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9-09-10魏其艳刘欣陈智

高教学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教育榜样教育课程思政

魏其艳 刘欣 陈智

摘  要:互联网时代价值多元化,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以高校所处区域历史名人为榜样,利用名人故旧、纪念馆,名人档案、传记,名人演讲、影视等,在课堂内外对大学生实施榜样精神教育,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价值多元化;意识形态教育;课程思政;历史名人;榜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5-0157-03

Abstract: In the era of the Internet, the value of the Internet is diversifi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ffairs", the role of famous celebriti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using celebrities, memorials, celebrity archives, biographies, celebrity speeches, film and television, etc.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ideolog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media era.

Keywords: value diversification; ideological education;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historic celebrities; model education

大学精神的核心是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育人的重点,首先是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培养有抱负、有责任心、有广博知识、有政治远见的人。立德树人是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纵观当代大学生现状,虽然其主流是健康、积极和向上的,但是我们也发现,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例如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利而无责任感、缺失信仰,缺少诚信,视娱乐明星为偶像等,对流行文化趋之若鹜,对民族和国家感情日减。哈瑞·刘易斯在《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中写到:“……大学对大学生责任感的教育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培养优秀的品质就更是无从谈起。”

一、新媒体时代价值多元化

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是人对事物的感官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是任何客体的存在、属性、作用等对于主体的实际意义,或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哲学上的一般价值理论与经济学上的劳动价值理论是价值理论的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表现为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

当今网络媒体上大规模的炫富现象喧嚣尘上,微信朋友圈大量的旅游、美食、奢侈品晒图,对普通青年可能产生误导。一方面使他们过于重视财富和金钱,形成 “拜金主义”;另一方面,可能引发他们的仇富心理。大学校园里,“炫富”对普通学生形成刺激,其中不乏羡慕向往之辈。个别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可能会借助校园贷甚至采取违法行为来获取金钱,造成严重后果。

大学生是未来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常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如何在各种影视明星真人秀节目充斥于耳、明星代言广告层出不穷、网络上各种炫富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引导他们建立与国家和民族发展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值得每个高等教育者深思的问题。

二、榜样教育

榜样教育,历来就是古今中外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后汉书》中有“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說:“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榜样教育是根据教育的目的以及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以榜样为载体,引导、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动力,促进受教育者以榜样的道德精神为基础,调整自己的认知并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最后通过主观努力内化榜样的精神品质的教育活动。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约束更有价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个案中得到一般启示,从而延伸到对普通人的培养上。人类楷模比明确的道德要求更有说服力,关键是必须有人扎实有效地去从事教育引导工作。

(一)以身边德能勤绩廉者为榜样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紧密接触的第一榜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虽然个别教师在德行上有所欠缺,但教师群体总体是符合新时代和社会要求的。另外,大学生进校后接触的同辈导师——助理班主任,由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其品德行为等对大学生影响至深。因此,高校在选拔助理班主任的时候,首先考察的是候选人的品德是否优秀,其次才是学业和管理能力。教工中不乏勤劳乐于奉献者,他们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以名人为榜样

辞海对名人的解释是:著名人物,又可称作名流(Celebrity)。[2]美国词典将名人定义为“一个著名的或众所周知的人物”。在当代,享有公众知名度的人,如英雄、伟人、成功的企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明星等。调查发现,大学生所关注的名人主要是政治、企业、学术、体育、演艺名人。网络时代大量“网红”的出现,对敏感于各种新事物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构成一种认知挑战。

通过了解名人生平、著名经历及其性格特点,发现其在人格、行为处事等方面的特质,使人受到某种启发,以此为楷模,参照其行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格。

三、课内实施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求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化,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着力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教育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课程思政就是在不影响课程专业教学目标前提下,立足学科的学术内涵,提炼出课程中蕴含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科学与人文精神、学术道德、职业伦理等价值内涵,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引发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

人文社科类课程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教学。在讲授知识的同时,阐述知识背后的价值与思想,发挥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其文化自觉,提高其学术道德水平。自然科学类课程要充分挖掘和开发课程知识传授中的育人价值,重点开展科学精神、学术道德规范和职业素养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互动环节的设计,加强师生之间有效互动。

12个学科门类的发展,离不开古今中外科学家的努力探索。例如,在学习中医学时,一定会讲到古代的神农尝百草,当代的屠呦呦;在学习法学时,总是会讲到古代的商鞅、韩非,近代的孙中山等等;在学习历史时,一定会了解到南宋岳飞、近代的周恩来、现代的钱学森等等。因此,在专业及通识课程中引入榜样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名人,促使其形成良好品格,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也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举措。

