则把生涯教育又向前推进一步,指向做好顺应规划与指导。帮助受教育者确立人生目标,并积极做好顺应指导,是学校生涯教育教学实际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一、生涯教育的认识

生涯规划就是一个人有计划、有掌控的自我发展过程。对高中生而言,学习目的和人生价值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根本动力。生涯教育就是通过对人生目标的规划和对人生价值的认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一)自我目标的认识

为什么读书?传统观念是“学而优则仕”,现代社会则是“为过美好生活而读书”,这是文明进步的标志。“过美好生活”可以理解为“未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工作”,这就需要筑高自己的选择平台,这样才能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和资本,否则只能是为了生存而工作,即常说的谋生。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工作,就要学会沟通、理解、合作。这需要健康的心态、积极的生活态度,做人阳光,做事自信,处理问题有灵气。总之,源于“为什么读书”的自我目标的认识,说小了是为个人生存、生活,说大了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体现了对个体、社会与国家的正确认识。

(二)顺应指导的认识

每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各有不同,生涯规划教育就是根据这些不同进行顺应指导。第一,新课程改革提出选课走班,目的在于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足够多的课程组合。在选课走班背景下,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发展自主选择课程,学校课程的设计必然顺应学生需求。此外,选考打破原有的文理分科,在语、数、英三科必修之外,学生从六科中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三个学科进行考试,以实现学生潜力最大化。其中关键就是会选择,选择的前提就是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尤其是对自己的兴趣与能力的认识。总之,生涯规划教育就是最大限度实现人职匹配,从而最大可能地帮助个体实现将来从事想做的职业愿景,实现享受职业幸福的目标。

第二,学生需要学会自主选择、自行发展、自我激励与管理。这是生涯教育的关注点所在,即教会学生在当下知己知彼,明晰自己的优劣势,找到今天刻苦学习、全面发展的实在意义,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主动地进行自我激励与管理,最终全面提升自己。

二、我们的实践研究

我校从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整合学校各方面的资源和活动,从两条线四个方面着手进行高中生生涯教育。两条线是心理和德育,四个方面分别是课程与活动、导师辅导与家长指导、职业体验和研究性学习。

(一)课程与活动

课程主要包括心理课程和生涯课程。心理课程主要是积极心态和学习习惯两大模块内容,以及学科心理沙龙活动。生涯课程主要包括自我认识、理想指导和职业选择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来说,“自我认识”主要包括对自己性格、爱好、兴趣、价值观、气质类型、职业方向等内容的探索;“理想指导”主要帮助孩子辨析未来取向,着眼于未来,以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导现在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勇于创造生命的价值;“职业选择”主要是了解一些职业的特点,通过职业方向的测试,以及接下来为达到目标要付出的努力,实现对当前生活的指导。

(二)导师辅导与家长指导

这指的是学校借用家长和校友的力量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平台。我们成立家长和校友讲师团,建立家长校友指导中心,利用周六的时间开展讲座和咨询指导,讲座主题围绕生涯规划、职业规划和职业体验展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争取最大化地丰富学生对职业的认识。

(三)职业体验

职业体验不仅让学生看到各项职业的工作状态,还能亲自体验到如何工作,进而帮助学生探索自己喜欢的与适合的职业种类。

职业体验包括夏令营、基地实践和志愿者社会实践。其中,基地实践是指建立各项社会实践基地,如银行、企业、创业园、医院、职业学校等,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实践实习;志愿者社会实践是指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通过参与劳动、体验劳动,渗透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五育”教育,从而养成爱岗敬业精神。

(四)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以课题为驱动的。第一,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总课题,引导学生做研究。其中,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引导:

1.调查感兴趣的职业,学生可以整合这个职业的资料进行思考;

2.调查大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和工资待遇情况,这种对某个职业的研究往往会促使学生关注、喜欢这一行业;

3.调查分析新兴职业和未来职业,这种调查有可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第二,学生确立某学科课题,通过具体、小视角的课题研究喜欢的学科,从而热爱相关行业。

三、经验与体会

(一)课程规范有效

心理课程以積极心态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为目标。积极心态是一个人奋斗一生的原动力。我们从积极心理、情绪智力、潜能发挥和人格品质塑造出发,提出“阳光、自信、灵气”的学生培养目标。一个人阳光、自信、有灵气,无论为人处世,还是学习与生活都会积极乐观,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阳光”是指要有一颗积极的心,是心里堂亮、舒坦、明媚,凡事拿得起放得下,总是微笑面对生活!

