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2019-08-29蔡凯

读写算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

蔡凯

摘 要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使得心理学在本真价值上实现了平衡与回归,其核心是更加关注人的“积极一面”,关注人的积极经验,注重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重视积极的组织制度建设,目标是激发人的正能量,开发和改善人的积极的潜力,最终实现幸福的理想状态。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和理念,心理健康教育要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2-0037-01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频繁发生,相较过去犯罪率大幅上升,大多都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小学教育在搞好学生的文化教育的同时,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本文通过积极心理学取向对现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影响展开探讨,力求尽可能地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准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中提出了关于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表明当前我国教育界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指导纲要》中只是要求适应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没有心理问题,这仅仅是小学生心理教育的最低级的目标。没有心理问题不代表心理健康,也不代表小学生没有负面情绪和负面的认知。因此,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基于积极心理学,重视对小学生心理品质进行更高等级的培养和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问题

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偏离,心理健康三级标准,应当减少对心理健康三级标准中的前两级标准的关注度。《指导纲要》要求顺应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育,關注的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教育,更加注重的是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少数学生,而忽略了大多数小学生的潜能开发及自身治愈能力的提高。

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积极心理学取向融合的价值

(一)未雨绸缪,树立积极心理状态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主要是根据学生已经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指导活动。但是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展开指导活动,多“为时已晚”,已经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了较大影响,难以切实发挥心理健康引导的价值。积极心理学取向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融合,坚持“未雨绸缪”的思想理念,在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前进行预防和管理,并不是等到问题严重后思考如何补救。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理念,保持在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下,使学生能够乐观的面对一些,更加勇敢的面对未来。

(二)传递能量,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积极心理学取向引导下,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在学生走入社会之后,也能够心存希望,对自身充满着希望与力量。积极心理学取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融入,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在不断的指导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积极心理学能够改善传统心理学中的不足之处,是增强学生幸福感的有效方式,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思想理念。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形成重要影响,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打开一扇大门,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改善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更好的传播“正能量”。

三、建立新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营造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1)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是非观念模糊,辨别力较差,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负面心理情绪或实施一些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行为。因此,学校有必要创设健康向上、正面的校园文化生活和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2)校园广播站可每天播报一些社会上的好人好事,或者对校园内学生的积极行为进行报道;定期进行先进人物和先烈的光荣事迹宣传,传播积极的心理教育氛围。

(3)黑板报由学生们每月自主出一期关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板报,校园宣传栏内定期展示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宣传海报和资料。

四、创新方法,关注成长

素质教育理念下,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树立平等、民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师需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与帮助,对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取向的融合,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积极沟通,且应用多样性的交流与沟通模式。心理健康教育期间,教师不仅仅是“传教者”,更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引导者”。教师需要通过积极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获得学生的信任,进而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结语

积极心理学为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主张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期间,教师可以通过预防为主,咨询为辅;创新方法,关注成长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平台,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保持积极的思想品格,在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姜海燕.多方位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5):39-40.

[2]阮惠英,章巧芳.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新校园旬刊,2014(3).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