四、课外实践利用大学所处区域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每所大学所处的地域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学生在课外实践中,通过名人档案、名人传记、名人故居、名人纪念馆、名人演讲、名人影视等,了解名人事迹,学习名人精神。

(一)名人故居和纪念馆

名人故居是城市的记忆,无声的档案。它同时也是一种人文建筑,具有精神性、文化性和论理性,是“无言的教化者”。

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与岳飞、苏轼等名人颇有渊源,拥有胡雪岩、盖叫天、龚自珍、钱学森等名人故居,并建立了包括章太炎、苏东坡等纪念馆和祠堂。大学生参观名人故居和纪念馆,选出欣赏的角度,以诗歌或随笔的形式输出个人感悟;以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某个任务,激化学生的创造性。例如在参观胡雪岩故居时,要回答“胡庆余堂”与胡雪岩的渊缘。一系列探求过程,就是学生了解名人的特质、学习名人精神的过程。

(二)名人档案

名人经历或事迹对社会大众尤其是其所毕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具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另外,部分有条件的学校也会邀请名人到自己学校做演讲报告,除了使在场的师生受到鼓舞外,学校保存的相关名人档案能给没有机会面对面交流的学生及其他人产生影响。

1. 利用名人档案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大学生可以了解到名人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的挫折凝聚了名人坚韧拼搏的精神;了解名人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体会名人如何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大学生做好人生规划,激发乐观的态度和蓬勃向上的意志。

2. 利用名人档案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教育。创新能力是大学生成才创业的关键因素,作为创业成功的范例,名人的创新成果无论是从科研角度还是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都有不可估量的应用价值,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

(三)名人传记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应该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资源。大学生阅读已出版的名人传记,或者简明撰写自己推崇的名人的传记。通过传记来了解学习大师的思维方式及人格特质,使学生得到启发和升华。

曾是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的徐光荣认为,好的传记文学作品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功能、历史意义和文学启迪价值。《中外优秀传记选读》主编陈兰村教授说:“以传著高尚的精神净化人的精神世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价值观,改善人的道德,提升人的人格境界。”

名人传记中通常会涉及到名人的某个发明创造、伟大创举,引导学生思考,跟随大师的思路走一遍,对锻炼一个人的思维深有益处。名人自传是其心灵的独白,人生历程的再现。读名人自传,透过其外在的光环与符号,使名人走出神圣的殿堂,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也曾经是普通人中一员,只因为某种特质,最终不同于普通人。

(四)名人演讲、名人名言

名人演讲能促进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完善,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例如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提出了影响至今的平等呼吁,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勇敢追逐梦想。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有些时候,生活会拿起一块砖头向你的脑袋上猛拍一下。不要失去信心”,告诉大学生,失败和挫折是难免的,但是不能被它们打垮,要坚韧、坚持。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观看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演講,并在课堂重复自己所推崇名人的演讲,从输入形式的听,到输出形式的讲,使学生体会名人精神,摄取政治文化知识,同时练习公众表达能力。

(五)名人影视和角色扮演

名人影视形象鲜明的展示名人的人生经历、丰功伟绩,或坎坷曲折、或坚忍不拔、或临危不惧、或兢兢业业。观看名人影视将有助于大学生品格的培养,提高其认知和创新能力。大学生观看自己所推崇名人的影视作品,分小组排演以名人为主题的小品或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角色代入感,在精神上产生共鸣。

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课堂内外实施榜样精神教育,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学校所处区域历史文化底蕴、历史名人事迹、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等,一方面使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大学生中得以传承,另一方面,生长在当地的名人、发生在当地的事迹让学生有亲切感,内容更具针对性,育人效果更加显著。基于学生所学专业学科背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以名人榜样教育为抓手,以人文科技知识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寻找身边的榜样,教育学生懂得在平凡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自己。通过关注和学习新闻焦点人物和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大学生能端正自己的三观。

参考文献:

[1]陶东风.多维度解读名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40-47.

[2]陈兰村.中外优秀传记选读[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12-22.

[3]王馥琴,姜东菲,韩素贞.高校名人档案及其教育功能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4,6:74-75.

[4]何国焕,朱建良.历史名人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建构——以浙江绍兴地区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4,11:115-116.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教育榜样教育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探析酒店专业学生就业中的榜样教育
榜样教育:小学生教育的应有之义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构建大学生榜样教育体系
高中生意识形态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