在心理课堂上,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用A、B、C情绪疗法训练对待人和事,达到学会控制情绪的目标;通过课间集队、集会快慢的评比,志愿者服务的开展,心理拓展夏令营的举办等活动,共同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从容冷静,是面对事情,能把握、不慌张、不退却,是学会积极地适应环境,勇于尝试改变,并收获创造的快乐。我们要求学生每天早上对自己说一句激励的话,要积极反思总结,记录每一天的“小收获”,哪怕是做对一道题。同时,开展研究性学习,开设丰富的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扬其所长,获得收获成果的喜悦。总之,建立自尊和自信,学会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灵气”就是指人对外物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是聪慧或秀美的气质,是学得比别人灵巧,学得比别人有效。课题组借助学习差异归因的分析,在得出学习成效不同主要是习惯不同引起的结论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比如,人家做了预习,你没做预习,你就输一点点;别人听课做笔记了,你没有做笔记,你又输一点点;别人认真完成作业,你不认真,你还输一点点;别人作业发下来认真看一遍你没有,你再输一点点;别人反思小结你没有,你再输一点点;别人考后拿着考卷找教师,你没找,你再输一点点。这些一点点加起来,结果就是考试成绩与别人差距甚远!所以,在高一起始年级,要求学生养成以下习惯:

1.预习提问题的习惯,即课堂上要带着问题听课,记录问题解答;

2.复习放电影,就是及时复习、及时反思和及时小结的习惯,要求听完课闭目想,读完书闭目想,还要及时做好日结、周结、月结;

3.练习后再思考,就是作业后思考总结的习惯;

4.追着教师问、拿着考卷找教师的习惯;

5.自我鼓励、暗自努力习惯;

6.互帮互学,向他人学习的习惯。

(二)家长真人秀接地气

为了解决职业导师的问题,我们利用家长优势,从各班遴选各行各业优秀家长代表,成立职业指导中心。

职业指导中心对家长进行指导,并提出要求:第一,家长完成两次主题讲座,供学生走班选择听讲。家长每个月来校与选定的同学座谈一次,最后带学生分批到工作单位见习实践。家长讲座包括:介绍自己学习经历与工作经历;介绍现在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需要的素养和技能,以及行业前景;谈谈工作中的个人心得。第二,每期参与真人秀的家长有16名,同时在高一年级的16个班级教室开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以走班的形式听讲座。

职业指导中心的成立和活动开展,有利于新高考的宣传。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的家长对比起当年报志愿的情形,感慨道:“这个活动非常好,高一学生对职业选择还是比较盲目的,这种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对他们以后的选科、报考志愿的帮助都非常大。”是的,提前把经验告诉孩子们,他们就可以提前做规划,少走很多弯路,这就是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

职业指导中心的成立和活动开展,有利于家长对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解与支持,学校、家庭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既盘活了社会资源,家长又可以“零距离”观察孩子,聆听孩子的心声。与请专家学者来开设讲座不同,家长“教师角色”的添加使规划教育更接地气,既增进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又纠正过激职业的观念,这种互动得到同学和家长的一致稱赞。

(三)职业体验课程化

大多数职业体验往往是组织学生到大学、工厂、企业参观。这种走马观花、类似工业旅游的组织活动达不到职业体验的目的。课题组在联系相关单位之后,首先按照两个单位一组进行搭配,制作单位简介,供学生按自己需求选择,然后按不同搭配组合制订学生需提前完成的作业、过程了解的作业和体验后的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工厂、企业单位。

