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导向型土木工程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9-09-10吴发红郝子进李富荣

高教学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需求导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同

吴发红 郝子进 李富荣

摘  要:文章以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在明晰需求导向和校企协同内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基于需求导向和校企协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进而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创新基地、师资队伍、学位论文等方面构建了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最后,实证分析了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在该培养模式下研究生培养取得的成效,并进行了简要的评价,走出了一条地方高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对地方高校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需求导向;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同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5-0019-03

Abstract: Taking graduate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clarity connotation of demand orientation and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the paper creatively constructs the basic framework of graduate training mode, and then establish the training mode of civil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s from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e innovation base, faculty, dissertation, and so on. Finally,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achievements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s been carried out, and a brief evalu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Out of a local high-level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it also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demand oriented;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隨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已占据研究生教育的50%左右。如何切实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现实课题[1]。2013年11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提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必须做到需求导向,引行业、企业主动参与研究生全过程培养,这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出路,也是根本。

土木工程专业兼具工程性、技术性和实践性,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性和社会服务性,培养需求导向型研究生[2]。因此,为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必须从需求导向角度出发在培养目标和方法上建立校企协同联合培养机制。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联合省内外高校开展研究生培养,通过研究工作站建设,构建了需求导向型土木工程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研究生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需求导向与校企协同的内涵

(一)需求导向

我国人才培养形成了一系列导向理论,如学业导向、能力导向、就业导向、供给导向、实践导向,等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人才培养的方向。需求导向理论由国外学者率先提出,并逐步引入我国,逐渐在国内形成了“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能力为本,理论与实践并重,产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3]。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谓需求导向,就是高校结合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并创造条件使研究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培养,调整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使其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外在需求,创造更大效益。因此,需求导向综合了能力导向、实践导向、就业导向等理论,非常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二)校企协同

校企协同在国外称之为“合作教育”,由美国学者赫尔曼·施奈德于1906年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首先提出,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校企协同的内涵不断扩大[4]。清华大学于1995年在国内首先成立与企业合作委员会,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同样离不开校企协同,即在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的指导下,高校与企业资源及其教育力量主动协调、紧密合作、形成合力,利用各自的目标和优势,校企双方结合人才培养、企业需求对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施同步培养,以实现人才培养效果的最优化,克服了高校在培养专业型人才方面与社会、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也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二、“双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里分别介绍基于需求导向和基于校企协同(简称“双基”)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一)基于需求导向的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当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基于企业、行业的现实需求,为此,不仅需要研究生在高校环境里通过理论学习、学术交流获得专业知识的积累,同时,在企业里由企业导师全过程指导参与实践项目,并通过实践考核获取学分,实现高校、企业的双重培养贯穿研究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基于需求导向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需求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框图如图1所示。

(二)基于校企协同的培养模式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高校和企业的协同培养,通过校企协同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在实践中提升职业胜任力,图2为基于校企协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框架,主要包括校企共同参与的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校内外导师共同开展研究生培养、校企共建实践创新基地、校企共建科研平台、校企共同开展纵横向课题合作等等,在此基础上,高校、企业还可以围绕研究生培养开展其他工作,如,校企联合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校企专家互访与交流,等。

三、土木工程“双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前面构造了“双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现在以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主要围绕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创新基地、师资队伍、学位论文等方面,构建并阐述“双基”研究生的培养模式[5]。

(一)培养目标

任何培养模式的构建,首先就是制定培养目标。土木工程专业“双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就是为了在获取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企业实践经验的积累,掌握解决实际土木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研究生在进入企业工作岗位后,运用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工程技术及解决方案。

(二)课程体系

“双基”培养模式的土木工程研究生课程体系不仅应与当前土建行业的发展及人才需求相适应,也应与所在高校的现有师资、课程、实验室等资源相匹配,因此,土木工程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应在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既要体现研究生课程的学科前沿性,也要体现专业学位的工程实践性[6],具体课程体系如图3,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根据工程实践需要,本专业开设了专业特色课程(如,工程结构防腐与耐久性、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利用,软土地基处理,等)和地域特色课程(如,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与管理、沿海工程环境影响效应、盐渍土处理与利用,沿海文化与海盐文化,等)。

