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之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培养

2019-09-10董亚钊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18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董亚钊

摘要:商务英语不是简单的商务知识加英语技能,而是强调英语语言和商务语境的自然融合,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在实际商务语境中的具体使用。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应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参与和从事跨国商务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商务交际;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8-0072-02

1 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势不可挡,其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参与者未来将进入全面经济全球化,将更多提供中国模式和世界标准,而参与其中的人才、资本、产业链、产品等生产要素的全球化进程也将进一步明显加快。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参与者,将更主动地参与国际分工、国际竞争和国际交换,构建中国自己的全球生产体系;这就需要提升我国参与国际商务活动和服务全球经济的能力和标准,以便更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全球化的浪潮。

目前中国在世界全球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方面与中国持续不断地扩大开放的政策、经济地位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中国高校培养出众多各行各业数不胜数的人才有关。作为培养社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校历来重视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作为ESP(English as specific purpose)学科下的商务英语,在业内普遍被认为是培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

作为ESP(English as specific purpose) 学科下的商务英语,在业内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中介语,即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ELF)。商务英语是集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商务沟通、商务管理、经济学、跨文化交际等学科于一体的跨界学科。对与参与全球商务活动的商务人士来说,商务英语这种中介语所起到的作用,犹如一架桥梁,为来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无障碍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便利。

我国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在2007年以前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多位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主要为应用型人才。2007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将商务英语专业提升到本科专业层次,从此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迈上了更高的发展阶段。2012年商务英语专业列入了本科招生目录,专业招生代码为050262,成为外国语言文学类学科下最年轻的专业,说明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有需求。2015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自此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有了国家标准。例如,《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指出“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正和商务部、教育部联合发文,培养选拔6类紧缺人才,即跨国贸易人才、跨国投资人才、跨国金融人才、跨国仲裁人才跨国营销人才跨国谈判人才相吻合。

这些商务英语专业背景下人才在国际商务活动中通过跨文化交流参与、促成或达成最终的商务活动。所谓跨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相互之间的交汇、交叉和互动,最终通过这种互动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信息和情感传播的需求。所谓跨文化商务交流,简单地说是不同文化背景商务活动参与者之间信息和情感的交流。跨文化商务交流有跨文化、商务、交际三个变量组成并相互作用,这种在商务情境下通过跨文化交流传递商务信息表达情感、态度或立场并最终参与、促成或达成商务活动的能力简言之就是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2 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核心构成要素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商务语境下英语语言交际属性的具体体现。但商务英语不是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的简单机械组合,商务情景下的话语或话语活动与常规语言系统有着极大的差别。常规语言系统中的语法、句法规则在商务语境下不再是商务人士关注的重点,反而强调如何通过商务英语这一全球通用语,将开展商务活动所需的核心商务信息和人文情感在符合商务准则和文化规范的背景下进行相互有效地传递,以达到某种既定的商务活动目的。同时,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更加强调语言的能动性和交际性以及交际的策略能力,即通过语言的交际促使某种商务活动的发生。Varner(2000)曾经将这种能力归纳为商务策略能力、交际策略能力和跨文化策略能力三种策略能力。这三种策略能力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商务背景(商务策略)和跨文化背景下(跨文化策略),能够运用商务英语通用语(交际策略),展开商务沟通交流并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也就是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就商务策略能力而言,它主要包括对基本商务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比如对国际贸易准则、国际商法、地缘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国际税务等等基本国际商务知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除此之外,还应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活动的一般背景知识有所了解,比如,该国或地区企业的组织构架、企业文化、人才构成、人力资源規划、企业产业链、企业竞争对手、企业竞争力地位及企业发展远景等有较清楚的了解;此外,同时还要了解对方所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整体发展环境和趋势;最后还要掌握以及各自商业规范、贸易规则、行业规范等商务知识。

跨文化策略能力是当身处或面临跨文化交际的压力下,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个体将自身所具有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策略内化为能够应对不同文化相互冲突而引起的信息传递不对称,情感交流不顺畅,合作态度不和谐,价值取向不一致,沟通交流不得体等诸多影响有效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跨文化交际缺失的能力,减轻跨文化交际心理压力,最终适应目的国商务文化,达到有效的跨文化商务交际。影响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因素包括跨文化交际参与者的种族、名族、宗教、阶级角色、性别、高层/低层场合,承担风险意愿,文化敏感度,时间观念,对不确定因素的态度,礼仪与地位,个人角色等。

交际策略能力是跨文化商务活动的参与者有意识地使用某些有助于交际双方达到有效语言交际目的方法或技巧,是交际者交际策略能力的一种体现。这些方法或技巧主要有回避、简化、语言转换、母语目的语化、母语直译、语义替代、描述等[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灵活使用交际策略是为了让商务活动参与者克服中介语资源缺失的困难,同时能够有效地帮助交际者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跨文化商务交际顺利成功地进行。影响商务活动交际策略使用的因素主要有:企业交际政策,企业目标,企业地位,交际目的,受众意识,个人便好渠道,技术背景,语言,可用技术,个人目标,话语团体等。

跨文化、商务、交际是跨文化商务沟通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但同时也要看到交际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交际者自身因素也对交际的过程和结果影响不可忽略,如交际者自身的综合思辨能力、综合素质、教育背景、处事风格、决策能力等;此外,交际环境、媒介渠道、业务目标等也存在潜在不确定的因素,比如面对面交际、视屏电话交际、业务合作与业务竞争等都处于动态的变化状态,一旦这些环境发生变化,交际的方式和目的都会随之而变;最后,商务活动除了常规的商业活动外,还有诸多次企业活动,例如商务接待,商务宴请,商务观光、商业娱乐等其他影响主要商务活动的开放性次商务活动,由于这些次商业活动没有既定的标准,这只能依赖于参与者随机应变。

3 结语

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上述关于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可以为开设商务英语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教学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等制定提供参考,同时院校可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符合实际社会需求和自身特色的教学和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国际化复合型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Varner,I.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A conceptual mode[J].The Journal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2000,(37):39-57.

[2]史兴松.跨文化商务交际研究:理論、方法及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2015,36(06):21-27.

[3]陈准民,王立非.解读《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外语,2009,6(04):4-11+21.

[4]王立非,李琳.商务外语的学科内涵与发展路径分析[J].外语界,2011(06):6-14.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我国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途径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文化意识培养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