学生进入各个企业后,通过亲耳听、亲眼看、亲自动手操作,经历体验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与内容;企业核心部门的骨干向学生介绍职业的工作内容、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职业发展路径等。

这种职业体验活动真正实现了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去倾听、去询问、去观察、去体验的目标。可以说,真实的企业、职业带给学生的具象感,会让学生的心中目标更加明确,也更有助于目前选科决策。

一,家长完成两次主题讲座,供学生走班选择听讲。家长每个月来校与选定的同学座谈一次,最后带学生分批到工作单位见习实践。家长讲座包括:介绍自己学习经历与工作经历;介绍现在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需要的素养和技能,以及行业前景;谈谈工作中的个人心得。第二,每期参与真人秀的家长有16名,同时在高一年级的16个班级教室开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以走班的形式听讲座。

职业指导中心的成立和活动开展,有利于新高考的宣传。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的家长对比起当年报志愿的情形,感慨道:“这个活动非常好,高一学生对职业选择还是比较盲目的,这种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对他们以后的选科、报考志愿的帮助都非常大。”是的,提前把经验告诉孩子们,他们就可以提前做规划,少走很多弯路,这就是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

职业指导中心的成立和活动开展,有利于家长对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解与支持,学校、家庭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既盘活了社会资源,家长又可以“零距离”观察孩子,聆听孩子的心声。与请专家学者来开设讲座不同,家长“教师角色”的添加使规划教育更接地气,既增进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又纠正过激职业的观念,这种互动得到同学和家长的一致称赞。

(三)职业体验课程化

大多数职业体验往往是组织学生到大学、工厂、企业参观。这种走马观花、类似工业旅游的组织活动达不到职业体验的目的。课题组在联系相关单位之后,首先按照两个单位一组进行搭配,制作单位简介,供学生按自己需求选择,然后按不同搭配组合制订学生需提前完成的作业、过程了解的作业和体验后的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工厂、企业单位。

学生进入各个企业后,通过亲耳听、亲眼看、亲自动手操作,经历体验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与内容;企业核心部门的骨干向学生介绍职业的工作内容、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职业发展路径等。

这种职业体验活动真正实现了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去倾听、去询问、去观察、去体验的目标。可以说,真实的企业、职业带给学生的具象感,会让学生的心中目标更加明确,也更有助于目前选科决策。

(四)课堂渗透学科化

作为高中学生,课堂教学是获得知识的主阵地。因此,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是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主渠道。課题组对教师培训的着力点之一就是指导教师挖掘教材,做好课堂渗透。

第一,德育渗透。所有学科借助作者成长史、科学家故事、主人公经历等,激发学生对学科的热爱。

第二,学科知识渗透。以化学为例,在《走进化学科学》的“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中渗透化学科学发展史和前景介绍,在“化学科学的探索”中渗透化学与能源、化学与健康、化学与材料知识,介绍与化学相关职业。

此外,语文配合学习内容介绍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等学科门类介绍;数学配合原理的发现与应用,重点介绍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软件工程等;英语学科重点介绍外国语言学、商务英语、翻译学等;物理重点介绍力学、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通信工程等;生物学科重点介绍生命科学、生物工程、医学等;政治学科介绍哲学、国际政治、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科配合历史人物介绍成长史、历史学;地理学科介绍大气科学、地理信息科学;计算机学科重点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信息管理科学等。各学科的知识还可以通过校本课程得以补充、拓展,共同满足学生对大学学科门类的认识要求和对各门类发展前景的了解需求。

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KXB17-414)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梁梅.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困境及突围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3).

[2]孙登祥.中学生生涯规划与发展指导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

[3]江坚智“.三年一体分步达标”的学校教学管理策略探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10).

[4]江坚智,李莉.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模式的研究综述[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5).

(责任编辑 袁霜)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新高考实践研究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