(三)实践创新基地

根据土木工程学科特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基地可以为设计、施工、检测等单位,开展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将研究生的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落到实处。依托设计单位,研究生可以参与拟定设计方案,熟悉工程结构分析软件的应用,熟悉设计规范,开展工程结构计算与分析;依托施工企业,可以参与项目施工的生产、管理等工作,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工程问题;依托检测单位,可以参与拟定检测方案,评估检测结果,处理工程病害等,最终实现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这些基本上都是这些单位的日常业务工作,对于研究生就业来说刚好也达到了校企协同培养下的企业需求导向的要求,这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学术研究生培养的最大区别。

(四)师资队伍

研究生培养以导师负责制为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其中,校内导师根据学校的导师遴选和考核评价制定选聘,要求导师具有一定的科研项目、经费等可支撑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并实施导师退出机制,确保校内导师的质量;企业导师主要来自实践创新基地企业,均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以弥补校内导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点,并把企业的需求直接与研究生培养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校内校外导师共同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机制。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更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核心,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当注重研究生研究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7]。因此,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立足于实践,来源于工程,如设计方案的优化、施工技术的更新等,才能体现学位论文的先进性、可行性,与企业需求的关联性;学位论文选题由高校导师、企业导师共同负责,以确保学位论文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并严格执行学位论文在开题、中期考核、评审和答辩等方面的质量标准,在成果考核方面学位论文必须具有创新性。

四、土木工程“双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证评价

近年来,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围绕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特别是与地方高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相匹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安徽理工大学、江苏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高校培养研究生,确立了土木工程“双基”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盐城二建集团、盐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践创新基地,并与盐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建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并与企业共建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结合企业需求修订培养方案、更新课程体系,形成了企业全面参与、校企协同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紧密围绕绿色环保理念,在研究方向上,结构工程学科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积极开展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新材料的结构构件、新型结构体系研究工作;岩土工程学科以盐城沿海建设为契机,在环境岩土工程方面开展沿海新沉积滩涂软土的生态加固及环境修复等方面研究,重点开展沿海滩涂软土工程特性及快速排水与生态固化等,建有盐城市沿海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校级岩土工程研究所。近五年,研究生导师共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近20项江苏省科技厅、住建部等科技项目,高校导师和研究生积极深入企业,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横向课题到账经费1000余万元,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奠定了经费保障、基础保障,全方位提升了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目前,鹽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已联合培养研究生100余名,并与加拿大蒙克顿大学工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研究生培养开创了一条联合培养研究生之路,为2018年盐城工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研究生培养的示范引领下,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土木工程专业先后两次通过土木工程评估(认证),并先后获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江苏省土木类重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等,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获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材也获评江苏省重点教材。

五、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土建行业的持续发展,工程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作为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高校必须明晰企业、行业的人才需求导向,联合设计、施工、检测等各类工程单位,不断优化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实践创新基地、师资队伍、学位论文等,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实现企业需求和校企协同的深度融合,不断强化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立章,杨旭东,宋招权.需求导向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6,1:1-4.

[2]刘克非,肖宏彬,易锦,等.校企合作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评估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31(3):25-30.

[3]李植斌,田红彦.基于需求导向的管理类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5,9:145-147.

[4]田国旺.基于校企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9.

[5]余修武,蒋复量,郑平卫,等.工程类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探析 [J].高教学刊,2017,19:3-5.

[6]王功勋,祝明桥,曾超峰,等.建筑与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0-81.

[7]邱丹阳,李朋军,冯清云.需求导向型:创新与完善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43-45.

猜你喜欢

需求导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同
重视和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中的作用
美国在线音乐产业盈利模式的需求导向分析
基于网络与数据智能化的数码印花产品设计定制模式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