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的有效措施

2019-09-10莫家观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45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莫家观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有许多优点,但是根据笔者所调查和了解,多数学生的讨论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合作学习还是一个伪命题。笔者作为小学数学教研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和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中,对如何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形式有深刻的认识,这一形式的教学运用得好会让所有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投入科学探究,并且学生在互相讨论与互相学习中养成倾听与表达的良好习惯。他们在合作中既能初步学会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又能发展合作精神。因而,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已经初步从理论到实践,在我们各地的课堂上出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根据笔者仔细观察发现,不少课例里,小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比如,有些教师只是为满足小组合作而形式上讓学生讨论一番;又或者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优秀生全程表现;又或者开朗主动的学生把个人意见代表小组意见等等。与之相反的是,那些学困生和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沦为小组合作的陪衬。后果就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笔者在多次的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个措施。

一、综合了解学生,合理分组

目前,普遍流行的教学分组就是那么几种:机械地按照座位就近原则来分组,比如,座位的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或者按照好、中、差三个层次混合为一个小组;或者按照志趣相投来自由分组。这三种分组方式,都不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很容易造成小组内后进生看着尖子生在演独角戏、尖子生得不到提高、后进生得不到进步等这样的负面效果。

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笔者总结出一种有效的分组方式。即用科学的方法,按照学生程度不同,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大组。具体操作就是,利用三两次综合考察和测试,按照学生的情况,详细分析每个人的特点和知识水平,按照不同评价内容进行分组评分。例如考评表如下:

把所有的学生排序,按照得分来进行分组:

A组,第一项得分高的学生。

B组,第二项得分高的学生。

C组,第三项得分高的学生。

D组,第四项得分高的学生。

在ABCD大组内,再按照人数的多少,分为多个小组,每个3-4人为宜,并设置小组长。按照上面的分组,因材施教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材是多姿多彩,从多种角度多个方面来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是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合理安排有助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的时候,关于圆的半径、直径、周长等基本概念的学习就非常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分组在讨论中认识和比较不同的半径、直径、周长等。

另外,小组合作的学习内容难易要适中,如果学习内容太简单,部分学生不需要其他人协助就能完成,小组合作就没有了动力和意义;如果学习内容太难,各个小组花费大量时间却不能完成任务,便会引起学生逐渐失去自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一节里,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安排易中难三类题型给学生学习:

A:3+2×3-4+6÷2=?   8÷2-2+5=?  7-2×2÷1+3=?

B:33+(12×3-4)×22+46÷2=?   82÷2-24÷2+51×4=?  (74-2)×2÷3+66÷2=?

C:40+160÷40+288-144÷18+35=?   (58+37)÷(64-9×15) =?  478-145÷5×16+452=?

三、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在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然而,在很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环节中,学生往往都是沉默无语,无话可说,甚至个别学生开小差说起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特别是在要求学生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时,更没有几个小组敢于主动出来汇报的。笔者认为,这种局面的形成,很大的因素是教师们忽略了传统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个人预先自学。当学生自己先安静地思考问题,探索和回忆相关的知识点,自然在讨论中或者汇报中,就会有话可说。

例如,在小组探究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时候。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侧边面积呢?”“圆柱体的侧面,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类似的吗?”教师这时候还可以提示学生,用分发到每个人手中的圆柱形纸筒来尝试解决。在学生打开思路和找到一定的方法后,再小组讨论和完善,最后才进行汇报交流。

四、利用合理的评价,鼓励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特别渴望得到老师和他人的肯定、赞扬和欣赏等,他们经不起小小的打击和波折。因此,传统的评价方式热衷于高度赞赏学生的分数,对他们的情感和态度给予的赞赏不到位。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的评价方式,也可以对其情感和态度、能力等多项内容进行合理的评价。当然,评价也可以来自教师、来自同学、来自本人等。

例如,在北师大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三)》一课里,先让同学们自学29页的第二个问题。再把教师预先发到手中的长方形纸折一折和涂一涂,看看3/4×1/4等于多少。

(1)学生折一折,涂一涂。

(2)小组互说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评价:事先老师表明,小组的评价分数有三部分组成:小组推荐名单汇报、老师随机点名汇报、个人自主举手汇报。最后计算总分,最高分的小组给予奖励。

就这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的评价是可以随时随处给予有创新、有亮度或者积极主动的学生,那些认真合作学习,仍然得不到正确结果的小组,也要得到同样的表扬。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但真正推广和落实到每一个教学课堂中去,还需要很多探索和研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勇于面对其中的缺陷和局限性,并加以改正,避免走同样的弯路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