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区精神传播路径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借鉴意义

2019-08-30余祥席振华刘循跃

求知导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高校思政教育

余祥 席振华 刘循跃

摘 要:苏区精神作为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高度凝练,时至今日依然历久弥新、历久弥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当前学界对于苏区精神的研究更多停留在内涵之上,缺乏系统性、实证性。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旨在借鉴苏区精神在苏区的传播路径,试图将其运用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给当代大学生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苏区精神;高校思政教育;红色资源;宣传方式

苏区精神是在保卫苏区革命实践过程中锤炼出的革命精神。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将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精辟、准确地概括为: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苏区精神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优质资源,更是提供高校学生精神营养的内在动力。

一、苏区精神传播的时代价值

1.引领社会风尚

高校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可以引导大学生成为有信仰、有目标、能够无私奉献的时代青年,不仅能进一步牢固党的根基,更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激发大学生自觉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人、接力人,在引领时代主流和社会风尚等方面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2.助力党建工作

近年来,高校党建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就是为高校党员教育活动注入新血液,让高校党员主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引导党员感知历史。

3.提供生动范式

苏区精神蕴含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源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生动范式。

二、闽赣地区苏区精神特色传播路径

1.将红色文化宣传引进课堂

在思政教育中引进红色文化,以丰富课程内涵。江西X高校按照分层次、分年级、分课程的“三分”原则,将苏区精神引入各个年级的不同课程中,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苏区精神的理解与吸收。

2.促进红色基因与活动相融合

把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打造成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据调查,闽赣地区很多高校都将苏区精神与校园活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影响力大的红色文化活动,如举办校园红歌大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参观红色基地等。

3.结合专业知识挖掘红色资源

激励学生多角度、跨学科解读红色基因,将其融入专业学习。福建Z大学积极鼓励师生利用专业知识促进红色基因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如历史专业的学生开展苏区红色文化研究,更加全面地展现苏区历史。

4.借助高新技术创新宣传方式

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红色文化纪念馆和革命旧址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和实物等宣传方式外,还通过高科技创新了展示途径,如利用3D技术还原红色故事的历史瞬间,让人物和场景“动”了起来,也让历史故事“活”了起来。

三、苏区精神传播路径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借鉴意义

1.文化嵌入途径

(1)打造思政文化长廊。推进“红色引擎”工程,营造学习“系列精神”氛围,在校园内打造思政文化长廊,开辟红色教育专栏,展示各类英雄事迹。

(2)加强思创基地建设。发挥高校思创园的主体功能,以思创园为载体开展多样的校园红色文化活动,着力开展党建活动和团日活動。

(3)完善思政场馆功能。在思政教育体验馆内建立学生党建工作站,设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育人基地,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社,开展“树理想、重品行、守纪律”主题教育活动,打造红色文化育人新阵地。

2.教育引入途径

创新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将舞台剧、情景模拟等教学形式搬入室内小课堂,让红色文化以多元形式传播。丰富传统多媒体教学形式,导入红色教育影片、红色歌曲,调动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

3.组织渗入途径

(1)发挥高校党支部的堡垒作用。贯彻落实“三会一课”这项具有深厚革命传统的制度,将红色基因融入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中去,以红色文化引领党建,不断调动基层党员学子争先进、创佳绩的积极性,让“三会一课”更接地气、深入人心,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筑牢党的战斗堡垒。

(2)建立各级团组织的传导机制。把思想建设作为高校共青团的首要任务,加强“校团委—院团委—团支部”三级团组织对苏区精神等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基层团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传导机制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涟漪效应,实现红色文化宣传“多重覆盖、不留死角”。

4.实践融入途径

(1)融入专业特长,激活红色基因。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红色教育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通过发挥不同学科的特色去解读红色基因的内涵、焕发红色文化的活力。

(2)开展社会实践,追寻红色印记。利用假期组织师生开展“红色寻根接力行”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寻访革命先辈、重温入党誓词、重走长征之路等形式进行体验式教育,充分挖掘红色教育资源,深化活动影响,在全校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让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成为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5.网络浸入途径

在全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也应该主动与“互联网+”接轨,依靠AR、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通过学习强国App、易班工作站、电子阅报栏等工具搭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实现红色文化的多维传播和瞬息传递,便于大学生自主学习和交互学习。同时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创造出学生喜闻乐见的红色网络精品,增强红色基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红色教育对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用辩证的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承红色基因更是高校的职责所在,闽赣地区苏区精神的特色传播路径为当代高校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现实依据和理论指导。高校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主要渠道,应当注重实践,利用当代技术创新教育形式,借鉴闽赣地区的成功经验,利用多种传播方式,打造以红色基因为核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参考文献:

[1]王鹏飞.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5.

[2]温金英,张爱萍.高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探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5):809-811.

作者简介:余祥(1989—),男,广东汕头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高校思政教育
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红色资源在美术鉴赏课中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